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丁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纳米
  • 4篇感器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3篇电化学
  • 3篇壳聚糖
  • 3篇壳聚糖膜
  • 2篇食品
  • 2篇受体
  • 2篇鸟苷
  • 2篇磷酸
  • 2篇酶传感器
  • 2篇酶蛋白
  • 2篇免疫传感器
  • 2篇超高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溶解性
  • 1篇电化学分析
  • 1篇电极
  • 1篇电极表面

机构

  • 12篇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

  • 12篇鲁丁强
  • 7篇庞广昌
  • 4篇胡志和
  • 2篇薛璐
  • 2篇任瑞娟

传媒

  • 5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椒麻素的生物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花椒麻素作为最主要的呈麻味物质,其与多种热点药物靶点受体(大麻素受体、香草酸受体)的亲和力极强,可激活或阻断多种离子通道,在体内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花椒麻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呈味机理及其生物活性作用,重点探讨了不同结构花椒麻素的感觉、对肠蠕动的影响、抗癌作用、镇痛作用、减肥功效和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展望了未来花椒麻素的研究方向,为其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牛博庞广昌鲁丁强
关键词:减肥镇痛肠蠕动抗癌
牛乳蛋白生物脱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牛乳及乳制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是牛乳过敏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因此低致敏乳制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牛乳脱敏技术被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更具有前景。简述了牛乳的主要过敏蛋白,阐述了生物酶法、发酵作用和转基因技术这3种生物脱敏技术。其中生物酶法仍然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生物降敏方法,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但在降敏的同时会产生苦味物质,因此,近年来交联酶在该领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发酵作用可以降低牛乳致敏性,但其降低程度有限,需与其他处理联合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对线性表位氨基酸进行突变,以降低牛乳致敏性。另外,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牛乳致敏性检测方法,以期望为未来低致敏乳制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刘一璇鲁丁强刘丹阳王新倩刘玉姣胡志和
关键词:生物酶解乳酸菌发酵过敏原检测
一种GPR120电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PR120电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提供一种灵敏度高,能快速定量测定的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为:在玻碳电极表面添加壳聚糖溶液形成壳聚糖膜层;置于纳米金溶胶中自组装;表面滴加GPR...
庞广昌鲁丁强许秋达
文献传递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9
2014年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分析比较了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与分析化学仪器检测、免疫检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和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薄膜干涉技术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本身所面临的免疫结合信号放大处理和商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最后,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鲁丁强庞广昌
关键词:电化学纳米材料免疫传感器食品检测抗体
一种鸟苷四磷酸电化学型纳米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鸟苷四磷酸电化学型纳米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ppGpp进行生物检测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在基底上通过桥联剂壳聚糖吸附纳米金颗粒及鸟苷四磷酸水解酶MESH1分子,并通过封闭液封闭,使...
鲁丁强庞广昌任瑞娟裴陈琳刘丹阳冯春雷王轼
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简称TG酶)的凝固型酸奶与普通凝固型酸奶(未添加TG酶)在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与感官指标的差异性。采用酚酞指示剂法、流变仪、质构仪、离心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酸度、粘度、硬度、持水性及活菌数的变化;用电子眼、电子舌、电子鼻测定色泽、滋味、气味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每克乳蛋白添加0~5 U的TG酶,发酵结束时酸奶的酸度在71.12~73.64 oT范围内,酸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酵过程中,粘度、硬度均在3 h后呈显著上升(P<0.05),发酵结束时,添加TG酶会显著增高凝固型酸奶的粘度和硬度(P<0.05);随着TG酶添加量的增加,持水性显著增强(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TG酶凝固型酸奶中的活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TG酶凝固型酸奶与普通凝固型酸奶的主色号均为4095,发酵结束时,色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主成分分析,发酵结束后添加不同浓度的TG酶不会对酸奶的滋味、气味造成显著性影响(P>0.05);经感官评定,TG酶在添加量为2 U/(g蛋白)时感官品质最受喜爱。因此,与未加TG酶的普通凝固型酸奶相比,添加TG酶的凝固型酸奶在酸度、活菌数、色泽、滋味、气味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粘度、硬度和持水性方面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量TG酶有利于凝固型酸奶品质的提高。
霍辰辰胡志和鲁丁强祝玉婷肖厚栋伊万李明瑞
关键词:凝固型酸奶谷氨酰胺转氨酶感官指标
