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基因
  • 4篇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蛋白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抑制基因
  • 2篇生存率
  • 2篇转移抑制基因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胃肿瘤
  • 2篇疗法

机构

  • 15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作者

  • 15篇张毅
  • 3篇孙燕来
  • 3篇李胜
  • 3篇徐忠法
  • 2篇姜希宏
  • 2篇公维鹏
  • 2篇侯文红
  • 2篇孙现军
  • 2篇衣龙海
  • 2篇柴杰
  • 2篇朱振宇
  • 1篇吴玉芬
  • 1篇赵红伟
  • 1篇蔡淑萍
  • 1篇张波
  • 1篇马庆铮
  • 1篇赵志伦
  • 1篇周武元
  • 1篇宋希林
  • 1篇杨明山

传媒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展期胃癌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初步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腹腔残留的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如何清除术后残留癌细胞是治疗胃癌的关键措施之一。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以其独特的药物动力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07-01-01-2009-06-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住院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39例和术后辅助化疗组(对照组)43例。试验组行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及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仅行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82例患者均随访满5年,随访资料完整者76例,试验组37例,对照组39例,随访率为92.7%(76/82)。术后试验组1年生存率为94.6%(35/37),对照组为94.9%(37/39),两组生存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试验组3年生存率为64.9%(2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36;试验组5年生存率为48.6%(1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0。术后1年试验组腹膜转移率为2.7%(1/37),对照组为2.6%(1/39),χ2=0.011,P=0.917;试验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4%(2/37),对照组为7.7%(3/39),χ2=0.118,P=0.731;试验组肝转移率为2.7%(1/37),对照组为2.6%(1/39),χ2=0.011,P=0.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试验组腹膜转移率为16.2%(6/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试验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3%(9/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9;P=0.037;试验组肝转移率为5.4%(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29。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控制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
张跃柴杰张毅侯庆生公维鹏朱振宇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生存率药物疗法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被引量:1
2004年
近年 ,直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 ,70 %的直肠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 ,属低位直肠癌 ,治疗上除应按肿瘤的治疗原则和要求 ,提高根治率、降低局部复发和提高生存率外 ,还应尽可能地保留肛门 ,保全患者的排便、排尿和性功能。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自 1982年Heald报告后 ,现已被多数学者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临床验证显示可以明显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 ,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张毅徐忠法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局部复发长期生存率保留肛门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人膀胱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4年
张毅杨明山马庆铮徐忠法
关键词:抗感染药
胃癌组织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ER-2表达,并与病理参数及预后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织HER2表达阳性率为29.4%(37/126),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HER-2表达,P<0.05;HER-2表达与病变部位、分化程度、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是否侵犯神经及是否侵犯脉管无关,P>0.05。结论:HER2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对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公维鹏郭洪亮赵红伟张毅朱振宇张建波
关键词:胃肿瘤表皮生长因子预后
胃癌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孙现军张毅侯文红蔡淑萍徐忠法马恒姜希宏
关键词:胃癌患者骨桥蛋白外周血OPN
BRMS1基因对人直肠癌裸鼠成瘤性及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BRMS1基因对人直肠癌裸鼠成瘤性以及抑制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将BRMS1基因导入人直肠癌细胞株LOVO中,建立裸鼠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转染组(A组)、空载体组(B组)、未转染组(C组)裸鼠的生长状态和肿瘤远处转移状况。结果自发性转移模型:A1组转染组细胞、B1组转染空载体组细胞和C1组转染组癌细胞接种后裸鼠的体质量及肿瘤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性转移模型:转染空载体组B2和未转染组C2的裸鼠肺脏转移率为100%;转染组A2组肺脏和肝脏转移灶的病理分级标准较B2组和C2组降低,A2组肺转移分级以II级为主,B2组、C2组以II级、III级为主;A2组未见肝转移灶,而B2组、C2组肝转移分级以I级、II级为主。结论 BRMS1基因能够明显抑制直肠癌LOVO细胞的远处转移的能力,但并不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提示BRMS1基因可能成为抑制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新靶点。
孙燕来宋希林唐鲁兵王斌张毅
关键词:直肠肿瘤基因治疗远处转移转移抑制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研究发现BRMS1与多种肿瘤细胞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BRMS1的生物学特性、BRMS1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徐洁高德海张毅李胜
关键词:BRMS1肿瘤转移生物学特性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的靶向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新生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组织间隙压以及细胞凋亡机制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通过靶向抑制PDGF及其受体能够抑制胃癌的新血管生成和增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疗效。现综述PDGF及其受体在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军才孙燕来张毅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分子靶向治疗
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胆囊癌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双自杀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GBC SD/CD +tk细胞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 ,观察前体药物应用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将CD和HSV tk自杀基因转染胆囊癌细胞GBC SD ,MTT法观察 5 氟胞嘧啶或 /和丙氧鸟苷的杀伤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 5 氟胞嘧啶或丙氧鸟苷均能对转染阳性的胆囊癌细胞GBC SD/CD +tk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 ,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明显 ;GBC SD/CD +tk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后成瘤性无明显差别 ,转染组的杀伤作用明显 ,体内局部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 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常新忠王占民张毅李志伟赵志伦马道新孙建芝
关键词:杀伤作用胆囊癌癌细胞GBC-SD双自杀基因5-氟胞嘧啶D细胞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以达到了解其应用价值的目的。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的28例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而同一时期采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7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8.1±0.7)d,短于对照组的(15.2±1.1)d,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治疗后7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为(2.79±0.53)mg/L、(16.41±2.20)mm/h、(1.14±0.4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42±0.77)mg/L、(21.04±2.64)mm/h、(2.26±0.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提高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治疗效果。
蔡亦军赵洪乾范立奎张毅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伤口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