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颖
-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变化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的炎症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3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PVL组各40只,每组又分为12、24、48、72 h4个亚组各10只.PVL组通过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及术后吸入8%氧气+92%氮气混合气2.5h制备缺血缺氧型PVL新生大鼠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及缺氧.两组大鼠于4个时间点分别断头取脑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α及IL-1β3蛋白含量.结果 HE染色可见PVL组大鼠脑组织较假手术组明显充血、水肿,左侧脑室扩大,脑室周围白质结构稀疏、紊乱.PVL组TNF-α及IL-1β mRNA表达上调,均出现随时间推移先升高,24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12、24、48 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72 h后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与同组48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L组各时间点TNF-α及IL-1β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TNF-α蛋白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12 h(189.2 ±20.4) pg/ml比(131.4 ±5.2) pg/ml、24h(213.8±16.7)pg/ml比(127.7±7.4) pg/ml、48 h(181.7±15.0)pg/ml比(126.3±6.0)pg/ml、72 h(159.6±25.3)pg/ml比(131.4±6.0) pg/ml,P<0.01];IL-1β蛋白含量仅在24、48 h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30.0) pg/ml比(67.4±13.7) pg/ml、(83.3±15.7) pg/ml比(65.3±14.9)pg/ml,P<0.05)].假手术组TNF-α及IL-1β蛋白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与IL-1β共同参与缺血缺氧诱导的PVL,且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时间趋势,动态监测其变化有望成为PVL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及评估的重要手段.
- 李健欧阳颖黄科董红王琴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猪血浆及脑匀浆中一氧化氮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猪模型中血浆及脑匀浆一氧化氮(NO)水平与不同程度脑损伤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探讨NO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新生猪29只,分为对照组与不同缺氧时间HIE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及脑匀浆NO水平,观察其相应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不同缺氧时间HIE组新生猪在缺氧处理后血浆NO均较缺氧前显著升高(P<0.01);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HIE组血浆NO升幅亦越大(P<0.05)。而脑匀浆NO均较对照组升高,其中对照组与缺氧30、60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缺氧90min组间以及缺氧30、60、90min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HIE新生猪模型中,在缺氧的最初1h内,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脑组织损伤越严重,且血浆及脑匀浆NO均显著升高。测定血浆NO可间接反映脑损伤程度。
- 吴燕云苏浩彬张红珊麦友刚欧阳颖
- 关键词:一氧化氮新生猪
- ET与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血浆及脑匀浆内皮素(ET)水平及脑组织病理改变,分析其相互之间关系,探讨HIE发病机制。【方法】29只新生猪分为缺氧缺血30min、60min、90min组及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脑匀浆ET值。【结果】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其血浆及脑匀浆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血浆与脑匀浆ET值均较实验前明显升高,两者间呈正相关趋势。【结论】HIE时脑损伤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脑和血中ET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中ET水平可间接反映脑损伤程度。
- 苏浩彬吴燕云张红珊欧阳颖李文益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内皮素
- 新生儿胃破裂临床特征及预后
- 2009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胃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胃破裂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儿存活,2例死亡。结论:及时发现新生儿胃破裂病例的发生,尽早行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关键。
- 欧阳颖苏浩彬郭海霞麦友刚
- 关键词:新生儿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经脑室移植后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观察植入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对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用CM-DiI标记.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E组(n=10)、HIE-hMSC组(n=20).HIE-hMSC组:建立HIE模型后72 h,将hMSC(1×106细胞/μl)5μl采用立体定向移植到乳鼠侧脑室.大鼠6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功能.取大鼠脑组织制作快速冰冻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部分脑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结果hMSC移植到大鼠脑室后能存活至少5周,移植后2周细胞沿移植针道呈条索状分布,并发出红色荧光;移植后5周,细胞分布较前稀疏,损伤组织中可见移植细胞.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改善,水迷宫平均逃逸潜伏期HIE-hMSC组(45.5±16.5) s较HIE组(74.5±7.5)s显著缩短(P<0.05),原平台像限的搜索时间HIE-hMSC组(47±10)s显著长于HIE组(36±8)s(P<0.01).HIE-hMSC组左侧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为(94±23)个/mm,较HIE组(61±12)个/mm显著增多(P<0.05).结论 hMSC 经脑室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SD乳鼠后,hMSC能存活至少5周,并迁移至损伤脑组织.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改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增多.
