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燕
-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庞德的诗乐同构观及其诗学实践
- 2023年
- 无论在早期抑或晚期、理论主张抑或创作实践中,庞德皆视诗乐亲缘性为诗歌发展与革新的内生动力,使音乐思维渗透至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肌理之中。庞德一方面强调寓乐于诗,主张使用绝对节奏,以“自由与节制并存”为支点统摄音韵与诗体,为语言充注听觉势能;另一方面注重谱诗入乐,借助时空漩涡中记忆的流动机制与想象的意指功能,将诗歌转化为音乐模态,以语言去追寻并抵达音乐的至臻境界。庞德的诗乐同构观既承袭了儒家诗乐功用观与普罗旺斯游吟诗音乐性传统,又吸纳了20世纪前沿音乐实验的声音加工与表现形式,以维护语言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变革和重塑现代诗歌为起点和归宿,从中可窥见庞德对乐诗社会功用的重视、对诗歌时代性与现实感的追求及对建立文化复合体的思考。
- 张哲黄晓燕
-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漩涡
-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相似性诗学被引量:1
- 2017年
- 史蒂文斯大胆运用想象力,提出行之有效的相似性诗学理论。他坚持认为真正的诗学之光,即恰当的象征和隐喻不但不会破坏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相反,事物之间的这种关联或相似性能更清晰地显示事物本身的特质。这一理论已成为他诗歌创作理论的核心成分,也是美国现代主义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黄晓燕
-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隐喻
- 文本展示的独特模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框架探析被引量:5
- 2003年
- 伟大诗人乔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继承了欧洲文学“框架故事”的伟大传统 ,构建了一个高度发展的叙事框架。独特的叙事框架把所有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 黄晓燕
-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集》叙事框架主题
- 试论史蒂文斯诗中的“现实想像情结”被引量:9
- 2004年
- 20世纪初,美国五大巨擘之一的现代主义诗人史蒂文斯以诗为媒介思考和探索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深刻内省的方式将他对现实世界的哲学思考集中在他的"现实想像情结"上。史蒂文斯的世界是想像与现实以奇特的方式撞击所产生的现代童话,或者如他自己所说,是"住在象牙塔上饱览垃圾堆与广告牌景色的奇异观感"[1]。本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赏析,探索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的想像力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以及诗是如何观照和反映现实的。
- 黄晓燕
- 关键词:表现主义美学想像
-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被引量:2
- 2017年
- 史蒂文斯大部分诗作聚焦自然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一永恒主题,其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以及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史蒂文斯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由所有存在物构成的生物共同体,在诗歌创作中流露出对自然的关注、对女性及自身生存危机的认识与反思,体现出诗人对构建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生新型关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 黄晓燕
-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生态整体主义自然生态
- 人格分析中凸显的文化冲突——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一直被大多数批评家认为是沃克所有短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作品。小说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人格结构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说的情节发展体现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表现出人物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对待方式,从而凸现主题。
- 张叶黄晓燕
- 关键词:人格本我超我文化冲突
- 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新探被引量:10
- 2001年
-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以成为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手段更新与发展的趋势。
- 黄晓燕
-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子教案现代远程教学校园网络
-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 2001年
- 黄晓燕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环境语句语言使用者外语教学
- 论《喧哗与骚动》中声音书写的叙事功能
- 2024年
- 在《喧哗与骚动》中,声音成为福克纳糅合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或具象化演绎不同情节或场景,或抽象化建构主题及文化意蕴,以多元形式作用于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与主题表达,具有独特的叙事表意功能。话语声音的内在音色与外界声音的心理导向为塑造人物的个性特质、意识情绪与认知特征提供行之有效的感知路径。特定声音信号与意象在情节演变过程中发挥预示功能,重构故事时序、影响叙事节奏,协同宏观叙事声音创设时空美学。福克纳采用“个人型声音”言说时代变迁中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态与生存境遇,以人文关怀的情感立场书写生存与发展母题,彰显其明晰的南方身份印记及对历史、宗教与社会文化问题的批判与思考。
- 黄晓燕张哲
-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叙事功能
- 重构儒家之“诚”:庞德真诚诗学及其共同体想象
- 2024年
- “真诚”在庞德诗歌、翻译及评论中高频出现,是贯穿其创作生涯的核心准则和理想追求。通过拆解和重组儒家相关先行术语,庞德勾连“诚”的意义链条各环节,将儒家之“诚”重构为以自知为内核的概念复合体,为探究其真诚诗学提供微观入口。从“技艺检验真诚”到“文本话语的诚实”,庞德的真诚命题揭示其回归自我并精确表达自我的尝试,彰显其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及其诗学思想社会化倾向的加深。同时,庞德以古代中国为镜鉴,铺展共同体想象,回应现实问题与时代诉求,在中西文明交汇中追寻基于真诚的价值认同。以真诚为起点审视庞德诗学体系建构,对于厘清其诗学观嬗变及诗学革新实践、探析其中国情结与国际视野、熔铸中西共同体理念与价值共识,乃至破解当今人类面临的共生共存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 张哲黄晓燕
-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