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辉

作品数:80 被引量:572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儿童
  • 9篇抑郁
  • 9篇中介
  • 9篇欺负
  • 9篇基因
  • 8篇心理
  • 7篇中介作用
  • 7篇受欺负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同伴拒绝
  • 6篇孤独感
  • 5篇少年
  • 5篇社会
  • 5篇欺凌
  • 5篇青少年
  • 5篇家庭
  • 4篇性别差异
  • 4篇朋友
  • 4篇皮质

机构

  • 79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吕梁学院
  • 1篇山东省教学研...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作者

  • 79篇陈光辉
  • 47篇张文新
  • 12篇王美萍
  • 12篇曹丛
  • 10篇曹衍淼
  • 6篇纪林芹
  • 6篇陈亮
  • 5篇孔艳红
  • 4篇刘鹤立
  • 3篇张良
  • 3篇李春
  • 3篇王姝琼
  • 3篇田录梅
  • 3篇徐伟
  • 3篇张玲玲
  • 3篇李腾飞
  • 3篇潘斌
  • 2篇林崇德
  • 2篇曾玉
  • 2篇李景

传媒

  • 7篇心理学报
  • 6篇心理科学进展
  • 5篇心理发展与教...
  • 4篇心理与行为研...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心理科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青少年学刊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中国心理学会...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教育家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外向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被引量:14
2015年
以山东省济南市、莱州市的935名初二和高一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研究,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的教育规划和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检验了外向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地预测青少年T1和T2时的教育规划以及T1时的职业规划;(2)外向性水平越高,青少年教育规划和职业规划水平越高,但是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长期性;(3)外向性能够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规划之间关系,且这种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职业规划之间不存调节作用。这表明,外向性不仅能够直接保护青少年的未来规划,而且能够抵抗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未来规划的不良影响,但是这种压力抵抗效应在不同性别、不同未来规划的领域之中存在差异。
陈曦陈光辉赵景欣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外向性
儿童假扮游戏中的认知技能发展被引量:3
2006年
假扮游戏伴随着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而发展,儿童只有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现实与假扮世界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
陈光辉
关键词:符号化
群体互动中的个体适应性:欺凌情境中的多重参与角色被引量:1
2018年
运用参与角色问卷和同伴提名问卷测查了590名初二学生,采用了标准分和原始分两种计分方法进行欺凌参与角色筛选。结果表明:(1)基于标准分获得的不同欺凌参与角色特点和已有西方青少年所得结果存在较高一致性;(2)在角色多重性假设基础上,基于原始分可以获得青少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重欺凌参与角色,且男青少年倾向于扮演多重性参与角色,而女青少年倾向于扮演单重性参与角色;(3)在三重角色叠加的多重性参与角色中,男青少年更多地扮演亲欺凌者、亲欺凌-反欺凌者和欺凌-受欺凌者,而女青少年更多地扮演反欺凌者;(4)包含反欺凌角色的三重性角色参与者具有更高的同伴接纳水平和更低的同伴拒绝水平;包含欺凌或受欺凌角色的三重性角色参与者具有更低的同伴接纳水平和更高的同伴拒绝水平。鉴于此,男青少年在欺凌情境中扮演多重性欺凌参与角色可能是一种群体互动中的适应性策略。
陈光辉张文新
关键词:欺凌保护者社会地位
神经成像在心理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心理发展脑机制的发现主要来自行为实验范式的研究.但是,行为研究范式难以深入探讨发展的脑机制问题.近年来,神经成像技术已应用于探查心理发展的脑机制,技术性能决定了其在发展研究中的适用性.神经成像在发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方法学问题.与心理发展传统研究相结合,该研究领域正在形成一些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王益文陈光辉刘岩姚志鹏白云林崇德
关键词:心理发展神经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学心育课程融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新生事物,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目前两门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新颖灵活、综合性强,其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鉴于此,本研究尝试...
刘璐陈光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小学生
文献传递
发展级联:解释个体纵向发展的新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发展级联(developmental cascades)近年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追踪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诸多发展特征不断产生级联效应的过程,某个时间点上个体特征的发展状况会对该特征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并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整个发展进程。在发展级联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相关方法学模型,为探究发展系统中多个因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提供了方法学依据与指导。本文介绍了发展级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方法学问题,并对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李腾飞陈光辉纪林芹张文新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儿童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张文新曹丛王美萍曹衍淼陈光辉
关键词:MAOA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元分析的证据
2023年
目的:鉴于以往研究发现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存在截然相反的结果,本研究尝试厘清两者的关系及产生分歧的原因。方法:对23项实证研究结果(29个独立效应量,n=18470)进行元分析。结果:①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P<0.001)。②两者关系受文化背景的调节(Qb=22.88,P<0.01),但不受性别年龄阶段和研究年份的调节。结论:孤独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负向关联关系,支持Hawkley的孤独模型中的观点,且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人的孤独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强。元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陈光辉邓会成于君剑丁雯朱露
关键词:孤独感亲社会行为
儿童身体攻击与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比较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对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表明COMT基因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但是既有研究主要考察...
张文新王美萍曹丛刘鹤立陈光辉
关键词:COMT基因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儿童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逐渐展开了对攻击亚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遗传基础的探讨,并获得了两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和环境基础的重要发现。...
曹丛王美萍曹衍淼陈光辉张文新
关键词: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