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红梅

作品数:14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9篇催化
  • 7篇脱硝
  • 6篇催化剂
  • 4篇选择性
  • 4篇脱硝过程
  • 4篇SCR
  • 4篇WO
  • 3篇选择性催化还...
  • 3篇脱氮
  • 3篇排放特性
  • 3篇NH
  • 2篇动力学
  • 2篇烟气
  • 2篇锐钛型
  • 2篇脱氮性能
  • 2篇气脱
  • 2篇助催化
  • 2篇助催化剂
  • 2篇硫酸氢铵
  • 2篇纳米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江苏河海纳米...

作者

  • 14篇范红梅
  • 8篇李锋
  • 7篇金保升
  • 7篇刘涛
  • 5篇杨林军
  • 4篇翟俊霞
  • 4篇仲兆平
  • 4篇张亚平
  • 4篇张玉华
  • 1篇袁竹林
  • 1篇顾立新
  • 1篇史雅娟

传媒

  • 2篇能源研究与利...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锅炉技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氧化物MoO_3(WO_3)和V_2O_5对烟气脱硝催化性能试验被引量:13
2007年
以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或MoO3)制备催化剂,研究不同催化剂组分对NO和NO2脱除率以及N2O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的加入使得MoO3(WO3)/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改善.MoO3(WO3)的加入主要是改善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数量,从而使得V2O5/TiO2基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范红梅仲兆平金保升李锋翟俊霞刘涛
关键词:V2O5MOO3WO3DENOX
以工业级TiO_2为载体负载不同助催化剂V_2O_5基脱氮催化剂的性能被引量:14
2005年
在工业级TiO2载体上,通过浸渍法负载V2O5,WO3和MoO3等活性物质,制备不同V2O5基的烟气脱氮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DeNOx活性,研究不同的助催化剂(WO3和MoO3)对该类型催化剂DeN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元催化剂中,V2O5是主活性物质,MoO3和WO3是助催化剂.此外,V2O5-MoO3/TiO2的脱氮效率高于V2O5-WO3/TiO2,但N2O的生成量较大.
李锋金保升刘涛范红梅
关键词:助催化剂浸渍法活性物质
商业V_2O_5-WO_3/TiO_2催化剂SCR脱硝过程中PM_(2.5)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5年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反应条件对SCR脱硝系统出口细颗粒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R脱硝过程中会形成不少亚微米级颗粒,主要成分为硫酸铵以及硫酸氢氨,晶型呈块状。细颗粒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NH3/NO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脱硝效率较高时,颗粒物形成量也趋于增多;烟气中SO2、H2O和O2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细颗粒物形成量的增加。导致细颗粒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SO2的氧化以及SCR脱硝反应中NH3的逃逸。
张玉华束航范红梅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排放特性V2O5-WO3/TIO2
蜂窝状催化剂脱硝过程数值计算被引量:5
2007年
对蜂窝状催化剂内部的对流、传质、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壁面区域的控制方程,由几何对称性及扩散平衡写出边界条件,生成自适应网格,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壁面NO浓度分布;建立蜂窝状催化剂通道内部区域的控制方程,由几何对称性及扩散平衡写出边界条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ADI)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最后通过方程式联立并求解,得到对于给定温度、气流速率、一定的脱硝效率和可接受氨泄漏量的条件下最佳NH3/NO比的计算式。实例计算得出:SCR反应仅发生在靠近催化剂壁面的一薄层内,其余部分均为死区;由催化剂单个孔内NH3和NO沿轴向的浓度分布情况,得到各断面上NH3的浓度下降比NO来得快,主要由于NH3在高温下被氧化而导致的结果;由一定NO进气浓度、温度和气流速率下的最佳NH3/NO比,得出最合适的NH3给气流量与NO不是等摩尔。
范红梅仲兆平金保升李锋
关键词:蜂窝状催化剂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催化剂性能实验和脱硝过程数值模拟
本课题以自制V<,2>O<,5>/TiO<,2>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在催化活性测试反应器中测试催化剂的活性,选择出V<,2>O<,5>-WO<,3>/TiO<,2>催化剂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催化剂,利用微分分析法,建立经验性...
范红梅
关键词:催化还原反应烟气脱硝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SCR脱硝中催化剂表面NH_4HSO_4生成及分解的原位红外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 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考察了SCR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NH4HSO4的生成与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V2O5-WO3/Ti O2催化剂表面ABS的生成可由催化剂V═O基团上Lewis酸上配位吸附活化态的NH3在O2环境中与SO2反应生成,也可由SO2与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的吸附态金属硫酸盐中间物VOSO4与气态NH3直接反应生成;NO能通过与NH4HSO4中的NH+4直接反应来降低NH4HSO4降解的温度窗口,促进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行为,NO的脱除与NH4HSO4的生成是相互抑制关系;NH4HSO4本身的负载量影响其分解与挥发行为。
束航张玉华范红梅张亚平杨林军
关键词:原位红外光谱选择催化还原催化剂脱硝
以工业级锐钛型TiO_2为载体V_2O_5-WO_3型催化剂脱氮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为降低脱氮催化剂成本,以工业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制备V2O5-WO3/TiO2型烟气脱氮催化剂,在自制催化反应器中测试其活性,研究反应温度、空速比、O2浓度、NO浓度、NH3/NO比及V2O5含量等对NO、NO2和N2O转化的影响,采用BET、FT-IR、SEM和XRD等进行微观表征,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工业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成本较低,在电站锅炉对于脱氮要求不太高的场合还是可行的。
李锋金保升刘涛范红梅翟俊霞
关键词:烟气脱氮
纳米级TiO_2多元催化剂对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以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制备多元V2O5-WO3(MoO3、CeO2)/TiO2脱氮催化剂,并进行脱氮性能对比,研究和讨论了反应温度、NH3/NO比以及不同助催化剂情况下对NO、NO2和N2O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oO3较WO3、CeO2对NO、NO2的脱除效果更明显,但其生成的N2O也高于后者;不混合其它族系金属氧化物的CeO2催化剂低温效应不明显,但其对N2O选择性低;混合催化剂中当W/Mo=1/2时,能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
刘涛金保升李锋范红梅
关键词:脱氮纳米级SCR助催化剂
V2O5-WO3/TiO2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2005年
文中针对基于TiO2的V-W催化剂,利用氨气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分析在某一温度下气体组分(NO、NH3和O2的分压力)对V2O5-WO3/T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通过因次表达式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反应经历了Eley-Rideal (ER)机理,即来自气相的(或物理吸附的)NO和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NH3进行反应.
范红梅仲兆平李锋刘涛
关键词:V2O5-WO3/TIO2催化剂NO动力学
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_2的V_2O_5基催化剂脱氮性能被引量:9
2005年
以2种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制备得到脱氮催化剂H和Z,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DeNOx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H的活性比催化剂Z低得多.利用XRD、BET、FT-IR和SEM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比较,BET表面积虽然会对DeNOx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催化剂H主要因为活性物质V2O5和载体TiO2发生反应,生成V3Ti6O17,导致其DeNOx活性大幅下降,而在催化剂Z中TiO2仍然保持锐钛型,未与V2O5发生反应.
李锋金保升翟俊霞刘涛范红梅顾立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