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近期疗效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1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13~46岁,平均26.7岁。29例有明确腰部外伤史。均为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其中L4、522例,L5、S135例。离断骨块为侧方型25例,中央型32例;位于L4椎体后下缘9例,L5椎体后上缘13例,L5椎体后下缘8例,S1椎体后上缘27例。均采用症状侧单侧入路(椎板间或椎间孔入路),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部分或完全切除离断的骨块。结果 术中均准确定位,无神经根损伤、血肿形成及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85 min,术中透视次数2~15次,术中出血量3~10 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离断骨块未切除16例,部分切除32例,完全切除9例;椎间盘均彻底摘除。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Macnab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获优4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4.7%。结论 经症状侧单侧入路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具有损伤小、对腰椎正常结构破坏小、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 左云周孔清泉李晓龙徐练胡帅曾建成宋跃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经皮内窥镜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伴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华西医院收治的 LDH 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96例。采用经皮内窥治疗69例,于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末次随访按 Nakano 等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随访时间16(9~36)个月,腿痛 VAS 评分术前(7.68±1.12)分,术后末次随访(1.01±0.81)分,腰痛 VAS 评分术前(7.51±1.21)分,术后末次随访(1.63±1.42)分,腿痛与腰痛 VAS 评分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 Nakano 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23例,良21例,可18例,差4例。术后3个月随访 MRI 均见受压迫的神经减压良好、突出的髓核摘除彻底。结论经皮内窥镜对 LDH 伴马尾神经损伤治疗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技术,能够彻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胡帅孔清泉徐练李晓龙左云周曾建成宋跃明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脊髓疾病微创性
- 纤维环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挑战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纤维环组织工程的材料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纤维环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对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分子及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MSCs是种子细胞的理想选择;当纤维环细胞和MSCs联合培养时,两者最佳培养比例为2∶1。生物活性分子可分成生长因子、形态因子、酶抑制剂和细胞内调节剂四种类型,它们在促进纤维环细胞外基质分泌、维持椎间盘内环境稳态及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物材料依据材料来源分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纤维环的力学特性是材料设计的重要依据。当前尚无公认的最合适支架材料,支架材料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是发展趋势。结论纤维环组织工程在纤维环再生修复研究中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 李晓龙孔清泉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生物支架材料
- 微小RNA在MSCs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在骨科疾病中作为治疗靶点和诊断工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微小RNA(microRNA,miRNA)调控MSCs成骨分化及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miRNAs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相关文献,对其调控机制及在骨科疾病中作为治疗靶点和诊断工具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长度为20~22个核苷酸的小RNAs,其在MSCs成骨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成骨作用始于MSCs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同时骨代谢动态平衡的各阶段都与不同的miRNAs调控作用相关。miRNAs通过对mRNAs切割、降解,翻译抑制或甲基化靶基因,从基因转录后水平进行调控。此外,目前研究还提示miRNAs可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科疾病诊断工具和治疗靶点。结论对miRNAs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找到新的骨科疾病治疗靶点和诊断工具提供更多思路。
- 李晓龙孔清泉
- 关键词:微小RNAMSCS成骨分化骨质疏松症骨科疾病
- 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点位置选择研究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8.4-10.9 cm、9.6-12.7 cm、11.1-14.3 cm、12.4-15.7 cm、13.6-15.9 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 cm、12.7-16.3 cm、13.4-17.6 cm、14.9-18.4 cm、15.1-18.5 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1-2)至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4-5)和L5-S1节段则分别为2°-4°�
- 刘印孔清泉徐练李晓龙蔡鹏宋跃明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影像学评估
- 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总结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切口部位引流管留置最佳时间,分析降低脑脊液切口漏出风险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隐性脑脊液漏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6~59岁,平均48.7岁。术后出现头痛19例;恶心5例,其中呕吐3例。23例引流管通畅、术后2 d内无脑脊液从皮肤切口漏出者,于第3天行夹闭引流管试验,其中21例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并拔管;2例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保守处理后第10天拔管。3例术后2 d内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且保守处理无效者,再次手术清创、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第3天明确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后拔管。患者拔管后继续卧床3~5 d。结果 患者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7~15 d,平均8 d。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持续性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拔管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立即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时MRI检查示手术部位无1例出现皮下硬脊膜假性囊肿。结论 切口缝合质量是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关键因素。在保证缝合质量的前提下,可于术后第3天拔管。拔管前行夹闭引流管试验明确有无脑脊液切口漏出,以减少拔管后脑脊液从手术切口漏出的风险。
- 李晓龙徐练孔清泉杨进宋跃明李涛刘立岷龚全曾建成刘浩
- 关键词:胸腰椎后路手术引流
- 三种经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有高髂嵴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伴有高髂嵴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接受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孔清泉左云周李晓龙曾建成宋跃明
- 关键词:椎间孔入路
-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近期疗效
-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13~46岁,平均2...
- 孔清泉左云周李晓龙曾建成宋跃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miR-93-5p靶向调控Smad5表达抑制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 R-93-5p是否通过靶向调控其预测靶基因Smad5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MSCs 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构建Smad5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 R-RB-REPORTTM),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观察mi R-93-5p对Smad5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鉴定Smad5是否为mi R-93-5p的靶基因。将mi R-93-5p mimics(M组)与mi R-93-5p inhibitor(In组)及其对应的阴性对照组mi R-93-5p mimics阴性对照(MC组)与mi R-93-5p inhibitor阴性对照(In C组)分别转染至C3H10T1/2细胞中,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mad5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14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钙盐的沉积情况,了解mi R-93-5p对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 R-93-5p能与Smad5 m RNA3’-UTR特异性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q RT-PCR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MC组及In 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M组及In组Smad5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组较MC组表达量下调,而In组则较In C组表达量上调。茜素红染色示,M组钙盐沉积较MC组明显减少,而In组则较In C组钙盐沉积明显增多。结论Smad5是mi R-93-5p的靶基因,mi R-93-5p可通过靶向调控Smad5的表达,抑制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
- 徐练李晓龙刘印孔清泉龙丹李胜富
- 关键词:C3H10T1/2细胞SMAD5成骨分化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