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峻松

作品数:125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18篇教学
  • 16篇小鼠
  • 15篇节性
  • 14篇调节性
  • 11篇淋巴
  • 11篇淋巴细胞
  • 11篇免疫耐受
  • 10篇调节性T细胞
  • 9篇检验学
  • 8篇蛋白
  • 8篇信号
  • 8篇信号转导
  • 8篇肾移植
  • 8篇转导
  • 8篇抗原
  • 6篇医学检验专业
  • 6篇排斥
  • 6篇教育
  • 6篇抗体

机构

  • 83篇第三军医大学
  • 5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重庆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华大基因...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解放军第三五...

作者

  • 125篇郑峻松
  • 39篇方立超
  • 38篇黄辉
  • 35篇邓均
  • 34篇吴军
  • 23篇蒋丽莉
  • 22篇贺娟
  • 22篇李艳
  • 22篇程平
  • 20篇陈希炜
  • 19篇易绍萱
  • 17篇罗高兴
  • 16篇贺伟峰
  • 10篇黄赤兵
  • 10篇彭双发
  • 10篇解志杰
  • 9篇蒲晓允
  • 9篇王琦
  • 9篇张艮甫
  • 9篇彭代智

传媒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5篇重庆医学
  • 12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4篇全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医学检验教育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13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III度烫伤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肌醇脂质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索 18%Ⅲ度烫伤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肌醇脂质信号系统活性的影响及其与T细胞功能受抑 ,IL 2、IL 10分泌的关系 ,即烧伤后T淋巴细胞功能受抑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方法 :以 18%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 ,检测烫伤后不同时相参与跨膜信号转导的G蛋白 (G protein)、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蛋白激酶C(PKC)及胞浆PTK、PKC、PI PLC活性与Ca+ + 浓度的改变 ,观察不同时相细胞功能及IL 2、IL 10分泌 ,分析各信号转导分子活性改变与T细胞功能受抑 ,IL 2、IL 10分泌的关系。结果 :烧伤后膜G protein、浆PI PLC酶活性受到抑制 (G protein活性明显降低出现于伤后 2h ,P <0 0 5 ,显著降低持续到伤后96h ,P <0 0 1;浆PI PLC变化趋势与G protein相同 ,但出现活性受抑的时间较G protein拖后一个时相 )。胞浆游离Ca+ + 浓度明显降低 ,明显降低的时相亦始于伤后 12h。PTK和PKC由于存在膜浆两相 ,其变化规律较复杂 ,转膜PKC活性呈现先降低(伤后 2~ 2 4h)后升高 (伤后 96h及以后 )的双相改变 ,浆PKC活性变化与之相反 ;膜PTK活性于伤后早期降低 ,16 8h后升高 ,浆PTK活性于伤后各时相均升高。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 2分泌于伤后各时相均降低 ,其变化趋势与胞膜G protein和胞浆游离Ca+ + 浓度呈显著正性直线相关。IL 10分?
郑峻松彭代智吴军肖光夏陈俊颖李招权潘静
关键词: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烧伤动物模型
两种中药复方对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中药复方对MRL/lpr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两种中药方剂对SD大鼠灌胃7日,采集大鼠血清;采用磁珠分离法分选出MRL/lpr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分别于普通SD大鼠血清及两种中药方剂SD大鼠血清中进行培养,观察Treg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中药方剂组1组大鼠血清培养的Treg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中药方剂组2组及对照组,中药方剂组2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方剂1组能显著提高MRL/lpr小鼠中Treg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达到对SLE的治疗效果。
冯林刁庆春郑峻松贺娟吴军
关键词:中药方剂MRL/LPR小鼠TREG
rhCTLA4Ig对烧伤创面异基因移植皮肤存活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组CTLA4Ig蛋白延长烧伤创面异基因移植皮肤存活情况。方法 在大鼠背部烧伤创面移植人断层皮肤 ,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给予不同剂量rhCTLA4Ig对移植皮肤存活情况的影响。 结果 rhCTLA4Ig能一定剂量依赖性延长大鼠烧伤创面移植人断层皮肤的存活时间 ,且存活时间及病理学检查均发现术后 2 4h给药较术后立即给药效果更好。
罗高兴吴军陈希炜贺伟峰易绍萱郑峻松杨世昕朱瑾张小蓉周立新
关键词:烧伤存活期免疫排斥反应T细胞活化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
贺伟峰吴军易绍萱罗高兴陈希炜郑峻松马兵雷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细胞免疫耐受逆转录病毒载体
