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雪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5篇细胞淋巴瘤
  • 4篇预后
  • 4篇文献复习
  • 4篇骨髓
  • 4篇复习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肿瘤
  • 3篇弥漫
  • 3篇弥漫大B细胞...
  • 3篇化疗
  • 3篇骨髓瘤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单抗
  • 2篇血小板

机构

  • 24篇青岛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24篇史雪
  • 17篇赵洪国
  • 13篇崔中光
  • 11篇许宏
  • 6篇王伟
  • 3篇周扬
  • 3篇鞠小妍
  • 3篇郭振清
  • 3篇李广伦
  • 3篇苏湛
  • 2篇隋秀芳
  • 2篇赵春亭
  • 2篇于俊敏
  • 2篇张婷婷
  • 2篇赵腾
  • 2篇吴颖
  • 2篇王雅云
  • 1篇徐龙强
  • 1篇冯献启
  • 1篇蔡慧慧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肝内胆汁淤积症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以肝内胆汁淤积症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以肝内胆汁淤积症为首发表现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以肝内胆汁淤积症为首发表现,PET-CT检查均未发现肝内及肝外的占位性病变。其中1例患者由于未及时行肝穿刺活检、疾病进展迅速,无法化疗,最终死亡;另1例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DLBCL,给予R-CHOP方案(美罗华600 mg,第0天;环磷酰胺1. 0 g,第1天;阿霉素40 mg,第1天;长春地辛4 mg,第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7天)治疗,完全缓解。结论极少部分的DLBCL患者可以肝内胆汁淤积症为首发表现,及早进行PET-CT检查和肝穿刺活检有利于DLBCL的诊断,R-CHOP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张婷婷许宏张晓英史雪赵洪国崔灿郭振清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肝内胆汁淤积症黄疸肝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病人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病人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94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及50例急性白血病(AL)、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6例结缔组织病(CTD)导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病人治疗前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以7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AA组、AL组、CTD组P-LCR升高(F=79.53,P<0.05);ITP组、CTD组、AA组MPV升高(F=13.21,P<0.05);ITP组、AA组、AL组、CTD组PLT、PCT降低(F=821.55、670.66,P<0.05);AA组PDW降低(F=4.87,P<0.05)。与ITP组比较,AA组、AL组、CTD组PLT均升高,PDW、P-LCR均降低;AA组和CTD组PCT降低;AA组和AL组MPV降低(F=4.87~821.55,P<0.05)。与CTD组比较,AA组、AL组的MPV、PLCR以及AA组PCT均降低(P<0.05),AA组和AL组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病人中完全反应组与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比较,PLT、PCT显著升高,PDW、MPV、P-L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64.90,P<0.05);与无反应组比较,部分反应组PLT升高,P-L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PC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用于评估ITP病人的预后。
张春丽崔中光史雪许宏鞠晓妍赵洪国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
多发性骨髓瘤2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MM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法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214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9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主要治疗方法(VAD样方案和BD方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4例MM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59.7岁,初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77.1%)、贫血(70%)、肾功能损害(2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Ⅲ期为影响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瘤细胞比例、β2-MG为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应用BD方案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VAD样方案,分别为56个月和39个月,生存曲线比较,P=0.028。结论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高龄、高β2-MG、高骨髓瘤细胞比例的患者预后差;与传统VAD方案相比,应用新药硼替佐米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卢力丽王伟赵洪国赵春亭苏湛史雪鞠小妍王渊渊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合并梅毒及EBV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报道1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 RP)合并梅毒(syphilis)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病例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0月收治的1例RP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首发症状为发热伴贫血,当地医院查骨髓穿刺不能排除是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尚不满足单克隆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且合并梅毒及EBV感染,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可能性大。结论:RP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均取决于原发病,需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等疾病相鉴别。
刘健史雪李营张月瑛王伟
关键词: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梅毒EBV病理学特征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生发中心和非生发中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LBCL患者74例,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GCB)型24例,其中R-CHOP方案治疗13例(GCB型R-CHOP组)、CHOP方案治疗11例(GCB型CHOP组);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GCB)型50例,其中R-CHOP方案治疗28例(nonGCB型R-CHOP组)、CHOP方案治疗22例(non-GCB型CHOP组)。比较两型及不同化疗方案的有效率(RR)、1年生存率,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GCB型R-CHOP组RR、1年生存率高于non-GCB型R-CHOP组;GCB型CHOP组RR高于non-GCB型CHOP组(P<0.01),但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B型R-CHOP组1年生存率优于GCB型CHOP组(P<0.05),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n-GCB型R-CHOP组RR高于non-GCB型CHOP组(P<0.05),但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R与年龄、性别、B症状无关(P均>0.05),而与Ki-67高表达、LDH升高、Ⅲ~Ⅳ期、IPI≥3分有关(P均<0.05),且以上因素主要影响non-GCB型疗效。结论 GCB型疗效及1年生存率优于non-GCB型;R-CHOP能有效提高GCB型的1年生存率;Ki-67高表达、LDH升高、Ⅲ~Ⅳ期、IPI≥3分是影响non-GCB型疗效的主要因素。
周扬赵洪国李广伦崔中光史雪许宏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美罗华
ATG联合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ATG联合CsA治疗的27例SAA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27例SAA病人治疗总体有效率达70.3%。年龄≤18岁的病人较>18岁者疗效好(Z=2.219,P<0.05);性别及是否联用雄激素对疗效没有影响,且联用雄激素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未联用组(t=3.657、2.947,P<0.05)。获得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反应组较无反应组疗效好(Z=3.436,P<0.05)。SAA组的有效率高于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组(Z=2.320,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低清蛋白血症、发热、胸闷、憋气、心律失常、皮疹、全身肌肉酸痛、肝肾功能损害。在20例感染的病人中6例确诊为真菌感染。结论ATG联合CsA治疗SAA临床疗效显著,联用雄激素可增加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应慎用。获得G-CSF治疗反应的病人预后好,VSAA者预后不佳,ATG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获得较好控制。
孟令弟崔中光史雪许宏赵洪国赵春亭
关键词:抗淋巴细胞血清环孢素A
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2019年
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局限于一侧或两侧乳腺组织的淋巴瘤,可伴或者不伴腋窝淋巴结的肿大[1-4]。PBL是结外淋巴瘤中罕见的类型,于1959年首次报道,约占结外淋巴瘤的1%~3%,在乳腺的恶性肿瘤中约占0.5%[1-4]。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无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本文将从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1 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张婷婷张晓英史雪赵洪国吴少玲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坏疽性脓皮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7年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PG)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以丘疹、脓疱和潜行性溃疡为特征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归类为免疫系统疾病,50%~70%的PG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
史雪崔中光侯峰许宏王慧苏湛赵洪国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文献复习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疾病非感染性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
: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 方法:对近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
王雅云崔中光李广伦史雪许宏周扬赵腾赵洪国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伊马替尼临床药理
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较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3%~6%.MCL兼具惰性与侵袭性NHL的特点,目前尚无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传统单药或多药联合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低且很难长期维持.近年来研究显示初诊MCL应用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国外已有少量研究报道,国内尚未见类似研究.我院使用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2例初诊MCL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苏姣许宏史雪隋秀芳崔中光赵洪国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硼替佐米文献复习完全缓解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