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芳霞

作品数:115 被引量:32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4篇化学工程
  • 16篇电气工程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冶金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7篇纳米
  • 14篇摩擦学
  • 12篇电池
  • 12篇摩擦学性能
  • 12篇回收
  • 10篇润滑
  • 10篇耐蚀
  • 10篇耐蚀性
  • 9篇化学镀
  • 9篇合金
  • 9篇废液
  • 9篇超细
  • 8篇电镀
  • 8篇性能研究
  • 8篇乙醇
  • 8篇分散剂
  • 7篇电沉积
  • 6篇电化学
  • 6篇电化学性能
  • 6篇碳钢

机构

  • 115篇南京工业大学
  • 4篇浙江机电职业...
  • 3篇桂林矿产地质...
  • 3篇咸阳职业技术...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动力有限公司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特种设...
  • 1篇南京华信藤仓...

作者

  • 115篇赵芳霞
  • 109篇张振忠
  • 12篇丘泰
  • 11篇王鹏
  • 11篇杨江海
  • 9篇江成军
  • 6篇何伟
  • 6篇华娇
  • 6篇曹娟
  • 5篇王志愿
  • 5篇刘娟
  • 5篇张小敏
  • 5篇孙晓东
  • 5篇王林燕
  • 4篇陈银
  • 4篇杨敬东
  • 4篇杨博
  • 4篇张述东
  • 4篇石淑琴
  • 4篇郑威

