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杰军

作品数:42 被引量:10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白蜡虫
  • 12篇胭脂虫
  • 8篇胭脂红
  • 7篇优势种
  • 7篇胭脂红酸
  • 6篇种群
  • 5篇天敌
  • 5篇寄生
  • 5篇寄生蜂
  • 5篇寄主
  • 4篇植物
  • 4篇胭脂虫红
  • 4篇寄主植物
  • 3篇地产
  • 3篇优势种群
  • 3篇天敌种类
  • 3篇坚果
  • 3篇繁养
  • 3篇虫白蜡
  • 2篇弹力

机构

  • 40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源润坚果...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云南通海杨氏...

作者

  • 42篇赵杰军
  • 19篇陈晓鸣
  • 19篇张建云
  • 18篇王自力
  • 17篇陈勇
  • 17篇李志国
  • 17篇王绍云
  • 13篇包松莲
  • 11篇杨时宇
  • 10篇叶寿德
  • 4篇罗香
  • 2篇冯颖
  • 2篇杨家秀
  • 2篇梁宁
  • 2篇郑华
  • 2篇石雷
  • 2篇曾昭霞
  • 2篇张浩
  • 2篇张浩
  • 2篇曾馥平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Zoolog...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园艺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5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胶资源高效培育和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陈晓鸣李昆陈又清陈航石雷张弘陈智勇甘瑾冯颖王绍云马李一赵杰军陈勇孙永玉郑华
紫胶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紫胶虫分泌的紫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军工、食品、水果保鲜等行业。项目历时16年,从紫胶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研究、遗传背景研究及遗传试验、生态驯化、紫胶综...
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寄主选择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7种寄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叶脉、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解剖结构及数量性状特征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寄主植物中,华南小蜡(Ligustrum calleryanum Decne.)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表皮被毛,华南小蜡表皮毛浓密,白蜡树表皮毛稀疏,其它寄主植物表皮无毛;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的厚度最厚、维管束直径最大,其它寄主植物相对较小。因此,叶片表面光滑、叶脉发达、叶片肥厚是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重要解剖学特征。7种寄主植物中脉和侧脉发达,近轴面凹陷,远轴面突起,肉脉包埋在叶肉中,推测叶脉突起和凹槽可能是白蜡虫固定位点选择的关键线索。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
关键词:白蜡虫寄主植物寄主选择性
白蜡虫七种寄主植物枝条树皮比较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解剖观察了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横切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一年生枝条树皮从内到外由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纤维束、皮层和周皮组成;次生韧皮部横向系统均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轴向系统由射线组成。木栓层以美国白蜡和流苏细胞层数最多,达10~12层;华南小蜡、紫药女贞和白枪杆次之,为5~8层;女贞和白蜡树最少,分别为2~3和3~4层。初生韧皮部纤维束排列整齐连接为带状或分散,女贞属纤维连接成带状,白蜡属和流苏属纤维分散。带状纤维层厚薄不均,厚度在26.93±13~59.15±7μm之间,以白枪杆纤维层最厚,为59.15±7μm;美洲白蜡次之,为50.05±7μm;白蜡树最薄,为26.93±13μm。分散型纤维束直径在25.12±13~76.15±36μm之间,纤维束直径大小顺序为:流苏(76.15±36μm)>紫药女贞(43.44±10μm)>女贞(25.12±13μm)。女贞、紫药女贞和流苏纤维束间距分别为78.53±39μm、149.78±27μm和212.02±95μm。次生韧皮部厚度在48.52±12~377.44±24μm之间,以女贞的次生韧皮部最厚,达377.44±24μm,华南小蜡最薄,为48.52±12μm。树皮次生韧皮部厚、木栓层数少和纤维束直径小为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显著特征。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叶寿德王绍云陈勇
