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保田

作品数:210 被引量:3,092H指数:3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7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水利工程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篇青藏高原
  • 34篇地貌
  • 30篇青藏
  • 30篇阶地
  • 27篇气候
  • 24篇黄河
  • 20篇祁连山东段
  • 19篇气候变化
  • 18篇隆升
  • 17篇黄土
  • 16篇地貌演化
  • 16篇河流阶地
  • 15篇粒度
  • 15篇冰期
  • 14篇盆地
  • 13篇更新世
  • 11篇冰川
  • 10篇新生代
  • 10篇夷平面
  • 9篇金沙江

机构

  • 208篇兰州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信阳师范学院
  • 5篇甘肃省地质调...
  • 5篇湖南城市学院
  • 5篇临沂师范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作者

  • 209篇潘保田
  • 63篇高红山
  • 35篇李吉均
  • 29篇胡小飞
  • 22篇苏怀
  • 21篇管清玉
  • 20篇耿豪鹏
  • 17篇李琼
  • 17篇王均平
  • 16篇曹泊
  • 15篇邬光剑
  • 14篇李炳元
  • 12篇刘小丰
  • 12篇胡振波
  • 11篇李宗盟
  • 11篇胡春生
  • 10篇方小敏
  • 10篇陈发虎
  • 9篇徐树建
  • 8篇张慧

传媒

  • 2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7篇第四纪研究
  • 15篇冰川冻土
  • 12篇中国沙漠
  • 12篇地理科学
  • 9篇科学通报
  • 9篇干旱区地理
  • 8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高等理科教育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第十届全国第...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山地学报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4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被引量:47
1994年
上起积石峡下至三门峡的黄河中游地区在晚新生代期间发育了一级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夷平面形成于2.4Ma以前的晚第三纪,剥蚀面形成于2.4~1.8MaB.P的第四纪初期;黄河的七级阶地分别是开始于1300、1100、780、590、140、50、10kaB.P的河流下切形成的,其原因在于构造的脉动式上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将每一地貌面形成的时期定义为一个地文期,它与其后因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形切割或河流下切构成一个地文期旋回。在晚新生代黄河中游至少存在九个地文期旋回。
潘保田李吉均曹继秀
关键词:夷平面阶地地文期黄河地貌
青藏高原夷平面与岩溶时代及其起始高度被引量:47
1996年
青藏高原夷平面形成的时代、性质和原始高度等是解决高原隆升这一世界瞩目课题的关键。李吉均等指出夷平面在高原隆升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杨逸畴、李炳元等曾提出高原上有山原面和盆地面两级夷平面。Shackleton和常承法认为仅有一级夷平面(4500~6000m),时代在10MaBP以前的中新世。早在60年代本文作者之一就认识到古岩溶研究是高原隆升的有力证据。1994年本文作者又根据当时已知数据也撰文指出高原夷平面(包括岩溶面)可以追溯到15MaBP,但由于测年数据有限未能对夷平面性质及原始高度做深入的讨论。
崔之久高全洲刘耕年潘保田陈怀录
关键词:青藏高原夷平面岩溶
兰州大学地学类专业外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高校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词汇,轻应用”“重阅读,轻撰写”“重语法,轻逻辑”等共性问题,阻碍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进度。笔者发现通过全英文课堂、研讨式和情景式多元化教学改革,借鉴国际名校写作教材,采用以训代评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本科生利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交流技能,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聂军胜耿豪鹏潘保田李素
关键词: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地球科学多元化教学
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被引量:75
2002年
长期地貌演化研究表明 ,夷平面的形成有 4种基本方式 :准平原、山麓剥蚀平原、双层水平面和冻融剥夷平原。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上千万年至数亿年的构造相对稳定时期。青藏高原上的层状地貌面可以划分为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山顶面形成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 ;主夷平面是以双层水平面或山麓剥蚀平原形式发育的 ,大致形成于 2 0~ 3 .6MaB .P .期间 ,完成时的高度低于 10 0 0m ;剥蚀面形成于 3 .6~ 1.7MaB .P .期间。
潘保田高红山李吉均
关键词:夷平面剥蚀作用夷平作用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证据和最近十五万年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潘保田
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对青藏高原周围地区,特别是其东北边界-祁连山东段的夷平面、剥蚀面、河流阶地和洪积台地等层状地貌的分布、特征和变形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发现在青藏高原...
关键词: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变化环境地学
黑河中游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孢粉组合特征研究
现代孢粉学过程研究是基于孢粉资料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主要依据,而孢粉的传播搬运与沉积过程使恢复古植被的过程复杂化。由此我们在黑河中游地区选取了五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现代孢粉样品进行研究,旨在确定不同地貌类型的孢粉组合特征,为...
常婧惠争闯潘保田
关键词:地貌类型孢粉组合
近30ka以来黄河内蒙段沉积速率的时空变化与河道变迁研究
黄河内蒙段地处河套断陷盆地,第四纪以来沉积最厚达2400m.近年来,该区河道淤积严重,已加速形成悬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获取长尺度河道淤积和变迁过程,不仅可以为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认识...
李富强潘保田高红山张连科刘晓鹏
关键词:沉积速率河道变迁
构造和降水对祁连山北麓冲积扇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冲积扇记录了丰富的区域环境变化信息,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麓发育了一系列冲积扇,是研究山体隆升、气候变化和冲积扇演化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理想区域。为了探讨气候和构造变化对冲积扇形成发育过程的影响,基于水力侵蚀模型和扩散方程构建了流域—冲积扇系统的数值模型,对祁连山北麓西沟河与大野口河及其冲积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降水量和抬升速率的变化均会对扇比降产生影响,抬升速率增加和降水量减小造成扇比降增大,反之扇比降减小。抬升速率对扇比降的影响基本是线性的,降水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同一流域对构造活动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模式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区域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地貌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李琼王姣姣潘保田
关键词:冲积扇数值模拟地貌演化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Ⅲ.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4
1996年
新生代出现的几次重大气候变化事件与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强烈构造运动在发生年代上的良好对应关系表明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或许正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气候的巨大变化和现代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加强.高大的高原对大气系统有两个重要影响,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它们在亚洲冬季形成蒙古高压、夏季形成印度低压,从而导致东亚季风出现.青藏高原越高,其对大气的作用越显著,形成的蒙古高压、印度低压和东亚季风越强大.因此,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加强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结果.东亚季风的加强和高原动力作用使西风带波动增加,造成冰期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侵、气候波动变大.青藏高原抬升和季风造成的化学风化增强还使大气CO2含量降低、气候变冷.因此,青藏高原隆起是控制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潘保田李吉均
关键词:新生代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起驱动机放大器
磷灰石(U-Th)/He热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地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描述了磷灰石(U-Th)/He热年代学方法的基本测年原理、校正模型、封闭温度和实践验证,及此方法在古地形演化、山体剥露历史和剥蚀速率研究中的应用。
胡小飞潘保田
关键词:磷灰石地貌演化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