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峰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暴雨
  • 4篇变压
  • 3篇沙尘
  • 3篇气旋
  • 3篇蒙古气旋
  • 3篇冷锋
  • 3篇冷空气
  • 3篇急流
  • 3篇高空
  • 3篇高空急流
  • 2篇异常暴雨
  • 2篇云图
  • 2篇气象
  • 2篇气象预报
  • 2篇物理量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混合层
  • 2篇混合层高度
  • 2篇降雪
  • 2篇寒潮

机构

  • 2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山西省大气探...

作者

  • 21篇赵建峰
  • 5篇赵海英
  • 5篇赵桂香
  • 3篇申李文
  • 3篇李斯荣
  • 3篇董文晓
  • 3篇苗爱梅
  • 2篇张磊
  • 2篇杨东
  • 2篇薄燕青
  • 1篇张朝明
  • 1篇闫慧
  • 1篇薄燕清
  • 1篇赵瑜
  • 1篇王洪霞
  • 1篇马严枝
  • 1篇郭媛媛
  • 1篇刘宇庆
  • 1篇王思慜
  • 1篇李娟

传媒

  • 6篇山西气象
  • 2篇科技情报开发...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科技与创新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大众标准化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山西省气象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7月20日山西省南部区域暴雨天气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自动站雨量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0日出现在山西省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向南摆动是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700hPa和850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能够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移向,同时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和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站的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赵建峰赵桂香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卫星云图
2012年山西省一次大范围持续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2015年
利用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12月14—16日山西大范围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气象要素特征和物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是在高空平直纬向环流和地面河套倒槽稳定的天气背景下形成的。湿度增大(减小)对应能见度下降(上升);近地层大气逆温结构的建立(消失)与浓雾的发生(消散)关系密切;在雾增浓过程中,高湿条件的维持主要依赖于850hPa水汽的输送及近地面水汽的饱和,近地面弱的辐合与低空的弱辐散。
李斯荣苗爱梅赵建峰
关键词:大雾逆温层弱冷空气
2016年春运期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动力气象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1月21~24日山西寒潮、大风和降雪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诊断...
马严枝闫慧赵桂香张磊赵建峰
关键词:寒潮温度平流
文献传递
2015年5月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飑线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为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利用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造成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地面倒槽相配合的不稳定大气环境下。飑线的发生、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强对流天气区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并表现出气压陡增、温度骤降、风速变大的飑线天气特征,垂直结构表现为高层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平流之上,垂直风切变很大,湿度层结下湿上干,低层湿空气很薄,中高层干燥,这种层结特征决定了这次飑线过程以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为主。在雷达拼图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飑线弓形回波特征。
赵海英董文晓赵珺申李文赵建峰
关键词:飑线过程强对流天气
蒙古气旋引发的一次山西沙尘天气分析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3月9日出现在山西的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沙尘天气前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沙尘天气发生;蒙古气旋、冷锋、副冷锋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赵建峰
关键词:沙尘蒙古气旋冷锋高空急流混合层高度
文献传递
蒙古气旋引发的一次山西沙尘天气分析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9日出现在山西的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前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是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有利背景,蒙古气旋、冷锋、副冷锋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②地面3h变压的正的大值区和强的阵风发生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③500hPa的水平螺旋度正值对地面气旋的移动有指示意义;沙尘天气出现在500hPa水平螺旋度正值范围偏西、偏西南区域。④300hPa以上的高空急流为双急流型,急流中心风速相对较小、垂直运动相对较弱以及混合层高度相对较低是没有发生大范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赵建峰王思憨
关键词:沙尘蒙古气旋冷锋高空急流混合层高度
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用户支持系统(FUSE)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用户支持系统按照"统一设计,有序实施"的原则,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技术框架,从而为国家级、省级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提供从解释应用、数据流程、交互工具等方面较为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集约化、开放性的技术支撑平台。介绍了FUSE的构成、功能及本地化配置,阐述了基于FUSE的业务流程。
赵建峰
关键词:气象预报
山西一次大暴雨过程云图及环境场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能高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云团初生的基本环境场特征,但其动热力结构和强度的差异以及中尺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云团后期的发展;4个区域的大暴雨是由不同性质的云团造成的,其降水性质和特征差异明显。(2)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显示,云系分层现象消失,云顶高度降低,湿层厚度加大,凝结高度降低,0℃层降低,逆温层消失,均有可能是MCC形成的先兆信息。(3)此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变窄、急流分支消失,同时高空西北风急流减弱、低层偏北风加强,干冷空气下传,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地面锋面南侧暖区里,水汽的突然增大和气压的持续增强,均有可能是MCC发展的重要信号。(4)低层比湿和南北风分量诊断分析表明,MCC是在湿度锋的强迫抬升下,由于干冷空气的侵入而在湿中心附近生成的对流云团发展加强而成的。
赵桂香赵建峰杨东彭爱国张朝明
关键词:大暴雨云团环境场中尺度系统
重旱背景下山西春季一次异常暴雨过程分析
2012年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物理量场,对山西春季一次重旱背景下的异常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两支低值系统相互作用是这次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两支低值系统在山西发生同位相叠加,其前方的西南气流合并加强,导致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上升运动加剧,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环流条件。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表明,地面东西路冷空气的交替影响也是山西出现持续性降水的原因。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降水落区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θse的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赵海英赵建峰
关键词:异常暴雨相互作用
2010年7月下旬山西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2010年7月26日-31日山西省大部分县市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高温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数县市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了7月历史极值;本文通过对持续高温天气的环流场特征、物理量场及常规气象要素分析,得出结论:中低层暖平流和下沉增温对高温天气的形成有增强作用,非绝热加热是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少云、微风的气象条件则有利于高温天气的持续。
李斯荣赵建峰王洪霞
关键词:高温环流形势物理量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