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光剑

作品数:66 被引量:62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8篇青藏
  • 28篇青藏高原
  • 18篇冰芯
  • 17篇气候
  • 13篇慕士塔格
  • 10篇祁连山东段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冰川
  • 6篇粉尘
  • 5篇气溶胶
  • 5篇更新世
  • 5篇冰期
  • 5篇冰芯记录
  • 4篇雪冰
  • 4篇中更新世
  • 4篇气候意义
  • 4篇隆升
  • 3篇正构烷烃
  • 3篇沙尘
  • 3篇微粒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光...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66篇邬光剑
  • 30篇姚檀栋
  • 27篇徐柏青
  • 15篇潘保田
  • 10篇田立德
  • 10篇管清玉
  • 10篇李真
  • 7篇高红山
  • 6篇杨威
  • 6篇赵华标
  • 5篇李吉均
  • 5篇张成龙
  • 4篇业渝光
  • 4篇余武生
  • 4篇王伟财
  • 4篇段克勤
  • 3篇李生海
  • 3篇张学磊
  • 3篇朱立平
  • 3篇李炳元

传媒

  • 14篇科学通报
  • 12篇冰川冻土
  • 5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湖泊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科学观察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被引量:23
2005年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李炳元Douglas Burbank业渝光
关键词:河流阶地祁连山东段
“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被引量:76
2019年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包括面积约1×10^5 km^2的冰川、总面积约5×10^4 km^2的湖泊和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阿姆河、塔里木河等10多条亚洲大江大河的源头。“亚洲水塔”变化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以及“一带一路”地区众多国家的水安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水塔”正在发生以失衡为特征的剧烈变化。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整体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等过程都和“亚洲水塔”失衡密切相关。“亚洲水塔”的失衡变化导致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和水灾害风险增加,出现了冰崩等新型灾害。这些变化也可以通过大气圈和水圈产生广域效应,进而和南极、北极变化协同联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聚焦于过去50年来“亚洲水塔”动态变化及其影响,与“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实施一道,为我国资源环境重大战略需求和绿色“一带一路”发展,提出应对“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的科学对策和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指导,以服务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姚檀栋邬光剑邬光剑徐柏青王伟财王伟财
关键词:灾害效应
慕士塔格冰芯中大气粉尘记录的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帕米尔东部的慕士塔格冰芯中氧同位素比值和微粒记录,揭示了过去近40a来该地区大气粉尘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显示,慕士塔格冰芯中粉尘浓度的高值和较粗的粒径具有与氧同位素比值相似的变化趋势,约有50%~60%的高粉尘浓度样品出现在氧同位素比值的高值时段,即夏季高温期,而在春季和冬季出现的频率较低.气团反轨迹追踪结果表明西亚(如伊朗-阿富汗高原)和中亚地区是慕士塔格粉尘的主要源区,这些源区的尘暴频发期出现在夏季(5~8月份).而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尘暴频发期出现在春季(3~5月份),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亚洲粉尘传输路径上不同地点(如日本、北太平洋和格陵兰)的粉尘浓度出现的季节与中国西北部地区一致,其浓度峰值出现在春季(尤其是4月).亚洲干旱区的不同区域在尘暴频发季节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对北半球粉尘的贡献及其气候效应.
邬光剑姚檀栋徐柏青田立德李真段克勤
关键词:慕士塔格冰芯粉尘
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被引量:22
2008年
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位置降水量大、气温高,因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针对藏东南海洋性冰川,通过冰川表面物质平衡监测、GPS冰川末端位置测定、冰川雷达测厚以及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对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区冰川经历了严重的物质损耗与退缩.南坡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由于表面强烈消融而形成长约6km的表碛覆盖区,冰川末端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北坡的四条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显示,2006年5~2007年5月冰川表面出现较大亏损,冰川退缩速度为15~19m.此外,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小冰川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气温升高造成的本区冰川强烈物质损耗及占本区冰川数量众多的小冰川的"消失"将可能会对本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杨威姚檀栋徐柏青邬光剑马凌龙辛晓冬
关键词:气候变化
慕士塔格冰芯降水记录及其对冰川水资源的气候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2003年在东帕米尔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010 m处钻取了的一支长41.6 m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特别近年来积累量呈加速减小趋势;平均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平均积累量只有20世纪60年代冰川积累量的一半.重建的慕士塔格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近20 a来亏损严重,主要是由近年来慕士塔格高山区降水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山区而言,短期冰川融水的增加会调节河流径流,而当冰川得不到足够的降水补充时,冰川的退化必然影响到下游的河流径流.
段克勤姚檀栋王宁练田立德徐柏青邬光剑
关键词:水资源
慕士塔格冰芯积累量记录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的气候意义
<正> 2003年在塔里木河上游东帕米尔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010m处钻取了的一支长41.6m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结果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特别近年来,积累量呈加速减小趋势,平...
段克勤姚檀栋田立德徐柏青邬光剑李真
文献传递
祁连山东段晚第四纪阶地发育与气候变化研究
邬光剑
关键词:气候
青藏高原对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贡献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青藏高原可能是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潜在来源,目前对于青藏高原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逐月变化,以及青藏高原对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贡献,存在不确定认识.利用沙尘暴频次、遥感资料反演的气溶胶指数和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逐月变化以及青藏高原对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贡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地面沙尘浓度从10月开始增加,在次年2~3月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层沙尘浓度从1月开始增加,峰值位于5~6月,然后开始减少.青藏高原对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贡献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空,对中国东部上空贡献较少.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上空沙尘气溶胶的贡献随着高度升高在逐渐减少,年均贡献率在近地面为69%,在0.975Sigma高度上为40%,在0.85Sigma高度上为5%;不同高度上贡献的逐月变化存在差异,近地面上贡献率在10~5月较高(平均贡献率为80%),在6~9月较低(平均贡献率为45%),0.975Sigma高度上贡献率在11~4月较高(平均贡献率为72%),在5~10月较低(平均贡献率为9%),0.85Sigma高度上贡献率在2~3月偏高(平均贡献率约为21%),其他月份偏低(平均贡献率不足5%).青藏高原对中国东部上空沙尘气溶胶的贡献主要位于2~3月,贡献率约为1~10%.
毛睿龚道溢YaPing SHAO邬光剑包景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沙尘气溶胶沙源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9
2004年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 4MaBP.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 8MaBP)有所差异,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管清玉王均平业渝光
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青藏高原
中更新世全球最大冰期与中国沙漠扩张
位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交界带的沙沟黄土剖面,详细记录了0.8 Ma BP以来东亚季风系统和沙漠演化的历史.L6黄土层中,中值粒径和砂粒含量表明当时冬季风极端强盛,沙漠大规模扩张,其范围仅次于末次冰期最盛期.在0.6.7...
邬光剑潘保田管清玉高红山
关键词:青藏高原黄土沙漠演化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