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秀婵

作品数:29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病毒
  • 10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肿瘤
  • 4篇恶性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上皮
  • 3篇染色
  • 3篇疱疹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HIV-1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短臂

机构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梧州市红十字...
  • 2篇美国国家癌症...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学院

作者

  • 29篇郭秀婵
  • 20篇曾毅
  • 7篇张永利
  • 4篇黄燕萍
  • 4篇沈忠英
  • 3篇马晶
  • 3篇周玲
  • 3篇何祖根
  • 2篇滕智平
  • 2篇蓝祥英
  • 2篇张拥军
  • 2篇张晓梅
  • 2篇王卫华
  • 2篇王植平
  • 2篇赵健
  • 2篇张晓光
  • 1篇杜如昱
  • 1篇李平川
  • 1篇李红霞
  • 1篇林冬梅

传媒

  • 10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
  • 1篇遗传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首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第六次全国医...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对55例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Ag-NORs染色。结果表明喉癌组癌细胞内Ag-NORs颗粒形态、大小不等,散布于细胞核内,均值为3.29±0.63;非典型增生组上皮细胞内Ag-NORs颗粒大小不同,部分散在于核内,均值为2.11±0.34; 喉乳头状瘤细胞Ag-NORs颗粒大小均匀,多数位于核仁内,均值为1.72±0.17。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提示Ag-NORs计数对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均有意义。
郭秀婵王卫华苏鸿禧卢志达王植平
关键词:鳞状上皮癌AGNOR染色病理喉肿瘤
鼻咽癌患者EBV LMP1基因C端区的缺失突变及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研究LMP1基因C端区缺失突变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的存在状况和探讨其在鼻咽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扩增鼻咽癌患者鼻咽组织中LMP1基因的C末端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2 0份鼻咽癌组织标本中 ,有 17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阳性率为 85 % ,阳性个体中只有 1份未发生缺失。我们选择其中的 4份样品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 ,4份样品均存在 3 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结论 广东。
汤敏中郑裕明郭秀婵张永利曾毅
关键词:鼻咽癌LMP1基因突变
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Epstein 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C端区缺失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收集我国东北地区鼻咽癌石蜡组织22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26例,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LMP1基因的C末端,对其中有缺失的4例鼻咽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6%。其中8例存在缺失,缺失率42%。取4例缺失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并与B95-8原型LMP1做比较,结果显示:4例鼻咽癌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26例非鼻咽癌患者LMP1阳性扩增率为92 31%,无一例缺失。此结果表明:与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型和原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郭秀婵杜海军何安光张永利李红霞曾毅
关键词:鼻咽癌患者EB病毒潜伏膜蛋白1
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素协同在裸鼠体内诱发人胎肝细胞癌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和黄曲霉素 (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 ,以后每周注射AFB1,能诱发裸鼠成瘤。实验分为 4组 :A组为HBV +AFB1组 ,即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 ,同时注射ABF1;B组为HBV+ 组 ,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 ,不注射AFB1;C组为AFB1+ 组 ,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 ,注射AFB1;D组为对照组 ,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 ,也不注射AFB1。结果 :A组成瘤率为 2 7 3% (6 / 2 2 ) ,B组 0 % ,C组 13 3%(2 / 15 ) ,D组 0 % ,所有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癌。用EMA单抗检测 ,证实为人来源细胞。PCR和DNA狭缝印迹显示 :HBVX和HBVS基因阳性 ,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实验首次用人乙肝病毒协同AFB1在裸鼠体内诱发成功人肝细胞癌 ,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 。
蓝祥英郭秀婵周玲张永利沈忠英曾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恶性转化癌变
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素协同作用诱发人肝细胞癌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黄曲霉素 (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 ,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 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 ,分别再接种裸鼠传代。在裸鼠体内传至 5代后 ,将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传代 ,建立了 3个肝癌细胞株 ,分别为CBH - 1a、CBH - 1b和CBH - 2。对 3个细胞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 ,细胞生长迅速 ,接触抑制消失 ,细胞增殖核计数Ki6 7阳性细胞占 38 2 %。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核酸原位杂交显示 ,细胞中HBV-X和HBV-S基因阳性 ,PCR可扩增出X 基因 ,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 3个细胞株细胞再接种裸鼠皮下 ,可再生成肿瘤。此实验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 。
郭秀婵蓝祥英周玲滕智平张永利陈炯玉沈忠英曾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肝癌细胞株癌变
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基因编码产物EBERs的表达 ,探讨EBV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 6 0例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的T细胞淋巴瘤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s进行检测 ,并采用 1994年淋巴瘤REAL分类方案对 6 0例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 ,以进一步分析与EBV相关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发现 6 0例T细胞淋巴瘤中EBERs的检出率为 6 1.7%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为6 9 8%。结外淋巴瘤的检出率高于结内淋巴瘤 (P <0 .0 1)。EBERs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17 18,2 2和 4 6 ,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 (5 1.9% ,14 2 7)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EBERs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 ,尤其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何祖根黄燕萍郭秀婵林冬梅曾毅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人类疱疹病毒PCR
肿瘤标记物及其在头颈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4年
肿瘤标记物指存在于肿瘤患者体内的一种生物分子,常可从患者血液或其它体液中测出.本文在简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就其在头颈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郭秀婵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肿瘤标志物
Epstein-Barr病毒BARF1基因协同TPA诱发猴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病毒 (EBV)BARF1基因单独或协同佛波醇乙酯 (TPA)诱发猴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方法 用猴肾永生化上皮细胞PT1和PT7单独或进一步加促癌物TPA注射裸鼠或Scid小鼠背部皮下 ,观察成瘤情况。结果 EB病毒BARF1永生化细胞PT1和PT7在裸鼠不能形成肿瘤 ,但在免疫力严重缺陷的Scid小鼠能形成肿瘤 ,成瘤率为 6 6 7%~ 10 0 % ,成瘤时间较长为45~ 6 0d。加TPA后裸鼠及Scid小鼠均能形成肿瘤 ,裸鼠的成瘤时间为 2 0~ 2 2d ,Scid小鼠的成瘤时间为 5~ 7d。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可从肿瘤组织中扩增出BARF1基因。结论 EB病毒BARF1基因是致癌基因 ,甚至无需促癌物等辅助条件 。
郭秀婵盛望张永利黄燕萍T Ooka曾毅
关键词:恶性转化肾上皮细胞
禽流感病毒H5N1对卫生工作人员的危险被引量:7
2006年
2003年7月以来,东南亚许多国家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暴发,包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2006年2月8日,非洲尼日利亚北部也出现了H5N1禽流感疫情.自1997年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以来,以往的禽流感病毒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也不能在人体内有效繁殖的观念得以改变.继之的禽流感病毒H9N2和H7N7直接感染人,使人们担心可能发生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郭秀婵曾毅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
国产蜂胶对肝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采用MTT细胞毒实验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国产蜂胶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率 ,并与商业化标准蜂胶 (Sigma #P_1010)比较。结果示国产蜂胶和标准蜂胶对肝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且呈浓度 -抑制率相关关系 ,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郭秀婵叶梁张永利曾毅
关键词:蜂胶肝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