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凯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政府
  • 2篇空心化
  • 2篇财政
  • 1篇地方政府
  • 1篇演进
  • 1篇政府策略
  • 1篇制度变迁理论
  • 1篇结构演进
  • 1篇分权
  • 1篇财税
  • 1篇财政分权
  • 1篇策略性
  • 1篇策略性行为
  • 1篇产业结构
  • 1篇产业结构演进
  • 1篇产业空心化
  • 1篇产业增加值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篇刘凯
  • 1篇顾乃华
  • 1篇陈秀英

传媒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国际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财政制度演变、政府策略行为与中国城市产业过快空心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的解释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软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资本"离本土化"和"离制造业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产业要素误置说,用以解释中国城市产业过快空心化的原因。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财政分权理论,探讨财政体制演变、政府土地出让策略性行为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而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作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结果,地方政府越来越注重通过积极拓展预算外财政收入和非预算收入来源,解决自身事权财权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获取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借助对土地供给权的垄断,努力在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促成了近年来土地要素扭曲加重。土地要素扭曲主要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循环因果效应三个渠道,作用于产业空心化。
顾乃华刘凯
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政府策略空心化产业结构演进产业增加值
财税体制变迁、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与产业空心化被引量:7
2015年
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行政垄断造成了土地、资金要素配置扭曲,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经营城市"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优于"经营工业"的策略选择。产业要素配置扭曲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和循环因果效应,引发城市产业资本过快转移和过度产业空心化。为预防和治理产业空心化,需加强财税体制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同步成长。
刘凯陈秀英
关键词:财政分权产业空心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