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德民

作品数:66 被引量:212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外科
  • 21篇心脏
  • 21篇手术
  • 18篇外科治疗
  • 15篇动脉
  • 14篇心肌
  • 11篇再灌注
  • 11篇主动脉
  • 10篇外科手术
  • 10篇灌注
  • 9篇缺血
  • 8篇置换术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循环
  • 8篇瓣膜
  • 7篇粘液
  • 7篇粘液瘤
  • 7篇肿瘤
  • 6篇瓣膜置换
  • 6篇瓣膜置换术

机构

  • 61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沈阳军区总医...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武汉亚洲心脏...
  • 4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关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鞍钢铁东医院
  • 1篇沈阳市儿童医...
  • 1篇沈阳市于洪区...

作者

  • 66篇阎德民
  • 33篇谷春久
  • 21篇谷天祥
  • 16篇安君
  • 16篇修宗谊
  • 15篇肖德绵
  • 15篇章志伟
  • 13篇韩劲松
  • 9篇张显清
  • 8篇袁义华
  • 7篇王波
  • 7篇李庆志
  • 6篇汪曾炜
  • 6篇李德强
  • 5篇姜春力
  • 5篇王伟
  • 5篇赵希武
  • 4篇陶凉
  • 4篇袁翼华
  • 4篇朱洪玉

传媒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在早期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在早期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和早期缺血预处理的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全心灌流120min,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复灌5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PGC-1α的表达,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A);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线粒体进行Flameng评分。结果IPC组PGC-1α表达(IODA10.94±5.23)明显高于I/R组(IODA3.88±1.72)和CON组(IODA3.39±2.46;P=0.009,0.007)。I/R组线粒体水肿、破裂明显,而CON组、IPC组线粒体损伤较轻。Flameng评分分析显示,IPC组(0.44±0.13)和CON组(0.88±0.22)线粒体评分低于I/R组(1.78±0.14;P=0.003,0.014)。结论IPC能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其机制与PGC-1α激活和高度表达有关,PGC-1α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
韩劲松阎德民汪曾炜朱洪玉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线粒体缺血-再灌注
60岁以上患者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
2002年
李德强阎德民谷春久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低心排
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治疗特点——附15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总结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复习我院1980年2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15例右心粘液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1例入院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14例接受手术,均治愈出院,其中2例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针对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韩劲松谷春久安君阎德民肖德绵
关键词: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手术治疗并发症
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3%(10/12),全组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发生脑栓塞,术后11例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有效。
修宗谊马瑞阳谷天祥章志伟阎德民
关键词:射频消融迷宫术心房颤动二尖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1991年
我院对5例冠状动脉瘘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及心脏杂音消失,效果满意。本文对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进行简要讨论。
谷春久杨耀晨张显清赵希试肖德绵袁义华阎德民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
搏动性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 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 min、60 min及80 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 40 min后复温过程中 PP组的 CBF与 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 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 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 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 min的 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 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 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 min。
安君郭可泉谷春久阎德民金铁南盛卓人阎恒宇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血管循环
二尖瓣成形术疗效观察
1989年
我院自1982年3月~1987年10月共行二尖瓣成形术36例,28例效果良好,4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晚期死亡。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4例,Ⅵ级2例,随诊3个月~69个月,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3例。作者认为二尖瓣成形术是可行的,并指出手术适应症主要决定于术中病理改变,手术效果决定于手术技术。文章最后讨论了死亡病例。
赵希武杨跃晨张显清谷春久肖德绵袁义华阎德民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成形术疗效
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68例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对168例成人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存活161例,死亡7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阎德民章志伟韩露
关键词: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
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常温心脏不停跳 (非停跳组 )与低温停跳 (停跳组 )心内直视手术两组病历围术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发生程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停跳组 2 1例及停跳组 2 3例术前、体外循环 (ECC)转流 10 m in、停 ECC10 m in、术后 2 ,2 4,48h血清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 T3)及促甲状腺素 (TSH)的浓度变化 ,分别与术前以及两组之间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两组均发生低T3综合征 ,但非停跳组发生程度比停跳组减轻。结论 :ECC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呈现低 T3综合征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低 T3综合征发生程度较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
修宗谊谷春久阎德民谷天祥袁翼华章志伟
关键词:常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甲状腺激素
外科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
1993年
本病首由Wilhelnl Ebsteln于1866年描述,主要是三尖瓣下移及其发育异常。其发病率占先心病1%以下。我院由1981年4月到1987年10月共经手术治疗10例,占我院手术治疗先心病的0.6%。随诊5~27个月,除早期死亡3例。
赵希武杨耀晨张显清谷春久袁义华阎德民
关键词:瓣环成形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