Treg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胃癌效应中释放穿孔素、干扰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Treg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胃癌效应中释放穿孔素、干扰素的影响。方法构建CTL细胞对MFC胃癌细胞有效杀瘤体系,加入0.5×10^5到50.0×10^5不同剂量的Treg细胞,观察CTL杀瘤活性抑制并检测穿孔素、干扰素浓度。结果Treg数量达到5.0×10^5后CTL杀瘤活性受明显抑制,穿孔素、干扰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Treg可通过降低CTL细胞分泌穿孔素、干扰素而抑制其杀瘤活性。
曾冬竹雷晓石彦郑峻松罗华星余佩武
关键词:胃癌穿孔素干扰素
对检验医师培养的几点认识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剖析国家教育部对检验本科培养的目标要求,分析国内对检验医师岗位设立的要求和现实困难,探索培养真正意义上检验医师的具体措施和努力方向,为改进现有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检验医师是国内外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按照国家要求对现有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和培养措施加以改进,以满足培养检验医师的现实需要。
郑峻松王中强王云贵
关键词:检验医师高等教育
TH1、TH2细胞与外科应激被引量:4
1999年
机体许多因素参与TH1、TH2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维持。在机体遭受创伤、烧伤、出血、手术等应激性打击以后,TH1、TH2细胞反应类型便受到神经-内分泌和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在上述外科应设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中淋巴细胞的示现并不是单纯的免疫抑制,而是从TH1诱导的反应转向TH2诱导的反应占优势为特征。
郑峻松
关键词:TH细胞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外科应激
内支架法原位端-端吻合大鼠移植肾静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省时、高效的大鼠肾移植静脉吻合方法。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根据移植肾静脉重建方式不同进行模型分组:实验组(n=32):内支架法原位端-端吻合;对照组Ⅰ(n=25):原位端-端吻合;对照组Ⅱ(n=22):cuff管套扎法吻合;对照组Ⅲ(n=20):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组移植肾静脉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供肾静脉切取用时同对照组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8±0.88)min比(12.07±0.88)min,P〈0.05];修整用时与对照组Ⅱ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7±0.58)min比(8.14±0.64)min,P〈0.05];对照组Ⅱ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同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77,P〈0.05);实验组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最低,同对照组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90,P〈0.05)。结论应用内支架法行移植肾静脉端-端吻合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解决大鼠肾移植静脉重建的问题。
李健黄赤兵张艮甫郑峻松王琦范明齐
关键词:内支架静脉吻合肾移植
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方法、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探索阐述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方立超李艳程平朱雪霜邓均黄辉蒋丽莉郑峻松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
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增殖能力及抑制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含量、增殖能力及其对效应性T淋巴细胞(Teff细胞)的抑制能力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8只MRL/lpr小鼠及8只BALB/c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脾脏中的Treg细胞与Teff细胞,离体培养2周后,分别测量Treg细胞数量,并比较差异;用Treg细胞与Teff细胞组成共培养体系,5 d后检测Teff细胞的水平,计算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并比较差异。结果 MRL/lpr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总含量与BALB/c小鼠无统计学差异[(4.88±0.55)%vs(5.03±0.34)%,P>0.05];离体培养2周后MRL/lpr小鼠的Treg细胞数量显著低于BALB/c小鼠[(6.61±0.92)×105vs(13.25±1.91)×105,P<0.05];共培养5 d后MRL/lpr小鼠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Treg细胞(P<0.05)。结论 MRL/lpr小鼠体内Treg细胞增殖能力、抑制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体内免疫平衡的破坏、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参与MRL/lpr小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冯林刁庆春郑峻松贺娟吴军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增殖能力MRL/LPR小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