- 赖文玉刘畅吴燕云麦友刚苏浩彬黄文革欧阳颖张红珊李文益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脑室
- 碳青霉烯类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5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或脐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在使用其他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改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结合细菌培养结果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的有效率达85.2%、84.0%,疗效相近。美罗培南主要优势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更优,不易诱导耐药,副作用少。亚胺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全部耐药。美罗培南平均退热时间长于亚胺培南。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的效果明显且较安全。
- 郭海霞夏焱欧阳颖陈纯
- 关键词: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及49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各营养成分输入后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则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胎龄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应警惕胆汁淤积。
- 张红珊苏浩彬麦友刚吴燕云赖文玉欧阳颖李文益
- 关键词:胃肠道外营养胆汁淤积早产儿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对更昔洛韦的敏感性测定
- 2013年
- 目的测定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分离株对更昔洛韦(GCV)的敏感性,监测该类患者对更昔洛韦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HCMV感染而接受GCV治疗的患者血液或尿液标本,采用HELF细胞培养法分离并鉴定HCMV临床株,50%终点法测定各临床毒株的感染性滴度TCID50,并用MTT法测定各毒株对更昔洛韦的敏感性。结果8株HCMV病毒液的TCID50分别为:10^-4.12/0.1-10^-4.62/0.1ml;8株临床HCMV分离株对更昔洛韦的半数病毒抑制浓度IC卯分别为0.482~1.519mg/L。结论该实验HCMV临床分离株对更昔洛韦敏感性均较高,未发现临床耐药株。
- 曾爱红欧阳颖董德坤崔喜梅方建培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药物敏感性
- 人巨细胞病毒临床药敏检测及实验株耐药模型构建
- 2013年
- 目的测定广州部分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分离株对更昔洛韦(GCV)的敏感性,并初步建立实验室药物诱导HCMV耐药株。方法收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HCMV感染而接受GCV治疗的患者血液或尿液标本,采用HELF细胞培养法分离并鉴定HCMV临床株,50%终点法测定各临床毒株的感染性滴度TCID50,MTT法测定各毒株对更昔洛韦的敏感性(IC50)。将HCMV AD169株在含有不同浓度(1.5~300μmol/L)的GCV中作连续传代培养,分别在病毒与1.5、3、6、10、50、300μmol/L浓度GCV培养后测定其IC50。结果成功分离8株HCMV临床株,经培养后测定其TCID50分别为:10-4.12/0.1mL、10-4.29/0.1mL、10-4.30/0.1mL、10-4.40/0.1mL、10-4.42/0.1mL、10-4.50/0.1mL、10-4.52/0.1mL、10-4.62/0.1mL;8株临床HCMV分离株对GCV的半数病毒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89~5.95μmol/L。GCV诱导HCMV实验株发现,培养液中GCV浓度增至10μmol/L时,病毒开始出现耐药,IC50为18.15μmol/L,当GCV浓度达到300μmol/L时,300μmol/L诱导培养的病毒对GCV的IC50则高达327.10μmol/L,为标准株HCMVAD169(IC50=1.88μmol/L)的174倍。结论该实验HCMV临床分离株对更昔洛韦敏感性均较高,未发现临床耐药株;通过体外药物诱导,初步构建HCMV耐药株,为HCMV的耐药研究创造条件。
- 曾爱红董德坤欧阳颖崔喜梅李欣方建培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9例临床诊治及随访
- 2005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IPH)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PH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1例中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岁,均表现为中、重度贫血,首诊误诊率为100%,口服强的松可缓解病情,但易复发,加用免疫抑制剂及表面激素吸入有一定的疗效。结论IPH临床表现多样,在年幼儿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为提高诊断率,应多次在痰液及胃液中找含铁血黄素细胞,激素治疗可稳定病情,复芡病例可予免疫抑制剂及表面激素吸入治疗。
- 欧阳颖苏浩彬黄花荣麦贤弟
- 关键词: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特发性临床诊治随访激素吸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