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涛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内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动脉
  • 2篇卒中
  • 2篇小鼠
  • 2篇脑卒中
  • 2篇CTA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9篇杨新宇
  • 9篇董文涛
  • 8篇张利通
  • 8篇高峰
  • 8篇张振
  • 5篇杨树源
  • 3篇李锋坦
  • 3篇张建宁
  • 2篇高南南
  • 2篇王景华
  • 1篇李帆
  • 1篇肖福顺
  • 1篇李卫东
  • 1篇任新亮
  • 1篇魏伟
  • 1篇姜英健
  • 1篇魏凤江
  • 1篇岳树源
  • 1篇康晓魁
  • 1篇高楠楠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8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Willis环特点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头CT血管成像(CTA)了解某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血管Willis环的特点。方法:招募该地区脑卒中高危志愿者行头CTA检查,主要观察血管直径变化,对Willis环的变异进行分析,把所得数据与关于健康中国人的研究进行比较。结果:281人(男153人,女128人)的头CTA成像用于分析。Willis环完全不完整108例(38.44%),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78)。脑卒中家族史人群与中国健康人群Willis环不完整率分别是39%、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人群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8.7)岁,高于非卒中人群(49.6±1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卒中家族史人群Willis环的变异与年龄无关,其可能在胚胎早期阶段已发育,生后保持形态不变;此高危人群Willis环较高的不完整率可能是其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似遗传背景的人群随年龄增高,外部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靳张宁董文涛张利通高峰张振李锋坦杨新宇
关键词:WILLIS环
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已明确的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吸烟、炎性反应、药物滥用、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遗传等.随机临床试验已经阐明,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均可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1].但是两种术式的选择标准目前尚缺乏权威临床试验指导.
张利通董文涛高峰靳张宁张振杨新宇张建宁杨树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随机临床试验颈动脉内膜剥脱脂质代谢紊乱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是颅内的动脉和静脉通过瘘管直接连接并且缠绕交错形成的异常血管团.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BAVM是先天发育形成,起源于胚胎第4~8周时局部血管的异常分化,但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BAV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脑出血,全球BAVM患者每年出血发生率为2% ~4%,出血后1年之内的再出血率约为6%,如果既往有出血的BAVM患者1年之内未再出血,那么之后的年出血率降至2%~4%.BAVM的临床症状还包括癫痫、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畸形血管区域脑组织异常血流灌注有关.治疗BAVM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其破裂出血的风险以及缓解因颅内动静脉畸形异常血流灌注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但是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的多形性和复杂性为去除这些不正常的组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董文涛杨新宇杨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症状再出血率神经功能障碍血流灌注
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天津蓟县农村地区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及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招募该地区有脑卒中家族史的志愿者进行头CT及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共检查281例,其中男153例,女12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通过对2组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生活方式等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受教育程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检出率高于女性,女性高三酰甘油(TG)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为脑卒中组,脑卒中组年龄、颈内动脉钙化率及颈内动脉迂曲率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颈内动脉钙化及迂曲是该人群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年龄大、有高血压、颈内动脉钙化或者颈内动脉迂曲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董文涛张振靳张宁高峰张利通李锋坦王景华杨新宇
关键词:卒中颈内动脉家族史
成年小鼠脑损伤修复中Notch通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哺乳动物成年个体脑组织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活跃的典型区域主要有两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和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研究发现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替代损失的神经元有利于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1]。其中Notch信号系统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神经再生调节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3]。因此,探索诱发创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新生神经元分化的关键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而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脑创伤的方法[4]。本文将对成年小鼠齿状回损伤修复中Notch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振董文涛高峰靳张宁张利通蔡新旺高南南杨新宇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表观遗传学
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瘤与糖尿病和肥胖相关基因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肥胖相关的12个基因中相关位点与颅内动脉瘤0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天津地区共37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9例IA患者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3年至2014年收治并确诊的患者;257例对照人群为该院健康体检并自愿参与研究的人员。采用EDTA抗凝管留取2组成员2mL静脉血标本进行DNA提取,对TSLC2A9、TOX等12个基因的16个位点进行分型。采用r检验计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结果位于SLC2A9基因的rs7660895(χ^2=7.330,P=0.007,OR=1.541,95%CI=1.126~2.110)和TOX基因上的rs11777927位点(χ^2=-6.103,P=0.013,OR=1.511,95%CI=1.088~2.098)与IA相关,其余的基因位点与IA无关。排除血缘关系影响后,SFI1 rs2295251位点(P=0.043,OR=0.717,95%CI=0.519~0.990)与IA相关,但可能是因样本量较小或者偏倚导致。结论糖尿病相关基因SLC2A9和TOX的突变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其突变可能增加队发生风险。
张利通张振董文涛靳张宁高峰高楠楠蔡新旺李迺昕魏伟肖福顺岳树源杨树源魏凤江李卫东杨新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糖尿病肥胖
Hes1与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2015年
目的:观察幼年小鼠与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中Hes1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对成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幼年组(10 d,N组)和成年组(4个月,A组),每组8只。分别对Hes1、Brd U、Doublecortin(DCX)、Neu N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染色并进行相应的细胞计数,初步分析Brd U、Hes1双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及表达水平。在显微镜下分离海马齿状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s1的蛋白水平,观察对比两组间Hes1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中A组中的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es1(+)细胞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并且大部分Hes1阳性细胞同时表达Brdu;(3)A组Hes1(+)细胞数量明显多于N组,而Brd U(+)细胞明显少于N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s1在幼年小鼠与成年小鼠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中的表达差异,导致了神经细胞增殖水平的不同,表明Hes1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了神经再生。
高峰张振康晓魁李佳李帆任新亮张利通靳张宁董文涛杨新宇
关键词:HES1齿状回神经再生
颅内少见类型动脉瘤的病理、影像和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颅内少见类型动脉瘤形成机制各异,从而导致其治疗方法不同.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颅内少见类型动脉瘤包括节段性扩张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壁内血栓性动脉瘤、霉菌性动脉瘤、HIV相关性动脉瘤、肿瘤性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血管壁病理改变、影像特征进行总结,期望对动脉瘤的治疗有所帮助.
靳张宁高峰董文涛张利通张振杨新宇杨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病理学治疗学
运用CTA筛查中国北方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颅内动脉瘤患病率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 运用CT血管成像(CTA)筛查中国北方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颅内动脉瘤患病率,为开展颅内动脉瘤预防、治疗工作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 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以天津蓟县农村地区常驻人口为基础,招募281例有阳性脑卒中家族史志愿者[男性153例,女性128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1.0±10.5)岁]接受头颅CTA检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81例研究对象中,29例(10.3%)患有颅内动脉瘤,其中男性15例(9.8%)、女性14例(10.9%).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10.0%,28/281)明显高于上海社区人群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7%,336/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P=0.047).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Willis环完整性、吸烟以及饮酒比例在患有颅内动脉瘤人群与不患有颅内动脉瘤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0个动脉瘤,其中19个(63.3%)位于颈内动脉,3个(10%)位于前交通动脉,1个(3.3%)位于大脑后动脉,2个(6.7%)位于大脑前动脉,1个(3.3%)位于大脑中动脉,3个(10%)位于椎基底动脉,1个(3.3%)位于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形态分类为囊性22个(73.3%)、梭形6个(20%)、小血滴样2个(6.7%). 结论 中国北方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颅内动脉瘤患病率较高,动脉瘤形态多为囊性且大多位于颈内动脉上.
董文涛张振靳张宁高峰张利通高南南蔡新旺李锋坦姜英健王景华宁完嘉涂军杨树源杨新宇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中国北方人群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