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脱硝
  • 5篇排放特性
  • 5篇SCR脱硝
  • 5篇催化
  • 4篇选择性
  • 4篇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颗粒物
  • 3篇选择性催化还...
  • 3篇烟气
  • 3篇脱硝过程
  • 3篇SCR
  • 2篇原位红外
  • 2篇噪声
  • 2篇图像
  • 2篇图像降噪
  • 2篇燃煤
  • 2篇混合噪声
  • 2篇降噪
  • 2篇椒盐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 2篇广东电网有限...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张玉华
  • 6篇杨林军
  • 4篇张亚平
  • 4篇范红梅
  • 2篇张磊
  • 2篇王文炜
  • 2篇李晨阳
  • 1篇史雅娟

传媒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 7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CR脱硝中催化剂表面NH_4HSO_4生成及分解的原位红外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 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考察了SCR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NH4HSO4的生成与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V2O5-WO3/Ti O2催化剂表面ABS的生成可由催化剂V═O基团上Lewis酸上配位吸附活化态的NH3在O2环境中与SO2反应生成,也可由SO2与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的吸附态金属硫酸盐中间物VOSO4与气态NH3直接反应生成;NO能通过与NH4HSO4中的NH+4直接反应来降低NH4HSO4降解的温度窗口,促进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行为,NO的脱除与NH4HSO4的生成是相互抑制关系;NH4HSO4本身的负载量影响其分解与挥发行为。
束航张玉华范红梅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原位红外光谱选择催化还原催化剂脱硝
SCR烟气脱硝对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出口PM_(2.5)物性进行分析,考察SO_2氧化与PM_(2.5)形成的关系,并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S)对SCR脱硝过程中NH_4HSO_4的生成及SCR脱硝温度条件下的NH_4HSO_4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SCR脱硝后亚微米级细颗粒数浓度明显升高,且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发生变化,形成的细颗粒主要为NH_4HSO_4及少量(NH_4)_2SO_4;SCR烟气脱硝对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SO_3与SCR烟气脱硝系统中的NH_3、H_2O反应形成;二是SO_3与逃逸的NH_3、H_2O在SCR脱硝装置后续系统发生反应形成硫酸氢铵与硫酸铵;此外还与SO_3和烟气中游离的CaO等碱土金属氧化物反应形成硫酸盐,随烟气携带出SCR脱硝装置有关。
束航张玉华杨林军刘亚明李方勇徐齐胜盘思伟
关键词:细颗粒物SCR脱硝排放特性
燃烧烟气SCR脱硝对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其中燃煤电厂是我国PM2.5的主要排放源。SCR脱硝对于PM2.5的生成和脱除以及化学组成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并引起燃煤电厂排放特征的改变,在我国燃煤电厂大规模安装SCR脱硝...
张玉华
关键词:燃煤电厂粒状污染物烟气净化
文献传递
一种带噪路面裂缝图像的降噪方法
一种带噪路面裂缝图像的降噪方法,包括:对输入的带噪路面裂缝图像进行L层小波分解,得到由小波系数构成的低频子图像、L层水平高频子图像、L层垂直高频子图像和L层对角高频子图像;对低频子图像进行高斯双边滤波降噪,对每层水平高频...
张磊苑霄哲王文炜张丰雷莫振辉孙应钦石永生张玉华程翻番李晨阳
文献传递
SCR脱硝过程中细颗粒物排放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减少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形成,针对商用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_(10)/PM_(2.5)采样器、X线衍射(XRD)、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的联用技术(HRSEM/EDX)等对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烟气中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等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R脱硝系统出口细颗粒物主要为亚微米级(dp<1μm)硫酸铵、硫酸氢铵,同时存在少量硅铝质颗粒;反应温度、NH_3与NO的摩尔比(n(NH_3)/n(NO))、SO_2质量浓度、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加时,细颗粒形成量与SO_2氧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主要因为SO_2氧化成SO_3后,继而与NH_3和H_2O生成硫酸铵、硫酸氢铵细颗粒;O_2体积分数增加促使硅铝质颗粒的形成,但这些硅铝质颗粒物的生成与SO_2氧化量无关,因此O_2体积分数增加时,细颗粒形成量与SO_2氧化率之间相关性略差。降低SO_2的氧化率有助于降低亚微米级硫酸铵、硫酸氢铵细颗粒;控制O_2体积分数有助于减少硅铝质颗粒。
范红梅张玉华束航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SCR细颗粒物排放特性
SCR脱硝过程中SO_2催化氧化的原位红外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 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技术考察SO2的氧化过程及烟气组分对SO2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主要是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V2O5活性位上,占据其O原子,以SO2-3形式存在,后与催化剂表面V5+-OH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酸盐(VOSO4)中间产物,O2重新氧化催化氧化过程中由于被SO2夺取O原子而被还原的V2O5物种,使V4+转化为V5+,促进金属硫酸盐(VOSO4)向SO3转化;SO2与NO、NH3的竞争吸附阻碍SO2在V2O5活性点位上的氧化;在SCR中,NO的脱除与SO2的氧化是相互抑制的关系。
刘亚明束航徐齐胜张玉华杨林军
关键词:原位红外选择性催化还原V2O5-WO3/TIO2脱硝
商业V_2O_5-WO_3/TiO_2催化剂SCR脱硝过程中PM_(2.5)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5年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反应条件对SCR脱硝系统出口细颗粒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R脱硝过程中会形成不少亚微米级颗粒,主要成分为硫酸铵以及硫酸氢氨,晶型呈块状。细颗粒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NH3/NO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脱硝效率较高时,颗粒物形成量也趋于增多;烟气中SO2、H2O和O2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细颗粒物形成量的增加。导致细颗粒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SO2的氧化以及SCR脱硝反应中NH3的逃逸。
张玉华束航范红梅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排放特性V2O5-WO3/TIO2
一种带噪路面裂缝图像的降噪方法
一种带噪路面裂缝图像的降噪方法,包括:对输入的带噪路面裂缝图像进行L层小波分解,得到由小波系数构成的低频子图像、L层水平高频子图像、L层垂直高频子图像和L层对角高频子图像;对低频子图像进行高斯双边滤波降噪,对每层水平高频...
张磊苑霄哲王文炜张丰雷莫振辉孙应钦石永生张玉华程翻番李晨阳
SO_2与NH_3/NO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究SO_2与NH_3/NO体积比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针对商业V_2O_5-WO_3/Ti O_2催化剂,利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等仪器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_(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SCR脱硝装置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达到1.0×10~6个/cm^3左右,其主要成分为NH_4HSO_4及少量(NH_4)_2SO_4,且细颗粒物多为亚微米级。同时研究了SO_2催化氧化对PM_(2.5)形成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氨氮体积比对PM_(2.5)生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O_2的影响与SO_2氧化生成的SO_3浓度与颗粒物数浓度显著相关,氨氮体积比的浓度对形成的颗粒物数浓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SO_2氧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史雅娟张玉华束航范红梅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氧化排放特性SO2NH3
知识溢出视角下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的实证
产学研合作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现实课题,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大推动意义。高校是知识溢出的源泉,同时又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之一,是提供技术知识、输送专业人才的主力,在合作...
张玉华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结构方程模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