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强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分裂症
  • 3篇抑郁
  • 3篇精神分裂症
  • 2篇代谢
  • 2篇抑郁模型
  • 2篇氯氮
  • 2篇氯氮平
  • 2篇迷走
  • 2篇迷走神经
  • 2篇海马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休克
  • 1篇电针
  • 1篇休克
  • 1篇炎症
  • 1篇抑郁症
  • 1篇营养因子

机构

  • 9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乌鲁木齐市第...

作者

  • 9篇周志强
  • 5篇梁小丽
  • 4篇刘学军
  • 2篇杨栋
  • 2篇周剑
  • 2篇杨萍
  • 2篇李冬凤
  • 2篇方政华
  • 1篇彭红莉
  • 1篇杨超
  • 1篇程明
  • 1篇石璐
  • 1篇肖剑英
  • 1篇李梅枝

传媒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SCH)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SCH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MECT组,各80例。阿立哌唑组予以阿立哌唑片治疗,联合MECT组在阿立哌唑组基础上接受MECT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精神分裂症共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MECT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立哌唑组(96.25%vs.87.50%,χ^(2)=4.103,P=0.043)。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组FBG、2 hPG、FINS、TC、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T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2周后,2组BDNF、NT-3、NGF水平高于治疗前,S100β、GFA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MECT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阿立哌唑组(P<0.01);2组MCCB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MECT组高于阿立哌唑组(P<0.01)。阿立哌唑组与联合MECT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11.25%,χ^(2)=0.066,P=0.798)。结论SCH患者采取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改善神经营养因子及认知功能,且对患者糖脂代谢产生的影响小,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叶湘湘方政华周志强陈霄霄周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糖脂代谢神经营养因子
氯氮平治疗抗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经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尿液中代谢产物状况。方法:纳入18例抗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患者经氯氮平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改良Rankin量表(m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神经功能和药物疗效。采集血清和尿液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各组血清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及氯氮平的疗效。结果:患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ANSS评分、m RS评分和CGI评分明显降低(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组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到11种和9种差异代谢物,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患者组谷氨酰胺、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到7种和6种差异代谢产物,经ROC曲线分析得牛磺酸和甘氨酸可作为与氯氮平药物疗效相关代谢物。结论:抗NMDAR脑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中,谷氨酰胺、牛磺酸、γ-氨基丁酸可能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牛磺酸和甘氨酸可能可作为评判药物效果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孙珞滢梁小丽李冬凤刘学军周志强
关键词:氯氮平
应用奎硫平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探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使用喹硫平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狂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氯氮平组,两组患者在分别使用喹硫平与氯氮平进行治疗的同时,均联合应用碳酸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躁狂临床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评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喹硫平组患者不良反应评分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联合碳酸锂的基础上,使用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躁狂症均能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使用喹硫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氮平,临床应用更为安全可靠。
周志强
关键词:躁狂症喹硫平氯氮平碳酸锂
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BNDF、IL-6、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Hcy水平、BDNF水平、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RBAN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BA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6、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降低IL-6、Hcy水平,提高BDNF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崔航涛周志强樊华徐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精神分裂症不同证型的生物学标志物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Z)患者不同证型的代谢物差异性,研究其不同中医证型潜在标志物,为其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不同证型SZ患者53例,分为痰气郁结组(n=24)、阴虚火旺组(n=15)、心脾两虚组(n=14);同时纳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症状程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技术分析SZ痰气郁结、阴虚火旺、心脾两虚证患者血浆代谢产物差异,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Z患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及脂类等代谢通路。与阴虚火旺组比较,痰气郁结组3-羟基丁酸、天冬酰胺表达上调,心脾两虚组别胆酸、胆酸表达下调(P<0.05)。结论 SZ患者氨基酸及脂类的代谢存在异常。3-羟基丁酸、天冬酰胺、胆酸、别胆酸表达水平可作为阴虚火旺证的诊断分型指标。
李琪周志强杨栋梁小丽王强石璐杨萍刘学军
关键词:证型代谢组学
电针迷走神经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幼鼠抑郁模型海马组织GFAP、Neu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致幼鼠抑郁模型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NeuN)抗原表达的情况,探讨电针迷走神经对CU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SD幼鼠6只作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其余进行CUS造模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CUS组、伪刺激组、氟西汀组及电针组,每组各6只。氟西汀组予以10 mg/kg氟西汀干预,对照组、CUS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电针组结扎迷走神经后刺激迷走神经远端,伪刺激组仅分离迷走神经但不予电刺激。干预28 d后五组进行旷场实验及糖水实验,HE染色观察幼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幼鼠海马GFAP、NeuN表达情况。结果CUS造模后干预前,CUS组、伪刺激组、氟西汀组、电针组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及糖水消耗、糖水偏爱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CUS组、伪刺激组以上指标仍低于对照组(均P<0.01),但氟西汀组、电针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CUS组、伪刺激组(均P<0.01)。HE染色显示,CUS组、伪刺激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并出现细胞肿胀及固缩,氟西汀组、电针组则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S组、伪刺激组幼鼠海马组织GFAP表达增加、NeuN表达下降(均P<0.01);与CUS组、伪刺激组比较,氟西汀组、电针组GFAP表达下降、NeuN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迷走神经可明显改善幼鼠抑郁症状,与氟西汀作用相当,可能与调整海马区GFAP、NeuN表达有关。
宁秋香彭红莉肖剑英杨超周志强刘芳梁小丽杨栋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术抑郁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电针迷走神经对抑郁模型幼鼠海马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电针迷走神经(VNS)对抑郁幼鼠海马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方法构建幼鼠抑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US组、氟西汀组和电针组。使用体质量、摄食量及不动时间评定幼鼠抑郁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幼鼠海马齿状回区中Beclin1、LC3Ⅰ和mToR表达。结果造模后刺激前,CUS组、氟西汀组和电针组的体质量、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刺激后,CUS组体质量、摄食量仍低于对照组,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电针组体质量、摄食量高于CUS组,不动时间短于CUS组(P<0.01)。CUS组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但mToR染色强度小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电针组的幼鼠海马齿状回中Beclin1和LC3Ⅰ表达水平低于CUS组,mToR表达水平高于CUS组(P<0.01)。结论电针迷走神经改善CUS诱导抑郁幼鼠模型抑郁症状,可能与抑制海马齿状回区Beclin1、LC3Ⅰ表达,升高mToR表达,从而改善自噬有关。
周志强程明刘学军杨超
关键词:抑郁电针迷走神经自噬幼鼠
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0例)与试验组(80例)。对照组予以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住院次数;采用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ITAQ)评估疗效。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及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幻听评分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虽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但能明显改善患者自知力,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次数,有着良好的经济学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梁小丽李梅枝周志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幻听康复护理自知力
重度抑郁症患者免疫细胞组成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的变化,以及炎症和吸烟对MDD患者免疫细胞占比的影响。方法:选择GEO数据库(GSE19738)中33例MDD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IBERSORT计算并比较MD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免疫细胞成分;并分析炎症和吸烟对MDD患者免疫细胞占比的影响。结果:通过CIBERSORT法分析得到免疫细胞共包括22种免疫亚型,MDD患者体内单核细胞的含量相比健康对照人群出现显著下降(P<0.05)。脂多糖(LPS)刺激后MDD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浆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吸烟MDD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明显高于戒烟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P<0.05),吸烟患者与戒烟患者相比,CCL5、ORM1、GPR84、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CD8^(+)T细胞可能在MD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政华周志强周剑梁小丽李冬凤刘学军杨萍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免疫细胞炎症CD8+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