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盾构
  • 9篇隧道
  • 8篇盾构隧道
  • 4篇软土
  • 4篇开挖
  • 4篇开挖面稳定
  • 3篇软土盾构
  • 3篇模型试验
  • 3篇近接施工
  • 3篇开挖面稳定性
  • 2篇地铁
  • 2篇有限元
  • 2篇上软下硬地层
  • 2篇隧道近接施工
  • 2篇流变性
  • 2篇复合地层
  • 1篇刀盘
  • 1篇地表沉降
  • 1篇地表沉降分析
  • 1篇地铁列车

机构

  • 14篇上海大学
  • 4篇中铁二十局集...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隧道工程...
  • 1篇上海申通地铁...

作者

  • 14篇张晓清
  • 12篇张孟喜
  • 7篇王有成
  • 5篇李磊
  • 2篇李磊
  • 2篇张亚辉
  • 2篇朱华超
  • 1篇李林
  • 1篇吴惠明
  • 1篇邱成春
  • 1篇吴应明
  • 1篇李林
  • 1篇李武祥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铁道建筑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土叠交隧道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开发,多线叠交隧道形式的出现与日俱增,建设破坏程度加剧,倘若管理方法选择不当,必将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建设管理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多线叠交隧道建设复杂、环境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构建了灰色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一般性的评价步骤。结合上海地铁11号线穿越既有4号线建设工程,对该盾构隧道工程在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绿色管理方法进行灰色评价。经研究表明:上海地铁11号线穿越4号线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管理方法符合绿色管理的标准,与实际吻合,因而灰色层次分析评价法可为叠交隧道建设等半透明问题的评价提供可靠保证。
张晓清张孟喜李磊王有成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被引量:23
2015年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各穿越阶段下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张晓清张孟喜吴应明李磊王有成
关键词: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
软土盾构不同穿越形式对既有隧道扰动影响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以上海某实际隧道叠交段土层分布为背景,采用3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分别以先下后上夹穿、下穿和上穿3种形式穿越既有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在每种穿越形式下既有隧道的变形,给出了每种穿越形式下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合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圆形断面不仅出现变形,而且也出现了扭转;新建隧道先下后上夹穿既有隧道的控制重点不是既有隧道最终沉降,而是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沉降值;下穿形式下,控制重点为既有隧道最终状态沉降曲线;上穿形式下,控制重点为既有隧道的大幅度上浮.同时对比了实测和模拟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地铁叠交段穿越形式的选择、施工及既有隧道保护技术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王有成张孟喜李磊吴惠明张晓清
复合地层双线盾构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实践中最常用的地表沉降估算方法 Peck公式具有一定局限性,与实测值相比存在较大误差。以佛莞城际线FGZH-1标段双线盾构上跨既有广州地铁7号线施工工程为背景,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复合地层双线盾构上跨既有隧道掘进诱发地表沉降规律,并结合现场施工数据监测,在传统Peck方程中引入修正系数(地层最大横向沉降值修正系数α1,地层横向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α2),对经典Peck方程进行适用性修正。研究表明:当α1介于0~1.2、α2介于0.4~1.6之间可获得吻合较好的预测曲线。本研究可为复合地层双线盾构上跨既有隧道施工周围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孟乔张晓清
关键词: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地表沉降
模拟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的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的试验装置,用于研究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模型试验。在垫块底座上架设模型盾构机掘进系统,开挖时将千斤顶机箱紧贴于反力墙,模型盾构机中轴线与模型箱内待开挖土体中轴线重合,校正...
张晓清张孟喜李磊李林邱成春王有成
一种掘进面超前保护式盾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进面超前保护式盾构,属于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开挖机械和施工工艺领域。该盾构具有两套驱动系统,分别驱动环形刀盘以及内刀盘。可伸缩环形刀盘主要起到切断土体的作用,还可根据转弯半径以及实际工况动态调节刀盘伸缩量...
张晓清张孟喜朱华超张亚辉
文献传递
全风化岩层渣土改良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佛莞城际铁路工程为依托,对泡沫改良渣土进行室内三轴快剪试验,分析不同泡沫比时渣土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泡沫比对开挖面支护压力、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及渗透系数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泡沫比为20%的改良渣土比未改良渣土黏聚力减少9.72 k Pa,内摩擦角减少11.18°;开挖面纵向支护压力随着泡沫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改良渣土渗透系数的增大,孔隙水压力明显减少;泡沫比越大,开挖面上方地表沉降越大。
加武荣张孟喜邹文豪张晓清
关键词:铁道隧道渣土改良开挖面稳定性
钢管桩-注浆加固盾构换刀区稳定性分析
2023年
以佛-莞城际线路长隆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常压开仓时换刀区失稳和渐进破坏过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分析钢管桩-注浆方案常压换刀区地层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对换刀区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常压开仓时盾构开挖面首先失稳,并引起土体流失以及土压力释放现象;随着刀盘后移,逐渐诱导换刀区地层出现大范围竖向位移,最终贯通至地表.采用钢管桩-注浆方案,换刀区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均得到有效控制.与注浆加固方案相比,钢管桩-注浆方案具有工期短、污染少的优点且钢管桩可回收,不影响土体后续使用,为工程提供新的地层加固思路.
戴治恒张孟喜魏辉顾婕张晓清
关键词:开挖面稳定性上软下硬地层
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机制及土压力分布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核心城区浅埋地下空间已接近达到饱和状态,地下空间的开发已由常规埋深逐步向深埋方向发展。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盾构开挖面平衡机理和稳定性与常规埋深下的开挖面存在较大差异,且由于...
张晓清
关键词:开挖面稳定土拱效应土压力分布模型试验有限元法
文献传递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施工扰动机制研究被引量:59
2017年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并通过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动态模型,与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上穿施工中,地表沉降较大,既有隧道均呈现上浮趋势;下穿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小,既有隧道均呈现下沉趋势;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在各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均匀,最终地表沉降量相对较小;先上后下穿越施工时既有隧道变形曲线曲率大,既有隧道变形呈现反复震荡变化。成果可为类似多线叠交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张晓清张孟喜李林李武祥王有成
关键词:盾构隧道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岩体变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