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静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水分
  • 2篇田间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苜蓿
  • 2篇灌溉
  • 2篇测控
  • 1篇数据管理
  • 1篇田间灌溉
  • 1篇土壤水分含量
  • 1篇土壤碳
  • 1篇自动测控
  • 1篇自动灌溉
  • 1篇苜蓿草
  • 1篇苜蓿草地
  • 1篇系统设计
  • 1篇轮作
  • 1篇黄土高原区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李文静
  • 3篇贾志宽
  • 3篇韩清芳
  • 2篇丁瑞霞
  • 2篇韩丽娜
  • 2篇杨宝平
  • 2篇王振
  • 2篇杨文举
  • 2篇谢红彪
  • 2篇汪潇
  • 1篇丁静
  • 1篇聂俊峰
  • 1篇吴凤娇
  • 1篇王斌
  • 1篇王子煜
  • 1篇张鹏

传媒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对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1,3,5,10年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和休闲地土壤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休闲地土壤有机碳、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年限苜蓿草地均在0~200 cm土层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且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内,其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以下土层及休闲地(P<0.05);10 a和5 a苜蓿草地提高土壤含碳量最显著(P<0.05).在0~60 cm土层,苜蓿草地土壤全氮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3 a以上苜蓿草地对60~80 cm土层土壤全氮增加最为显著,5 a和10a苜蓿草地显著增加了0~300 cm土壤全氮含量.5a,10 a和3a苜蓿草地均显著提高了0~30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且在140 cm以上土层提高土壤氮有效性的作用均较强.3 a以上苜蓿草地显著提高了60 cm以上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140~2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P<0.05),减少了硝态氮向土壤深层的淋溶,并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含量,生长初期这种作用不明显.因此,当苜蓿生长5 a以后,应进行轮作以维持土壤的碳氮平衡.
王振王子煜韩清芳李文静韩丽娜丁瑞霞贾志宽杨宝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苜蓿
基于ZigBee的田间灌溉自动测控系统设计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田间灌溉自动测控系统。通过湿度传感器HM1500测量土壤的水分,经下位机单片机系统采集,并通过ZigBee无线数传模块发送土壤水分含量数据至上位机;上位机能够实时监测现场数据,并通过与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值进行比较,若达到灌溉要求则经ZigBee发送命令至下位机,启动水泵灌溉。设计的测控系统成本低、性能优,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谢红彪王斌李文静汪潇杨文举
关键词:田间灌溉ZIGBEE土壤水分含量测控系统
黄土高原人工苜蓿草地固碳效应评估被引量:12
2013年
苜蓿草地作为黄土高原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由于苜蓿具有固氮和固碳的双重作用,使它在低碳农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1年生(建植初期)、3年生(盛产期)、5年生(稳产期)和10年生(衰败期)的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碳贮量,定量分析了人工苜蓿草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固碳能力;结合种植面积,对黄土高原区人工苜蓿草地的总固碳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草地地上生物固碳能力以3年生和5年生最强,并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地下生物固碳和土壤固碳量均以10a苜蓿草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年限。总体而言,人工苜蓿草地以土壤固碳为主,并集中在0—80cm土壤,各年限0—80cm土层土壤固碳量分别占到总固碳量的41.02%、39.43%、41.56%、39.59%;而地下生物固碳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各年限该层生物固碳量分别占到地下生物总固碳量的45.74%、55.68%、53.12%和43.28%。苜蓿草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总固碳量随生长年限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不明显,各年限单位面积总固碳量分别为12.69、13.49、13.31 kg/m2和14.83 kg/m2。估算得到黄土高原的人工苜蓿草地年总固碳量为1.430×1011kg(143.0 Tg),其中地上、地下、土壤分别为5.43、1.15Tg和136.4Tg。研究结果为正确分析区域碳循环和发展低碳大农业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李文静王振韩清芳任曾辉闫明科张鹏贾志宽杨宝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发育阶段固碳
基于VB+Accesss的田间自动灌溉管理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基于VB+Accesss设计了田间自动灌溉管理系统。系统的总体软件设计分为下位机软件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两部分,通过对下位机设计中断以及串口通信程序实现其与上位机的无线数据传输,上位机软件设计包括登录模块、新建删除用户模块、数据测控主界面模块、数据管理主界面模块及备份模块及恢复模块,实现了对田间灌溉的自动管理。设计的田间自动灌溉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性能优,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吴凤娇谢红彪李文静汪潇杨文举
关键词:自动灌溉VB测控数据管理
黄土高原区草粮(油)翻耕轮作的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效应被引量:29
2012年
为了评价苜蓿翻耕后进行不同轮作模式的水分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提出黄土高原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较好的草田轮作模式。该文测定了6a生苜蓿草地翻耕后轮作农田和休闲地的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田轮作模式的土壤水分恢复作用存在差异。苜蓿地轮作第2年收获后,以苜蓿-休闲-休闲模式土壤水分状况最好,0~300cm土层土壤水分已接近连作农田水平,且100~340cm土层土壤水分较耕前出现了恢复现象;而苜蓿-冬小麦-冬小麦模式最差,土壤水分恢复层出现在120~320cm土层;6a生苜蓿地翻耕后经过2a轮作,0~500cm土层土壤水分仍未达到连作农田水平。轮作2a冬油菜平均籽粒产量和平均籽粒水分利用效率较连作冬油菜分别增加了34.9%、44.4%(P<0.05),轮作2a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和平均籽粒水分利用效率较连作冬小麦分别提高了45.0%、42.9%(P<0.05);效益分析表明,轮作2a冬小麦的平均产投比是连作2a冬小麦的近1.5倍,是轮作2a冬油菜的2.5倍,是连作2a冬油菜的3.4倍,6a生苜蓿地翻耕后轮作冬小麦比轮作冬油菜具有更高经济效益。该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可持续利用,建立稳定的旱地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丽娜丁静韩清芳丁瑞霞聂俊峰贾志宽李文静
关键词:土壤水分黄土高原苜蓿草田轮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