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君

作品数:44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1篇外科
  • 10篇心脏
  • 8篇手术
  • 7篇外科治疗
  • 7篇瓣膜
  • 6篇置换术
  • 6篇主动脉
  • 6篇细胞
  • 6篇巨噬细胞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
  • 5篇皮素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素
  • 5篇灌注损伤
  • 5篇肺移植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衰
  • 4篇心脏外科

机构

  • 2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延边大学医学...
  • 3篇宁夏自治区人...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 3篇关西医科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鞍钢铁东医院
  • 1篇沈阳市儿童医...
  • 1篇鞍山集团总医...

作者

  • 44篇安君
  • 16篇阎德民
  • 14篇谷春久
  • 11篇刘旭光
  • 9篇韩劲松
  • 7篇韩方雷
  • 6篇郭可泉
  • 5篇崔英玉
  • 5篇王伟
  • 5篇张林
  • 4篇金铁南
  • 4篇肖德绵
  • 4篇安康
  • 4篇高健
  • 3篇吕君其
  • 3篇崔启辰
  • 3篇张春鹏
  • 3篇阎恒宇
  • 3篇金哲
  • 2篇所剑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胸骨上窝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建立
2016年
心肌肥厚模型目前有药物诱导、转基因及主动脉缩窄等,主动脉缩窄为最常用。我们通过胸骨上窝利用钽夹部分夹闭主动脉弓的方法使其模型形成时间相对固定,成功率得到提高,肥厚程度可控,模型制备相对简单,现报道如下。
安君李永财安康刘旭光高健王敬琦
关键词:心肌肥厚模型胸骨上窝小鼠药物诱导肥厚程度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76例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 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对 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5 3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0 7例 ,双瓣膜置换术(DVR) 134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 De Vega或 Kay成形术 ,三尖瓣置换术 (TVR) 2例。结果 早期死亡 4 7例 ,死亡率 6 .1% ,其中 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 4 .9%、6 .5 %、10 .4 %。 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积极施行瓣环成形术对改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安君郭可泉谷春久阎恒宇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外科治疗双瓣膜置换术三尖瓣置换术心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安君郑扬韩方雷刘旭光张春鹏张严韩劲松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脏外科手术抗生素
大、小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及防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总结合并大左心室或小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5年6月共行瓣膜置换术473例,合并大、小左心室瓣膜病者78例。其中合并大左心室(大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38例,合并小左心室(小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4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脑栓塞。小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0%),大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65.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小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韩劲松阎德民安君肖德绵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并发症小左心室
内皮素对家犬肺静脉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T) 3对肺静脉的张力改变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家犬离体肺静脉标本 ,记录药物对其张力的影响。结果 ET 3引起正常肺静脉的收缩反应 ;BQ12 3前处理可使其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 ,且对 30nmol·L-1ET 3的抑制作用趋近为零 (P <0 0 1) ,选择性ETB 受体阻断剂———IRL10 38对其ET 3的收缩反应无影响。BQ12 3前处理标本对 30mol·L-1ET 3表现出舒张反应 ,去掉内皮、另一选择性ETB 受体阻断剂———BQ788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前处理对其舒张反应并无影响 ,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前处理可使其舒张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IRL16 2 0亦引起肺静脉的收缩反应 ;IRL10 38前处理可使其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 ;去掉内皮或BQ12 3前处理对其收缩反应无影响。结论 在家犬肺静脉平滑肌上存在ETA 和ETB 两种受体 ,ET作用于此两种受体引起血管的收缩反应 ,在肺静脉平滑肌上还存在非ETA 非ETB 受体 。
安君阎德民张林
关键词:消炎痛左旋硝基精氨酸肺静脉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安君崔英玉张林谷春久阎德民
该研究通过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ET和NO对正常肺动静脉的作用、ET的受体分布规律以及对肺移植早期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BQ123和L-精氨酸对肺移植早期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本系列研...
关键词:
关键词:内皮素一氧化氮BQ123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7年 1月至 2 0 0 4年 3月收治的 4 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2 .4 %。术后随访 2个月至 14年 ,全组无残余分流。证实随访者心脏功能恢复到Ⅰ~Ⅱ级 (NYHA) ,能从事正常学习工作。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并不困难 ,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 。
王伟安君阎德民谷春久刘丹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术前诊断手术经过术后随访
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对家犬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肺动脉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 1和一氧化氮 (NO)对肺移植早期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重 8.0~ 15 .0kg家犬左肺移植为模型 ,记录肺动脉对ET 1、乙酰胆碱 (Ach)及外源性NO的张力改变并观察ET受体阻断剂及左旋硝基精氨酸 (L NA)的影响。结果  (1)肺动脉对 1× 10 -9mol/LET 1表现出先舒张后收缩的双向反应。 (2 )肺动脉对Ach表现出药量依赖性舒张反应。 (3 )外源性NO对各种肺动脉的舒张反应趋近相同。结论 内皮源性NO在肺移植后I/R损伤中减少而ET 1增多 ,BQ12 3对肺移植早期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安君谷春久师恩袆金铁南
关键词: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肺动脉内皮素-1家犬
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治疗特点——附15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总结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复习我院1980年2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15例右心粘液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1例入院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14例接受手术,均治愈出院,其中2例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针对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韩劲松谷春久安君阎德民肖德绵
关键词:右心粘液瘤围手术期手术治疗并发症
搏动性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 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 min、60 min及80 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 40 min后复温过程中 PP组的 CBF与 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 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 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 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 min的 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 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 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 min。
安君郭可泉谷春久阎德民金铁南盛卓人阎恒宇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血管循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