传媒

  • 11篇铸造技术
  • 7篇石油炼制与化...
  • 7篇润滑与密封
  • 6篇电源技术
  • 6篇有色金属工程
  • 5篇化工环保
  • 5篇电镀与环保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材料保护
  • 3篇表面技术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轴承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处理温度对Ni-W-P脉冲电沉积层耐蚀性的影响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沉积Ni-W-P合金层的耐蚀性,将其在不同的温度下热处理1h,利用XRD谱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层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Tafel曲线、EIS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其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W-P合金镀层由非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400℃时晶化析出了Ni及Ni3P相,其晶粒尺寸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镀层的耐蚀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降低,400℃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
孙晓东赵芳霞张振忠
关键词:脉冲电沉积热处理温度耐蚀性
球化工艺对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离异共析和调质两种球化工艺对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SEM进行组织观察和材料万能试验机以及维氏硬度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超高碳钢1 150℃×5 h-650℃×0.25 h珠光体转变组织,经850℃×0.25 h奥氏体化于830℃保温2 h后转变为完全的球状珠光体组织;经850℃×1 h淬火、650℃×2 h回火的调质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两种球化组织均具有高强度、高塑性,拉伸断裂机制均为沿晶断裂。
陈云祥石淑琴孙建鹏赵芳霞张振忠
关键词:超高碳钢调质球化工艺片状珠光体
纳米α-MnO_2的微乳液法制备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性能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高性能锌离子电池的制备,在AOT/异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以KMnO4为氧化剂,琥珀酸二(2-乙基己酯)磺酸钠(AOT)同时作为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制备了纳米α-MnO2。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粉体晶型和结构形貌及其在模拟锌离子电池中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高纯度弱结晶性纳米α-MnO2,且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粉体由无定形态逐渐向三维刺球状颗粒转变,但粉体团聚加重。反应温度为40℃时制备的样品在30mg/cm2高活性物质载量、100mA/g和1000mA/g放电速率下电极比容量分别为212.6mAh/g和98mAh/g,相对于普通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MnO2,放电比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均明显提高。
杨敬东张振忠吴昊天赵芳霞裴超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硬质合金表面Ni-P/纳米Ti(C,N)化学复合镀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研究了硬质合金表面Ni P 纳米Ti(C,N)化学复合镀工艺以及热处理对复合镀层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2)较好的明:1)施镀工艺中各因素对镀速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温度→pH值→纳米Ti(C,N)加入量→χ(Ni2+ H2PO2施镀工艺为:28g L氯化镍、25.76g L次亚磷酸钠,50g L氯化铵、45g L柠檬酸钠,0.001g LPbCl2,6g L纳米Ti(C,N),pH=10,温度为80℃。3)Ni P 纳米Ti(C,N)复合镀层较优的热处理工艺为:在400℃保温150min。采用所推荐的施镀和热处理工艺,获得了硬度是硬质合金基体硬度的2.16倍的Ni P 纳米Ti(C,N)复合镀层。并对以上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讨论。
赵芳霞张振忠丘泰陈步荣
关键词:施镀工艺
含纳米镍粉齿轮油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提高传统齿轮油的摩擦学性能,选择高速剪切和纳米镍粉表面修饰相结合的分散方式制备含纳米镍粉的齿轮油,采用四球试验机研究高速剪切转速和时间、KH560分散剂及纳米镍粉加入量对齿轮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和EDS等对磨斑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表征,初步探讨其抗磨减摩机制。结果表明:高速剪切转速为3 000r/min,剪切时间为30 min,分散剂KH560质量分数为6%时,纳米镍粉在齿轮油可的分散效果最好;纳米镍粉质量分数为0.5%时,齿轮油综合摩擦学性能较好,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较未添加镍粉的齿轮油分别下降25.5%和22.6%;含纳米镍粉齿轮油在不同载荷下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但只在较低压力下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磨痕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含纳米镍粉齿轮油中的纳米镍粉能起到填平犁沟、修复磨痕表面的作用。
王林燕张振忠何伟赵芳霞
关键词:齿轮油纳米镍粉摩擦学性能
锌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目前锌离子电池循环性能不好、容量下降机理不明确等问题,以超细锌粉为负极、硫酸锌为电解液、α-MnO_2为正极,系统研究了锌负极的缓蚀工艺、电解液浓度和导电剂种类及含量对锌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锌负极析氢实验表明在2 mol/L的硫酸锌电解液中,采用单一缓蚀剂时,不同缓蚀剂对超细锌粉的缓释效果CTAB>BTA>PVP,当CTAB的加入量为60 mg/L时,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效率达到51%;电解液浓度实验表明硫酸锌电解液的浓度为2mol/L时电池的性能最佳;导电剂实验表明使用乙炔黑作导电剂,正极添加质量分数为40%MnO2,负极质量分数为25%Zn时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最高可达613 mAh/g。
李振张振忠关云来肖酉赵芳霞
关键词:缓蚀剂导电剂电化学性能
含超细镍/铋复合粉体磺酸钙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5年
为了提高磺酸钙基润滑脂的摩擦性能,采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含超细镍粉、镍/铋复合粉体的磺酸钙基润滑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分析了磨斑形貌及其表面组成,初步探索其抗磨减摩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镍粉添加量的增大,润滑脂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均先减小后增大,当镍粉添加量(w)为2.0%时,润滑脂摩擦性能最佳;随镍/铋质量比的增大和镍/铋复合粉体总添加量的增大,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而磨斑直径变化不明显;当镍/铋总添加量(w)为2.0%、镍/铋质量比为1∶2时,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最小,分别较基础脂减小了34.2%和4.2%,减摩性能改善明显,但其抗磨性能变化不大。
华娇赵芳霞王林燕王志愿
关键词:超细镍粉
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为获得综合性能良好、在工模具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超高碳钢,利用SEM、维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实验机,在确定Al温度的基础上,对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在300℃进行等温淬火,研究了等温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Al温度在810℃左右;在300℃下等温淬火能够获得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复相组织,且随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残余奥氏体减少,超高碳钢的硬度增大、韧性降低。Fe-1.3C-1.5Cr-1.5Al超高碳钢在830~850℃×1 h奥氏体化后,经300℃等温淬火2 h,其抗拉强度为1 750 MPa,总伸长率为6.9%,硬度为560 HV,冲击吸附功为4J,能够达到工模具钢室温性能要求。
陈强赵芳霞石淑琴张振忠
关键词:超高碳钢等温淬火
化学还原法回收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被引量:5
2010年
以Na2S2O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回收某电镀厂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实验结果表明,在n(Na2S2O4)∶n(Ag+)=2.5、反应温度35℃、废水pH7.5、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Ag+回收率达到99.92%。对回收的银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银粉纯度较高,成球形。
江成军张振忠赵芳霞王鹏
关键词:电镀废液化学还原法亚硫酸钠回收
不同分散剂对超细镍粉分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测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Zeta电位,选取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12H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六偏磷酸钠(SHM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司班-85(Span-85)作为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六种分散剂在不同超声时间和不同分散剂浓度下,对超细镍粉的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浓度的提高,粉体分散效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趋势;推荐超细镍粉的最佳分散工艺为:添加质量分数3%的六偏磷酸钠进行分散,超声时间为25 min。
李黎瑛张振忠赵芳霞寿奉良
关键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超细镍粉ZETA电位分散性能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