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挺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荧光
  • 3篇三维荧光
  • 3篇光谱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有机物
  • 2篇三维荧光光谱
  • 2篇污泥
  • 2篇污染
  • 2篇净水
  • 2篇颗粒污泥
  • 2篇好氧
  • 1篇乙烯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荧光性
  • 1篇溶解性有机物
  • 1篇水安全
  • 1篇水污染
  • 1篇平行因子分析
  • 1篇微污染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卡尔斯鲁厄理...

作者

  • 5篇马挺
  • 3篇李军
  • 2篇倪永炯
  • 2篇陈飞
  • 2篇周昀
  • 2篇陈超
  • 1篇李军
  • 1篇刘流
  • 1篇马龙强
  • 1篇谢锴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层附着累枝虫的好氧颗粒污泥特性被引量:4
2015年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并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出表层附着大量累枝虫的好氧颗粒污泥.运行120 d时,颗粒污泥浓度可达4482 mg.L-1,污泥容积指数(SVI)为55 mL·g-1左右,颗粒的粒径主要在1.6-2.5 mm之间,平均沉速为55.4 m·h-1,累枝虫密度可达30450 ind· mL-1.CODCr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和91.8%.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累枝虫可吞食游离细菌,能有效减少出水SS,且出水SS与累枝虫的密度变化整体呈相反趋势.表层附着生长的累枝虫略微降低了颗粒污泥的沉速.结构分析可看出累枝虫根植于颗粒表层,柄的部分成为颗粒污泥的“骨架”,有利于颗粒污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谢锴李军马挺马龙强刘流陈超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好氧污泥颗粒化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3
2014年
在SBR中分别运行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工艺,考察普通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中EPS的组分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减少沉淀时间可以获得质量高的颗粒污泥,污泥系统中的EPS可划分为紧密结合型、松散结合型和溶解性3种;普通污泥期、颗粒污泥初期和颗粒污泥稳定期的EPS含量均以紧密结合型EPS为主,颗粒污泥中总EPS和溶解性EPS含量均高于普通污泥,且颗粒形成初期溶解性EPS增长明显;颗粒污泥中紧密结合型EPS含量相对稳定,松散结合型EPS在不同污泥中含量很低,一个典型反应周期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趋势普遍是先降低后上升,普通污泥和颗粒污泥EPS中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糖,颗粒形成初期EPS中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普通絮体污泥中EPS和细菌分布均匀,颗粒污泥的表层聚集大量的细菌、内部主要成分是EPS.
蒋勗欣李军马挺陈超Harald Horn
关键词:活性污泥颗粒污泥
苯乙烯的三维荧光特性及水污染应急处理被引量:3
2016年
苯乙烯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历年来,苯乙烯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对水中苯乙烯污染进行快速监测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助于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苯乙烯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在Ex255/Em305处有一个明显的荧光峰,荧光峰值与苯乙烯溶液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了0.995 7,其颜色随浓度增加而变深。苯乙烯中共有4个共轭π键,其中苯环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乙烯基上同样具有一个共轭π键。同时,苯乙烯的分子结构中,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属于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符合强荧光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因此通过三维荧光扫描结合苯乙烯的荧光特性,能快速测定水体中苯乙烯浓度及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去除水中的苯乙烯。当苯乙烯在源水中的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0.02 mg·L^(-1)时,采用180目的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5rng·L^(-1)时,苯乙烯浓度可降至0.001 mg·L^(-1),去除率达95.5%。
周昀李军陈飞马挺倪永炯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苯乙烯饮用水粉末活性炭
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
由于目前传统水质检测多数采用的化学方法无法快速、灵敏地跟踪检测城市净水厂和污水厂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以及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状况,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反映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  通过对以微污染河网水为原...
马挺
关键词:净水工程供水安全
河网水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在净水过程中的去除被引量:1
2015年
对以微污染河网水为原水的净水厂各处理单元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氨氮的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分光光度计,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溶解性有机物(DOM)中荧光类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氨氮的去除主要集中在预处理曝气生物池,去除率达到63.2%。混凝沉淀、过滤和臭氧-活性炭对DOC均有去除效能,其中常规处理工艺对DOC有较大贡献,去除率达57.2%。但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均不能有效去除荧光类有机物。臭氧—活性炭能有效去除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和类腐殖质等荧光类有机物,其荧光峰值的削减幅度分别可达82.1%、63.3%和61.6%。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常规净水工艺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才能保证供水的安全。
马挺张捷李军陈飞周昀倪永炯
关键词:微污染水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