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桂香

作品数:151 被引量:1,039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暴雨
  • 22篇中尺度
  • 18篇气候
  • 17篇降水
  • 13篇暴雪
  • 11篇急流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暴雨过程
  • 9篇云团
  • 9篇灾害
  • 9篇中尺度特征
  • 9篇水汽
  • 9篇气象
  • 9篇雷达
  • 9篇降雪
  • 8篇大暴雨
  • 7篇黄河中游
  • 7篇干旱
  • 6篇多普勒雷达
  • 6篇切变

机构

  • 146篇山西省气象台
  • 24篇山西省雷电防...
  • 14篇兰州大学
  • 13篇太原市气象局
  • 11篇山西省气象信...
  • 10篇山西省气象局
  • 8篇山西省气候中...
  • 7篇山西省气象影...
  • 7篇山西省大气探...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重庆市气象局
  • 6篇黄委会中游水...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山西省气象科...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151篇赵桂香
  • 11篇闫慧
  • 11篇赵彩萍
  • 10篇薄燕青
  • 10篇王晓丽
  • 9篇邱贵强
  • 8篇杨世刚
  • 8篇范卫东
  • 8篇李新生
  • 7篇王一颉
  • 6篇杜莉
  • 6篇董春卿
  • 6篇程麟生
  • 6篇范英东
  • 6篇赵瑜
  • 5篇张磊
  • 5篇赵建峰
  • 5篇张华明
  • 4篇秦春英
  • 4篇张朝明

传媒

  • 17篇干旱气象
  • 15篇高原气象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1篇山西气象
  • 5篇沙漠与绿洲气...
  • 4篇干旱区研究
  • 4篇海洋气象学报
  • 4篇第26届中国...
  • 4篇山西省气象学...
  • 3篇气象科技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气象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2007年中...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29届中国...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17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4篇2005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强降雪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本文以2004年12月20-22日我省大范围自南向北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分析为基础,结合预报员的实践经验,着重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产品的演变特征中对比分析出此次降雪的成因,分析表明,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水回波有许多类似的...
郝建萍赵桂香
关键词:低空急流暴雪
文献传递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产品,对2016年7月18—20日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与地面图上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中尺度低涡切变线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低空急流向山西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造成山西持续出现大暴雨天气。(2)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由槽前斜压叶状云系发展成的涡旋云系造成,对应的雷达回波为积状云与层状云的混合性回波,层状云中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合并、加强、消亡,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带状回波为主,其上多对流回波,出现了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第2阶段回波强度减小,对流性质减弱,但回波存在不断生消和停滞少动等特点,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3)天气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是中尺度系统稳定存在、持续发展加强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低涡的阻挡作用和对低涡维持所需冷空气的持续供应;其中中-α尺度低涡则制约更小尺度系统即中-β尺度或中-γ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而这些小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
王思慜赵桂香赵瑜申李文
关键词:大暴雨涡旋云系
“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气象站资料以及卫星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6年7月28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涡低槽后部西北气流控制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低层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因素;较低层冷空气的渗透,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加大,促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对流发生前,850 h Pa存在明显的逆温层,有利于低层能量积累。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的正负垂直叠置,使大气对称不稳定性增强,强对流天气发生在湿位涡等值线前沿的湿位涡舌附近、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卫星云图上出现的椭圆形雹暴云团,是造成冰雹大风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雷达回波强度图上出现的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长钉是典型的冰雹特征,且较降雹时间提前约15~20 min,雷暴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头部、强回波中心断裂处,强回波快速减弱对雷暴大风的发生具有指示意义;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以及中层明显的径向辐合有利于雷暴大风出现;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表明出现大冰雹的可能,VIL的快速降低也意味着出现雷暴大风的潜势较大。
赵瑜赵桂香王思慜申李文
关键词:强对流物理量中尺度分析
一次MCC转MCV过程中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的诊断被引量:2
2017年
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的一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的环境背景,以及过程中的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的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的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的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的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的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王一颉赵桂香
关键词:青藏高原MCCMCV
2013年山西5次强对流天气比较分析
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以及自动站等多种探测资料,对2013年5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通常出现在700h Pa急流南侧,850hP a切变线附近;高不稳定能量、较强的抬升条件以...
闫慧赵桂香刘宇庆
关键词:冰雹
文献传递
山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ATOVS资料同化模拟分析
应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ATOVS资料,并利用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初始场,对2013年7月3~4日发生在山西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直接同化ATOVS资料能够很...
王晓丽赵桂香
关键词:ATOVS资料变分同化TS评分
文献传递
太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大气电场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山西省太原观象台的大气污染资料和小店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1月19—23日太原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大气电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发生剧烈变化,不仅极值有较大变化,出现陡升陡降,且电场极性出现多次转变,电场强度的绝对值比晴天大气电场减少30%;(2)雾霾天气下大气电场与相对湿度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对湿度较高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值变为负值的主要原因;(3)相对湿度降低导致气溶胶脱水形成干气溶胶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转为正值的主要原因,大气电场形成机制的影响使得部分时段在相对湿度降低时大气电场仍为负值。
张华明赵桂香刘耀龙李芬逯曦
关键词:大气电场颗粒物污染气体雾霾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1年7月26-27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降水是由河套西侧高空槽云系不断发展、东移,其尾部与强大的冷锋云系合并造成的,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②此次暴雨过程,地面能量场表现为Ω型,且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反气旋,中尺度雨团产生在辐合线北侧和中反气旋东南侧之间,辐合区与高能舌叠合,辐合区内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的重要动力机制;③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锋生中心位于中β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低层暴雨中心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滞后6 h的正相关关系。
赵桂香程麟生常素萍
关键词:能量场锋生函数中尺度特征
基于GIS的半干旱山区热量资源评估——以晋中市为例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1971-2005年气象站观测资料,借助EXCEL建立热量指标空间分析模型,在GIS支持下,生成晋中市50 m×50 m网格上的温度和积温分布数字图像,对该市热量资源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1月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为复杂。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以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和15℃,期间积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其垂直递减率分别为0.662℃/100 m、0.728℃/100 m以及183.277℃/100 m、200.744℃/100 m和209.393℃/1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各级界限温度的开始日期推后,结束日期提前,间隔日数缩短,热量资源越显贫乏。在进行热量资源评估的同时,就当地几种主要种植作物的适宜分布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玉米对热量资源的需求,给出玉米种植区划。GIS的成功运用,更好地显示出由于地形地貌特殊造成的热量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可为半干旱山区其它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研究提供思路,进而为特色农业的合理布局和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钱锦霞赵桂香李新生赵永强
关键词:GIS半干旱山区热量资源
2009年7月20日山西省南部区域暴雨天气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自动站雨量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0日出现在山西省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向南摆动是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700hPa和850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能够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移向,同时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和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站的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赵建峰赵桂香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卫星云图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