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可

作品数:58 被引量:355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心脏
  • 31篇先天
  • 31篇先天性
  • 30篇心脏病
  • 29篇先天性心脏
  • 29篇先天性心脏病
  • 23篇动脉
  • 19篇介入
  • 17篇介入治疗
  • 14篇缺损
  • 13篇间隔缺损
  • 11篇肺动脉
  • 10篇心动图
  • 10篇未闭
  • 9篇儿童
  • 8篇导管未闭
  • 8篇动脉导管
  • 8篇动脉导管未闭
  • 8篇超声心动图
  • 7篇动脉瓣

机构

  • 5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作者

  • 56篇郑可
  • 55篇金梅
  • 44篇韩玲
  • 40篇王霄芳
  • 33篇梁永梅
  • 26篇肖燕燕
  • 19篇郭保静
  • 17篇丁文虹
  • 13篇张桂珍
  • 11篇吴邦骏
  • 10篇焦萌
  • 8篇陆萍
  • 7篇顾燕
  • 6篇罗毅
  • 6篇李伟
  • 5篇王志远
  • 4篇李玲
  • 4篇戴汝平
  • 4篇吴江
  • 3篇王宵芳

传媒

  • 24篇心肺血管病杂...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第八届北京五...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一例被引量:2
2002年
郑可韩玲戴汝平周其文罗毅梁永梅
关键词: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病例报告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并发症
小儿三房心超声诊断
2002年
目的 本文重点观察小儿三房心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3 5例三房心患者全部行超声心动检查 ,16例行心导管和 /或造影检查 ,3 1例经手术治疗。结果  3 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 2 4例 ,误诊 11例病例 ,其中 6例误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易被误诊、漏诊 ,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
梁永梅韩玲金梅李玲王霄芳郑可李永青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三房心儿童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 ( UCG)在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中的应用。方法 术前全部病例均做 U CG,测量 PDA的主动脉端径、肺动脉端径及长度。术中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再测量 PDA大小 ,选择适当 Amplatzer堵闭器置入 PDA内 ,即刻或10 min后再次造影。术后 2 4h全部行 UCG检查。结果 术后 6 1例 ( 89.7%)即刻无分流 ;7例 ( 10 .3%)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 ,其中4例术后 2 4h U CG示分流消失。结论  UCG在介入性治疗 PDA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金梅韩玲吴邦骏王霄芳郑可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未闭UCGPDA
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附10例分析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总结外科开胸手术方法治疗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至2010年10例PDA、ASD、VSD采用介入封堵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各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封堵器移位5例,介入装置释放困难1例。10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堵闭器、矫治心脏畸形。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堵闭器,心脏畸形矫治满意,外科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全部自动复跳,顺利脱机。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PDA、ASD及VSD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及时地行外科手术可以避免病情恶化、矫治心脏畸形,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李玲苏俊武金梅王霄芳郑可李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5—2005-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金梅梁永梅郑可张桂珍肖燕燕韩玲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介入治疗心脏外科手术方法心钠素
脑卒中患者经导管封堵卵圆孔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部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6例,年龄16~67岁,均经临床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6例术前均有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导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封堵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入并释放封堵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未有脑卒中事件。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用于预防由于DFO导的致脑部矛盾栓塞。
焦萌金梅王霄芳郑可梁永梅肖燕燕李伟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脑卒中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上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2年至2012年主动脉瓣上狭窄26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儿中10例合并智力障碍,12例合并生长发育障碍,2例有家族史,4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主动脉瓣上局限性狭窄。2例患儿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其中1例患儿造影完成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2例患儿行心脏CTA检查。13例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脑部并发症随访。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基本方法,必要时结合心脏CTA和(或)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可矫治主动脉瓣上狭窄,部分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可考虑同时矫治,近期效果满意。
顾燕金梅郑可梁永梅王霄芳肖燕燕焦萌韩玲
关键词:主动脉瓣上狭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WILLIAMS综合征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患儿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为小儿心脏病 ,其中 7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 63例 ,非先天性心脏病变 4例 ,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并由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其中 2 5例行常规心血管造影 ,4 3例经外科手术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全组 2 0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 176处畸形 ,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6种。心内畸形共65处 ,TTE漏诊 1处 (三尖瓣闭锁 ) ,TTE诊断准确率 98 5 %。而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 -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中两者有明显差别 ,EBCT诊断准确率为 96 4 % ( 10 7/ 111) ,TTE诊断准确率 86 5 % ( 96/ 111)。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差异非常显著 ( χ2 =6.964,P <0 .0 1)。手术纠治心脏病变共 10 9处 ,EBCT确诊 10 5处 ,诊断准确率 96 3 % ( 10 5 / 10 9)。TTE确诊 97处 ,诊断准确率 89 0 % ( 97/ 10 9)。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 ( χ2 =4 .3 18,P <0 .0 5 )。TTE、EBCT对 4例非先天性心脏病均作出正确诊断。TTE与EBCT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 99 4 % ( 175 / 176)。结论 E BCT对小儿心脏病变的检出优于TTE。EBCT血管造影与TTE及心血管造影相结合 。
陆萍韩玲郑可戴汝平金梅罗毅
关键词: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三维成像小儿心脏病
伴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的肺动脉瓣狭窄99例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郑可韩玲金梅吴邦骏王霄芳陆萍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ASDPFO手术时间
介入治疗大型房间隔缺损1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15mm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9月至200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应用双盘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123例≥15mm继发孔型ASD患儿,其中男54例,女69例;年龄2.7~18.0岁,平均(9.11±4.75)岁;体重12~92kg,平均(33.09±17.68)kg。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继发孔型ASD。结果118例成功封堵ASD,成功率95.9%。本组病例经TTE测得ASD直径15~34mm,平均(19.35±3.94)mm;选择封堵器直径18~40mm,平均(23.94±4.55)mm。主肺动脉压力(32.73±8.46)(/12.77±4.61)mmHg(1mmHg=0.133kPa),平均压(20.69±5.90)mmHg,Qp/Qs(2.84±2.39):1,全肺阻力(16.56±13.36)kPa·s/L。117例(95.1%)为单孔ASD病例,6例为多孔ASD;1例(两缺损孔之间距离为10mm)分别用14mm和10mm两个封堵器封堵,其余均应用单一封堵器封堵。1例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经导管介入治疗大型ASD(≥15mm)安全可靠。
梁永梅金梅郑可王霄芳张桂珍吴江韩玲
关键词:介入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