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延旭

作品数:38 被引量:1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食源
  • 7篇食源性
  • 6篇毒素
  • 6篇曲霉毒素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黄曲霉
  • 6篇黄曲霉毒素
  • 6篇艾滋病
  • 5篇源性疾病
  • 5篇中毒
  • 5篇食源性疾病
  • 4篇食品
  • 4篇食物
  • 4篇食物中毒
  • 4篇曲霉
  • 3篇植物油
  • 3篇膳食
  • 3篇食用植物油
  • 3篇黄曲霉毒素B...

机构

  • 27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郑州大学
  • 6篇河南省医学会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防城港市疾病...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梧州市疾病预...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34篇钟延旭
  • 16篇蒋玉艳
  • 8篇谢艺红
  • 8篇石萌萌
  • 7篇程恒怡
  • 7篇刘展华
  • 7篇姚雪婷
  • 7篇蒙浩洋
  • 6篇唐振柱
  • 6篇廖艳华
  • 6篇赵鹏
  • 6篇郭金玲
  • 4篇雷宁生
  • 4篇陈晖
  • 3篇陈杰
  • 2篇林玫
  • 2篇黄立嵘
  • 2篇谭冬梅
  • 2篇李秀桂
  • 2篇付燕

传媒

  • 13篇应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2
  • 3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高发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研究
目的 河南省是全国艾滋病疫情最严峻的省份之一,大部分感染者都已转为艾滋病患者。通过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人群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的防控和管理工作、制定新阶段...
钟延旭
关键词:HIV感染者/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
文献传递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展被引量:36
2019年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1]。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归纳为细菌及毒素、寄生虫和原虫、病毒和立克次体、有毒动物、有毒植物、真菌毒素、化学污染物、不明病原因子等八大类。食源性疾病不仅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
钟延旭赵鹏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人畜共患传染病有毒有害物质公共卫生问题致病因素
广西近年5起食用“猪活血”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广西近年食用"猪活血"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点,为防控该类食品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2—2019年监测、处理的"猪活血"中毒事件报告及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调查处置的相关材料,分析事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和致病因子等。结果 2012—2019年广西发生5起食用"猪活血"的中毒事件,累积暴露145人,发病103例,罹患率为71.0%,男性占49.5%(51/103),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7岁,主要表现为腹痛(87.4%)、腹泻(85.4%)、恶心(76.7%)、呕吐(73.8%)和发热(20.4%)。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聚餐和农村宴席,主要致病因子为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结论 "猪活血"膳食具有较高的细菌污染风险,直接进食未经过消毒处置的"猪活血"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积极倡导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钟延旭林玫蒋玉艳石萌萌苏奕成黄立嵘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6年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对2016年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时间、发生场所、致病因子、引发疾病的食品种类和发病地区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2016年广西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7起,累计发病733人,死亡5人,罹患率为11.07%。发生地区以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为主,占事件总数的50.7%(34/67);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时间段是5—10月,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44.8%(30/67);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食品类别是有毒动、植物类,占事件总数的68.7%(46/67)。结论有毒动植物中毒是目前广西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有针对性的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疾控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培训。
石萌萌蒋玉艳谢艺红钟延旭苏奕成赵鹏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
艾滋病高发地区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防治机构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防治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方法:对河南省四个艾滋病高发县的艾滋病防治机构重要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打分及分析。结果:政策总体执行平均得分89.7分;县级机构对政策文献的执行比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执行稍好(平均得分分别为93.2、85.5、88.2分);县自制政策文献执行平均得分97.1分。讨论:基层政策与上级政策制定具有同步性与创新性,预防救治工作落实得很好,但乡级和村级相关机构落实相对差,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增强协同度,提高执行能力。
钟延旭王宇明梁淑英尹姗姗陆维权郭金玲
关键词:艾滋病
集体聚餐相关食品安全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与应用
唐振柱赵鹏刘展华姚雪婷付志智钟延旭谢艺红蒙浩洋蒋玉艳陈兴乐
该项目来源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项资助,合同编号为“桂食药科[2015]009号”。主要技术原理是应用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技术,依据国家GB5009系列食品理化检验...
关键词:
关键词: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
广西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率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广西餐饮业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现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理,在2015—2016年间从14个市不同类型餐饮单位中选择就餐人数较多的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采集肛拭子,部分调查对象采集手表面拭子,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调查食品加工从业人员3 351人,其中采集肛拭子3 351份,手表面拭子523份。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率为10.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4.33%,其次是致泻大肠埃希菌(3.07%)和沙门菌(1.73%)。不同类型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中型餐馆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带菌率最高,为16.51%。不同卫生等级餐饮单位中,C级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A级和B级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工种人员之间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冷荤工的带菌率最高,为18.07%;其次是厨师(11.29%)。结论广西餐饮业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监测,加强针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蒋玉艳石萌萌钟延旭苏奕成姚雪婷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率
2015—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钩吻碱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归纳2015—2017年广西钩吻碱导致暴发事件特点,为防控钩吻碱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广西监测、处理的钩吻碱中毒事件,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可疑暴露食品、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结果 2015—2017年累积暴露27人,发病21人,死亡10人,病死率47.6%,平均潜伏期30 min。病例分布中,男性占61.9%(13/21),50~60岁占47.6%(10/21),外地占71.4%(15/21),农民工占61.9%(13/21)。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视力模糊(均占100.0%,21/21)。暴露环节中,钩吻根茎、花粉和叶子均出现中毒,自泡米酒中毒病死率最高(77.8%,7/9)。结论广西钩吻碱中毒途径众多,外来人口(农民工)更容易误食含钩吻碱植物,应加强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钟延旭谢艺红蒋玉艳刘银品石萌萌杨文敏
关键词:钩吻断肠草中毒食物中毒
2011—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姚雪婷谢艺红蒋玉艳李秀桂钟延旭唐振柱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河南省AIDS高发区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AIDS高发区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AIDS防控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3个AIDS高发县(上蔡、沈丘和确山),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个乡、27个行政村共900名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HIV感染者两周就诊率为57.6%,AIDS患者两周就诊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02);AIDS患者在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的就诊率高于HIV感染者(P<0.05)。HIV感染者年住院率为19.6%,低于AIDS患者的25.2%(χ2=2.197,P=0.138);二者在乡卫生院、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量较大,不同疾病阶段卫生服务利用不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卫生服务利用也存在差异。
孙长青陈加军贾晓灿钟延旭孙楠郭金玲
关键词: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