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非

作品数:48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养殖
  • 8篇人工湿地
  • 5篇色谱
  • 5篇脱氮
  • 4篇再生水
  • 4篇三唑磷
  • 4篇水体
  • 4篇萃取
  • 4篇模块化
  • 4篇河流
  • 4篇河流水
  • 4篇河流水体
  • 4篇除磷
  • 3篇养殖系统
  • 3篇植物
  • 3篇水质
  • 3篇塑料
  • 3篇塑料薄膜
  • 3篇相色谱
  • 3篇硝化

机构

  • 27篇江苏省海洋水...
  • 2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48篇钟非
  • 21篇成水平
  • 21篇吴娟
  • 18篇陈玉生
  • 18篇许程林
  • 17篇王李宝
  • 17篇万夕和
  • 16篇沈辉
  • 16篇黎慧
  • 14篇凌云
  • 11篇向东方
  • 9篇程滨
  • 8篇吉红九
  • 6篇代嫣然
  • 6篇崔娜欣
  • 5篇张朝晖
  • 4篇伍亮
  • 4篇严媛媛
  • 4篇周琪
  • 3篇陈爱华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3篇渔业现代化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保护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浅流再生水河道原位治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流再生水河道原位治理方法。通过本发明,构建砾石床浅流河道,并在砾石床内布置人工生物填料和复合纳米纤维填料,对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河流水体进行原位深度处理。本发明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无需将河水引出河道水系,可...
成水平钟非吴娟向东方严媛媛周琪
水中5种异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城市水体中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异莰醇、土腥素、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等5种常见异味物质。研究并探讨了萃取纤维种类、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异味物质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5μm CAR/PDMS萃取纤维,在65℃、30%(NaCl/水)、1 500 r/min搅拌速率条件下萃取30 min效果最佳。萃取后用GC-MS分析,5种异味物质在5-1 000 n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为0.74-1.54 ng/L。环境样品回收率处于82.5%-117.2%范围内,适用于水环境样品的分析。
周洋吴娟钟非李柱崔娜欣成水平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一种配备充气式筏体的生态浮岛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充气式筏体的生态浮岛装置,包括充气式筏体和浮岛承载板,所述充气式筏体包括模块化浮体;所述模块化浮体通过锁扣固定在浮岛承载板上。本发明通过采用便于运输的充气式可拆卸浮体,使得生态浮岛组装与维护方便,投资与...
张朝晖钟非陈玉生许程林万夕和吉红九王李宝沈辉熊瑛
文献传递
一种缓流再生水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流再生水河道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本发明,在缓流再生水河道分别构建仿生填料区和沉水植物区,并在工程建立初期通过生物促进剂投放,缩短生态净化系统成熟所需时间。在河道上对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河流水体进行净化,使河...
成水平钟非吴娟向东方严媛媛周琪
文献传递
一种水环境中异味物质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中异味物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标准曲线制作:配制不同浓度的多种异味物质的混合标准溶液,前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将检测得到的各异味物质的质谱响应值和色谱峰响应值与其浓度对应,并制作标...
成水平周洋唐孟煊钟非吴娟代嫣然崔娜欣向东方
文献传递
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研究了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在保持总水力负荷为100 mm/d的情况下,分别将总进水量的0%、10%、20%和30%用于湿地第2级阶梯的进水,分析了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磷的总去除率和沿程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分级进水比例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和总磷(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COD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7.80%和81.17%,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1级,其贡献率平均为82.18%,T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3级,贡献率平均为54.37%.分级进水对总氮(TN)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当2级进水比例为20%时,TN去除率最高,为61.70%±4.48%,且3个梯级对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52%、42.11%和21.37%.相同组合形式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设置20%左右的2级进水比例,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沈林亚吴娟钟非向东方成水平
关键词:脱氮除磷
人工湿地碳源补充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人工湿地在处理高氮低碳污水时往往存在碳源不足的困境,可采用外加碳源的方法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本文总结了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种类及效果,比较了各种碳源性能优缺点、改良方法以及投加方式等。目前用于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材料主要有: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天然有机底物,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等。选择高效碳源及合适的投加量、投加方式是提升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可行手段。
怀静吴娟钟非成水平
关键词:人工湿地外加碳源反硝化
一种贝类循环养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贝类养殖机构;微藻培育机构;生物净化机构;和计算机操作机构,所述计算机操作机构分别与所述贝类养殖机构、微藻培育机构和所述生物净化机构连接以控制并检测贝类循环养殖系统中的运行条件。根...
吉红九陈淑吟许程林陈玉生程滨钟非黎慧
文献传递
一株海水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硫效果的初步验证被引量:1
2012年
从硫化物含量较高的海水养殖池塘深黑色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物降解菌NG6-3,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脱硫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要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绿色菌落,对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多株未命名弧菌同源性达98%。动物安全性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水生动物是安全的。该菌对水环境及沉积环境中硫化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降解作用。
王李宝沈辉凌云黎慧万夕和钟非张朝晖
关键词:沉积物硫化物生物降解
基于人工湿地的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为有效调控高密度海水养殖池塘的水环境状况,构建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鱼-虾-贝-草"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比较人工湿地连续流与间歇流,以及种植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时的净化效率,研究适用于海水池塘养殖系统的人工湿地运行方式及植物种类。通过比较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及养殖对象生长情况,分析人工湿地对养殖池塘水体的调控效果,探讨循环养殖模式对池塘产量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间歇运行时(水力负荷为300 mm/d),其净化效率相比于连续运行有显著提升;盐角草湿地出水中的氮、磷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互花米草湿地;虽然排、换水频率有较大差异,循环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基于湿地循环水处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分池组合混养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脊尾白虾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有效控制养殖废水排放。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湿地的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可为江苏地区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钟非钟非赵永超赵永超陈玉生许程林吉红九
关键词:海水养殖池塘盐角草循环水养殖系统人工湿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