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广力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春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患儿
  • 2篇肾小球
  • 2篇肾小球疾病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疾病
  • 2篇多中心
  • 2篇儿童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血清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氮
  • 1篇药物

机构

  • 13篇长春市儿童医...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好医生

作者

  • 13篇郑广力
  • 4篇张春艳
  • 3篇孙利炜
  • 2篇于露丹
  • 2篇鲍长途
  • 2篇鲁继荣
  • 2篇李丽红
  • 2篇梁颖
  • 2篇包进
  • 2篇朴春姬
  • 2篇杨文彬
  • 2篇刘宇奇
  • 2篇王承训
  • 1篇李想
  • 1篇刘愉
  • 1篇戴吉成
  • 1篇杨立彬
  • 1篇麻作影
  • 1篇蔡栩栩
  • 1篇冀晓华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被引量:6
2006年
郑广力张春艳杨文彬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消化系统损害噬血细胞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支原体脑炎
川崎病40例临床诊治分析
2006年
目的:总结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以及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法,为尽早正确判断川崎病的病情与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40例川崎病住院患儿,分析川崎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以及合并冠状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中男25例,女15例,男女比例1.7:1,平均发病年龄2.8岁。临床表现:40例均有发热,平均热程7~14d,口腔黏膜改变37例(92.5%),淋巴结肿大35例(87.5%),球结膜充血34例(85%),指(趾)端蜕皮32例(80%),皮疹31例(77.5%)。心血管改变情况:冠状动脉受累12例(30%),其中扩张9例,冠状动脉瘤3例。结论: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出现较早,一经确诊,应尽早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防治冠状动脉瘤的发生。且经治疗后,大部分冠状动脉受累者可痊愈。
梁颖郑广力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与微量元素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微量元素锌(Zn)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42例VMC患儿及23例正常健康儿的血清NO、Zn水平。结果:急性期VMC患儿血清NO含量为(61.35±18.92)μmol/L,较对照组(23.81±5.37)μmol/L、恢复期(33.95±8.86)μmol/L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急性期VMC患儿血清Zn浓度为(76.81±11.05)μmol/L,较对照组(116.28±11.76)μmol/L、恢复期(89.75±9.90)μmol/L患儿降低(P<0.01);VMC患儿急性期NO与Zn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O、Zn含量变化与VMC的发生发展有关。
韩燕燕聂抒朴金花郑广力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一氧化氮微量元素锌
间断发热伴咳嗽1.5个月
2006年
郑广力肖艳霞
关键词:间断发热咳嗽体温波动间歇性发热患儿退热
新生儿败血症116例临床分析
2001年
郑广力黄艳智杨立彬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荧光定量PCR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诊断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荧光定量PCR在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象为诊断为肺炎,且采用肺炎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深部呼吸道分泌物中肺炎衣原体DNA呈阳性的患儿(阳性阈值1.0×103copy/ml)248例。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血清学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用定量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肺炎衣原体荧光定量PCR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炎衣原体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25;Cpn-IgM阳性组的PCR拷贝数[log(Cpn-DNAcopy/ml)]为5.31±1.25,阴性组为4.7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IgM阳性组患病年龄为65(26.2~96.5)个月,阴性组患病年龄为7(2.0~41.5)个月(P<0.001);Cpn-IgM阳性组病程为7(5~13)d,阴性组病程为7(5~10.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荧光定量PCR单独用于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准确性较低,但是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荧光定量PCR的拷贝数越大,越支持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
郑广力孙利炜李丽红刘愉鲁继荣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肺炎衣原体
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12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评价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4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口服抗感颗粒及利巴韦林颗粒模拟剂,对照组口服抗感颗粒模拟剂及利巴韦林颗粒,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中临床痊愈者,随时停药,按完成病例处理。观察两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临床痊愈时间、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中医证候疗效与安全性,同时采用全分析集分析(FAS)与符合方案分析集分析(PDS)。结果完全退热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32.00 h,对照组为72.00 h(P<0.01)。临床痊愈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56.00 h,对照组为80.00 h,PPS与FAS结果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发热、咽痛AUC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FA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2.50%。对照组分别为91.67%及72.50%。PP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3.40%;对照组分别为91.26%及73.79%。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颗粒,且安全性好。
胡思源李新民耿福能沈咏梅冀晓华冯自威何文郑广力吴玥邵荣昌杜永刚
关键词:小儿流行性感冒抗感颗粒随机对照试验双盲双模拟多中心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比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与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收集112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GINA 方案治疗组患儿按 GINA 方案治疗。分别于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 C-ACT 评分。临床评价指标为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较 GINA方案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及喘息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 <0.05),C-ACT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6例(轻度腹泻),其中观察组7例(1.15%), GINA 方案治疗组9例(1.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能明显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更好地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且安全性好。
李想尚云晓成焕吉任少敏黄燕戴吉成曲书强郑广力贾春梅韩志英阴怀清蔡栩栩韩晓华鲁继荣乔红梅
关键词:哮喘儿童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
肾小球疾病与HLA相关性的研究
鲍长途孙利炜焦丽新于露丹朴春姬郑广力王承训包进刘宇奇李丽红王光赵含章张春艳刘丽敏
肾小球病患者血白细胞中HLA-DR基因出现频率以及不同肾小球疾病与不同的HLA-DR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根据引物设计原则利用计算机进行引物设计。开发不同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诊断试剂盒;对肾小球疾病患者进行HLA基因定位...
关键词:
关键词:肾小球HLA基因
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研究报告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小球疾病发生及发展与HLA等位基因的关系 ,寻找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肾小球疾病患儿的HLA等位基因进行分析 ,并分析了肾小球疾病患儿存在HLADRB1 15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 肾小球疾病患儿HLADRB1 15基因频率为 16 .2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HLADRB1 15基因在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HLADRB1 15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表现重。结论 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HLA基因型有关 ;探讨肾小球疾病的HLA基因型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鲍长途孙利炜焦立新于露丹朴春姬郑广力王承训包进刘宇奇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