超高压结合温热处理对脱脂乳透光率和粒径及蛋白溶解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高压结合温热(≤50℃)处理对脱脂乳粒径、透光率及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温度(常温、30、40、50℃)和压力(0.1~700 MPa)分别处理脱脂乳10~30 min,利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检测脱脂乳粒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透光率变化,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脱脂乳透光率在压力不高于100 MPa范围内不受温度、压力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在200~700 MPa范围内,常温条件下处理的脱脂乳透光率随压力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700 MPa下处理20 min时透光率最大,增幅为1011%;在30~50℃范围内,透光率随压力增大(200~700 MP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500 MPa下处理10 min时透光率增幅最大(537%),透光率受温度和保压时间的影响,且超高压结合温热处理脱脂乳透光率均高于未处理脱脂乳。在常温、0.1~400 MPa范围内,脱脂乳的中位径(D_(x)(50))随压力的增大而总体降低,在400~700 MPa范围内变化趋势平稳,但均小于未处理脱脂乳的D_(x)(50);30、40、50℃下,脱脂乳D_(x)(50)随压力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400~700、300~500、200~400 MPa范围内变化趋势平稳,且受时间影响较小。经高压处理的脱脂乳中可溶性乳蛋白(soluble protein,S-Pro)质量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受压力、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在30℃、500 MPa下处理30 min,S-Pro质量浓度增幅最大(83.55%)。pH 4.6下可溶性蛋白(S-Pro-pH 4.6)质量浓度在压力不高于100 MPa时不受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影响;在200~700 MPa范围内,不同温度下,随压力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S-Pro-pH 4.6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透光率与D_(x)(50)间的相关性随温度升高减弱;透光率与S-Pro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与S-Pro-pH 4.6质量浓度呈负相关。S-Pro与S-Pro-pH 4.6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经超高压结合温热处理,能够引发脱脂乳透光�
胡志和赵旭飞鲁丁强薛璐贾凌云程凯丽
关键词:超高压脱脂乳透光率粒径蛋白溶解性
超高压处理引发乳糖酶活力变化与荧光强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以中性乳糖酶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处理引发酶活力变化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超高压条件(不同压力(0.1、100、200、300、400、500、600 MPa)和温度(室温(18℃)、20、25、30、35、40、45℃)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40、50、60 min))处理乳糖酶,利用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法检测乳糖酶活力,荧光法检测乳糖酶分子内源性和外源性荧光强度的变化,皮尔逊双尾分析法分析酶活力与荧光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压力(0.1~600 MPa)和30℃下处理10 min,在0.1~400 MPa范围内,随压力增大乳糖酶活力升高,在400 MPa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0.1 MPa)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3.30%;400~600 MPa范围内,随压力增大酶活力降低;在该条件下处理可引发乳糖酶分子内源性和外源性荧光强度的变化,二者均在400 MPa下产生最大荧光强度,且与酶活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30℃和300 MPa压力下处理10~60 min,酶活力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 min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0 min)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4.83%;在该条件下处理能够引发乳糖酶分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荧光强度变化,二者均在20 min时产生最大荧光强度,且与酶活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300 MPa、不同温度(18~45℃)下处理10 min,在18~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活力呈上升趋势,且在30℃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室温)相比,酶活力提高了7.46%;30~45℃范围内酶活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在30~35℃范围内,酶活力仍高于对照组;在该条件下处理可引发乳糖酶分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荧光强度变化,且与酶活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超高压条件下处理能够引发乳糖酶活力和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乳糖酶活力变化与其分子的荧光强度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即乳糖酶活力变化与其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胡志和程凯丽鲁丁强薛璐贾凌云赵旭飞
关键词:超高压处理酶活力荧光强度
一种鸟苷四磷酸电化学型纳米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鸟苷四磷酸电化学型纳米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ppGpp进行生物检测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在基底上通过桥联剂壳聚糖吸附纳米金颗粒及鸟苷四磷酸水解酶MESH1分子,并通过封闭液封闭,使...
鲁丁强庞广昌任瑞娟裴陈琳刘丹阳冯春雷王轼
文献传递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尽管植物化学物、中草药和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但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却显示出很多共性——几乎都具有雌激素类功能。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均能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特别是ERα和ERβ相识别,进一步与核受体超家族形成互作网络,调节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修饰,从而控制机体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以及表观遗传适应。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控制慢速的以转录为基础的信号途径,还可以调节快速的以钙离子通道为基础的神经与内分泌信号途径,而后者需要依赖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GPR30/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就是构成两条信号途径的关键节点,本文将围绕GPER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和展望。
鲁丁强庞广昌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植物化学物食品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