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宇莹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黄斑
  • 2篇血管
  • 2篇眼底
  • 2篇视网膜疾病
  • 2篇疾病特征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扩张
  • 1篇眼底疾病
  • 1篇影像
  • 1篇色素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中心性
  • 1篇中心性浆液性
  • 1篇中心性浆液性...
  • 1篇综合征
  • 1篇息肉
  • 1篇息肉状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文峰
  • 4篇吉宇莹
  • 2篇张雄泽
  • 2篇李妙玲
  • 1篇米兰
  • 1篇彭宇婷
  • 1篇刘兵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眼底及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 2)的眼底及影像特征。方法 确诊为MacTel 2的8例患者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9.88±7.8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色素密度(MPOD)检查;2例4只眼同时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由两名医师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独立阅片并对患眼进行分期。所有患眼均随访观察1~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00±8.91)个月。随访观察患眼的眼底及分期进展情况。结果 患眼BCVA为0.07~0.8。16只眼中,1期1只眼,2期1只眼,3期6只眼,4期8只眼。双眼病变程度对称5例,双眼病变不对称3例。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16只眼中,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呈灰色,颞侧为重14只眼,占87.50%;可见色素沉着9只眼,占56.25%;中心凹旁小血管直角走形14只眼,占87.50%;类似黄斑裂孔的暗红色病灶5只眼,占31.25%。FFA检查发现,16只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早期黄斑中心凹旁小血管扩张,晚期弥漫性强荧光。频域OCT检查发现,16只眼中,视网膜内外层结构缺失,空腔形成7只眼,占43.75%;外层视网膜萎缩,内层视网膜水肿,外层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不均匀强反射信号9只眼,占56.25%。AF检查发现,16只眼中,黄斑中心正常暗区结构消失12只眼,占75.00%;黄斑中心凹反射信号增强9只眼,占56.25%。MPOD检查发现,16只眼均存在MPOD下降,MPOD模式眼底像可见颞侧局部区域的色素缺失。OCTA检查发现,患眼黄斑中心凹旁浅、深层血管丛破坏,血管间隙增大,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扩大,血管变形,深层血管为著。随访期间,1例患者1只眼从4期进展到5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吉宇莹张雄泽李妙玲彭宇婷叶佰康米兰刘兵文峰
关键词:疾病特征
黄斑色素密度与眼底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0年
黄斑色素(MP)由叶黄素、玉米黄质和消旋玉米黄质组成,具有抗氧化、吸收蓝光等功能,在提高对比敏感度、减轻眩光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对MP的衡量主要是针对其光学密度的测定,即MP密度(MPOD)。MPOD与老年性黄斑变性、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targardt病等眼底疾病及全身相关性眼底疾病均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临床分期、随访、治疗效果、预后评判因素等方面。但目前关于MP在视网膜的具体代谢环节、参加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基因型特定的营养剂精准治疗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库建立和快速便捷的MP测定都是亟需解决的研究重点。
吉宇莹文峰
关键词:黄斑色素密度
重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4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可累及后极的炎症类疾病(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类似,一些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也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不典型CSC表现,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上述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CSC的表现特征,尤其是不典型表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做到准确诊断,合适治疗.
文峰吉宇莹
关键词:不典型表现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临床特征。方法经眼科常规检查、近红外反射(IR)、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6例AMN患者11只眼纳入研究。有登革热病史5例9只眼,占患眼的81.8%;有头部外伤史1例2只眼,占患眼的18.2%。6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合并双跟视盘轻度水肿,给予VI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以观察为主。所有患者每2周复查1次,直至6个月结束随访观察。每次复查均行眼底彩色照相、FFA、IR和SD-OCT检查。结果患者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单眼或双眼一个或多个中心或中心旁暗点。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眼底表现正常1只眼;黄斑区楔形病灶2只眼;片状黄白色或棕色病灶8只眼。FFA检查发现,所有患眼AMN病灶均无异常表现。IR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表现为局灶性弱反射病灶。SD-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光感受器层可见局灶性强反射病灶,并使其正常反射结构中断。强反射病灶于初诊后2周内开始消退,初诊后24周时仍可残留少量于Henle纤维层。随着光感受器层强反射病灶的消退,外核层出现不可逆变薄,外界膜和椭圆体带开始修复,两者的连续性于随访终点基本恢复,但交叉区连续性仍然中断。整个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持续存在。结论AMN特征性表现为IR弱反射病灶;SD-OCT初诊时表现为光感受器层局灶性强反射,随访末表现为交叉区连续性中断;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症状可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李妙玲张雄泽吉宇莹叶佰康文峰
关键词:疾病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