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益

作品数:79 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2篇蛋白
  • 11篇儿童
  • 9篇淋巴
  • 8篇血管
  • 8篇综合征
  • 7篇血细胞
  • 7篇贫血
  • 7篇小儿
  • 6篇噬血细胞
  • 6篇噬血细胞综合...
  • 6篇白血病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基因
  • 5篇急性
  • 4篇血性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机构

  • 79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79篇李文益
  • 22篇郭海霞
  • 21篇薛红漫
  • 14篇夏焱
  • 10篇陈环
  • 10篇孟哲
  • 8篇苏浩彬
  • 7篇檀卫平
  • 7篇麦贤弟
  • 7篇黄花荣
  • 6篇刘勇
  • 6篇岑丹阳
  • 5篇陈纯
  • 5篇梁立阳
  • 5篇黎阳
  • 5篇李静
  • 5篇吴葆菁
  • 4篇何展文
  • 4篇吴燕云
  • 4篇麦友刚

传媒

  • 9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新医学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家庭医药(就...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薛红漫刘勇岑丹阳何展文陈环李文益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现综述自然杀伤T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重点阐述抗肿瘤免疫原理研究进展及实验室抗肿瘤作用的相关结果、意义 ,并提出需进一步注意及研究的问题。
郭海霞李文益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为提高对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 ,回顾性分析了87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尤其是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以外的各系统疾病情况。结果发现传单58例 ,病毒性心肌炎3例 ,肾小球肾炎4例 ,呼吸道感染9例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 ,淋巴瘤3例 ,婴儿肝炎2例 ,EB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各1例。提示传单发病年龄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小儿为主 ,而且多有典型临床症状 ,眼睑浮肿和鼻塞可作为传单一个重要的临床特点 ;EB病毒感染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 。
吴葆菁李文益张玉兰梅志勇麦贤弟
关键词: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回顾性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心肌炎
丙戊酸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索丙戊酸(VPA)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U937细胞分为1mmol/LVPA作用组、1mmol/LVPA+1μmol/LzVAD-fmk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作用72h后进行Annixin-ⅴ及PI双重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各组细胞Bcl-2、Bax和Bcl-xl的平均荧光指数(MFI)以及胱冬肽酶(caspase)3、8和9的含量。结果1mmol/LVPA诱导U937凋亡率为(75.78±4.20)%(P<0.01);多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全部抑制U937凋亡,凋亡率为(2.89±0.36)%(P<0.01)。细胞内Bcl-2、Bax和Bcl-xl的MFI无明显变化。VPA作用后U937中caspase3由(14.09±1.19)%上升至(32.30±2.47)%,caspase8由(4.58±1.41)%上升至(86.47±3.26)%(P均<0.01),caspase9变化不显著。结论VPA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诱导U937凋亡;VPA诱导U937凋亡并非通过改变细胞中Bcl-2等的含量实现。
薛红漫郭海霞李晓圆张金华李文益
关键词:丙戊酸白血病BCL-2蛋白胱冬肽酶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 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 ;6例病例中 ,1例治愈 ,1例好转 ,1例放弃 ,3例死亡。结论 :本病发病多与感染有关 ,病情重 ,预后不良 ,病死率高 ;治疗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对因治疗 ,针对性的抗感染结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 。
李栋方罗向阳李文益
关键词: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免疫反应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及49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各营养成分输入后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则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胎龄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应警惕胆汁淤积。
张红珊苏浩彬麦友刚吴燕云赖文玉欧阳颖李文益
关键词:胃肠道外营养胆汁淤积早产儿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白介素)-2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患儿分为IM组、IM转化EBV相关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组和EBV-HL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儿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EBV抗体四项(EBV壳抗原VCA-IgM、VCA-IgG和EBV早期抗原EA-IgG、EBV核抗原-1 EBNA-1-IgG),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浆EBV-D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结果 72例患儿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均超过2 400 U/ml;IM转化组在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仅轻度增高(4 320 U/ml),与IM组(3 310 U/ml)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却明显增高(8 970 U/ml),并接近EBV-HLH组水平(11 230U/ml);EBV抗体四项显示IM转化组和EBV-HLH组在治疗后VCA-IgG和EA-IgG仍然持续高滴度,同时EBV核抗原-1-IgG仍持续阴性;三组急性期都有EBV-DNA拷贝数从低拷贝至高拷贝的病例,治疗后IM转化组和EBV-HLH组仍可检测到EBV-DNA(3×103~4×105copies/ml);IM转化组和EBV-HLH组CD8+细胞在治疗后仍持续较高水平[(61.32±4.63)%,(68.36±4.32)%],并同时出现NK细胞(CD56+)比例下降[(9.23±3.28)%,(10.52.±3.34)%]。结论结合EBV抗体、EBV-DNA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查有可能成为追踪观察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指标之一。
夏焱刘勇郭海霞陈肖嫦黄维肖李文益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溶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ITP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治疗与病情转归。方法(1)统计患儿发病的诱因,部分患儿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自身抗体。分析病毒感染与ITP预后关系。(2)分析难治性与慢性TIP预后与治疗的关系。结果(1)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无关。(2)有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22例,其中12例(54.5%)为难治性或转为慢性;无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77例,其中19例(24.7%)为难治性或慢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难治性ITP转慢性的12例治疗效果均欠佳。(4)慢性ITP有特殊病毒感染者6例,其中好转的4例均多次短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此4例中的3例同时或之前应用抗病毒药物,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无特殊病毒感染史者13例,治疗好转6例,无效6例,均未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论由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ITP预后欠佳,加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的力度可改善预后。
郭海霞李文益孟哲陈环薛红漫夏焱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儿童难治性ITP慢性ITP微小病毒B19
ET与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血浆及脑匀浆内皮素(ET)水平及脑组织病理改变,分析其相互之间关系,探讨HIE发病机制。【方法】29只新生猪分为缺氧缺血30min、60min、90min组及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脑匀浆ET值。【结果】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其血浆及脑匀浆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血浆与脑匀浆ET值均较实验前明显升高,两者间呈正相关趋势。【结论】HIE时脑损伤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脑和血中ET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中ET水平可间接反映脑损伤程度。
苏浩彬吴燕云张红珊欧阳颖李文益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内皮素
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生长发育指标与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量的关系和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患儿生长发育指标落后情况,以及血清铁蛋白(SF)定量、每次输血前Hb量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9例重型β地贫(地贫组)患儿和48例同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检测生长参数:身高[计算身高标准差分值(SDS)]、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Hb量、SF定量,青春发育分期采用Tanner分期方法分期。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型β地贫患儿组身高SDS、Hb量、SF定量水平均显著降低(t=-7.084,-25.771,11.928Pa<0.01),而BMI无显著性差异(t=-0.326P>0.05)。青春期发育程度中,在重型β地贫组(10~14岁)21例患儿中仅2例开始发育,且均为Tanner2期,而对照组(10~14岁)24例中全部开始正常发育,重型β地贫患儿发育显著落后。患儿身高SDS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88P<0.01),与每次输血前Hb呈正相关(r=0.219P<0.05),与SF无相关性(r=0.033P>0.05)。结论重型β地贫的生长和发育指标均落后于正常同龄儿,年龄越大,落后越明显。其生长发育异常与患儿体内铁超负荷有关。患儿平时保持Hb水平相对高值,正规采用去铁胺等祛铁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儿最终身高和发育水平。
孟哲梁立阳黄丽云郭海霞陈环刘勇李文益
关键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