关键词:白蜡虫寄主植物树皮
胭脂虫与胭脂虫色素的利用被引量:14
2007年
胭脂虫是一种利用历史悠久的资源昆虫,可加工生产胭脂虫红和胭脂红酸等色素。本文简要论述了胭脂虫(DactylopiuscoccusCosta)主要生态生物学与繁养方法等,就我国胭脂虫的繁养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李志国赵杰军张建云杨时宇
关键词:胭脂虫繁养胭脂虫红
白蜡虫种虫生产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以云南省巧家县红山乡为研究区域,采取访谈和实地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白蜡虫种虫寄主植物、放养技术和天敌昆虫以及管理现状。结果表明:用于生产种虫的寄主植物单一、零散、树势老化,虫瘿危害严重,缺乏修剪、更新和管理;采用原株留种、玉米叶包虫挂放或不放虫等方式进行放养,种虫天敌寄生严重,导致虫卵少或空壳,放种量少、位置不合理;天敌昆虫寄生蜂和白蜡虫长角蜡蚧象危害严重,成熟期种虫(雌成虫)寄生蜂寄生率达100%,白蜡虫长角蜡蚧象寄生率达60%,由于寄生蜂和白蜡虫长角蜡蚧象属于内寄生、隐蔽式危害的害虫,养虫户普遍对天敌缺乏认识、无任何防控措施。为此,建议重视寄主植物更新、引种和天敌控制3个关键技术,实现种虫丰产稳产的目的。
赵杰军钟乾娟张建云李志国胡艳萍豆文理汪涵卢其万吴明忠
关键词:白蜡虫
澳洲坚果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澳洲坚果嫁接苗快速培育方法,选择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成熟的种子,直径≥2.5cm、当年生已达生理成熟期的种子用于育苗;10中旬及时播种,培育沙床小苗,待幼苗2片真叶老熟后,12月份移栽;到翌年10月下旬,苗高达...
赵杰军姚利忠蒋忠顺杨文云张建云李志国
文献传递
昆明地区白蜡虫分布特征及其寄生蜂种群动态
白蜡虫在寄主上的分布与寄主枝条的位置和方位密切相关,不同虫期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白蜡虫2龄雌虫数量分布依次为梢部49.11%、中部29.80%和基部21.09%,2龄雄虫依次为中部90.71%、基部7.00%和梢部2...
王自力陈勇陈晓鸣王绍云赵杰军
关键词:白蜡虫寄生蜂优势种种群动态
文献传递
塔拉胶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国内食品添加剂的一般常用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度、pH、盐、浓度、时间等对塔拉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塔拉胶液粘度增加,在低浓度时增加幅度小,高浓度时呈梯度增加。30-50℃时对胶液的分散效果和粘度影响小,60-70℃时胶液的分散效果和粘度明显增加,80℃和90℃时呈梯度增加,但80℃时1%浓度下塔拉胶液分散效果最好,粘度达到最大;塔拉胶液对盐具有稳定性,塔拉胶液中无淀粉检出,pH对塔拉胶液的稳定性影响小。参照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塔拉胶的较佳溶胶参数,为塔拉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普凤仙张建云包松莲李志国赵杰军
关键词:温度
塔拉林地土壤养分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对不同试验点塔拉种植土壤的养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塔拉种植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适宜,含水量偏低,铵态氮含量丰富,硝态氮含量较低,速效磷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丰富;除易门占马田试验地土壤肥力贫瘠为4级,其它试验点为3级。因此,在塔拉,种植地应适时施肥、浇水,主要应补充N、P、K肥;为塔拉林的提质增效和配方施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普凤仙张建云包松莲李志国赵杰军
关键词: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昆明地区白蜡虫自然种群天敌种类及其危害调查被引量:6
2003年
调查了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的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白蜡虫天敌种类有17种,分属6科12属,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和黑缘红瓢虫为优势种。在人工放养条件下,4种优势种天敌的寄生率和危害率依次为11.0%、35.0%、13.6%和11 6%。发现白蜡虫天敌新记录种2种,即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昆明地区采用了锦纶袋放虫可控制蜡象的扩散,使蜡象寄生率偏低,寄生率最高仅为2%。
赵杰军王自力叶寿德王绍云陈勇陈晓鸣
关键词:白蜡虫天敌种类优势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