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浩

作品数:59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创伤
  • 11篇蛋白
  • 8篇腹腔
  • 7篇手术
  • 6篇严重创伤
  • 6篇外科
  • 5篇多发伤
  • 5篇休克
  • 5篇血管通透性
  • 5篇血性
  • 5篇失血
  • 5篇失血性
  • 5篇失血性休克
  • 5篇通透性
  • 5篇救治
  • 5篇管通
  • 5篇胞吞
  • 4篇调神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机构

  • 5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市合川区...

作者

  • 59篇谭浩
  • 42篇张连阳
  • 26篇孙士锦
  • 21篇姚元章
  • 20篇王韬
  • 20篇李英才
  • 9篇李阳
  • 8篇黄显凯
  • 7篇王正国
  • 6篇张晔
  • 6篇尹志勇
  • 5篇沈康强
  • 4篇周继红
  • 4篇许民辉
  • 4篇刘道城
  • 4篇王正刚
  • 4篇朱佩芳
  • 4篇郭晓丽
  • 3篇张伟国
  • 3篇陈智

传媒

  • 11篇创伤外科杂志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格蛋白介导胞吞在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观察网格蛋白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胞吞在脂多糖(LPS)诱导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LPS处理不同时间点的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和共定位,以及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对LPS处理后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VE-Cad蛋白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LPS(10 mg/L)处理后VE-Cad的质膜表达逐渐降低(0.621 ±0.092降至0.162±0.035,P<0.05),单层细胞通透性逐渐增高(0.263±0.042增至0.751 ±0.102,P<0.05);(2) LPS处理后网格蛋白表达逐渐降低(0.525±0.047降至0.270±0.032,P<0.05),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在1h时增高(0.289±0.055,P<0.05),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共定位显示同样的变化;(3)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氯丙嗪(CPZ,100μmol/L)可以显著降低LPS处理1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0.127±0.034,P<0.05),增高VE-Cad的质膜表达(0.603±0.071,P<0.05),改善单层细胞通透性(0.319±0.045,p<0.05);但对LPS处理4h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VE-Cad质膜表达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网格蛋白介导VE-Cad胞吞参与LPS作用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但不影响LPS作用后期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张晔张连阳李阳谭浩孙士锦
关键词:血管通透性增高脂多糖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神经细胞牵张损伤后CsA对CaN活性和APP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牵张损伤后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对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的影响。方法在Bioflex培养皿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CsA组。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25 kPa的压力牵张细胞。损伤后损伤组不予以处理,而CsA组则给以10nM CsA。各组伤后1、6、24h,3d标本的CaN活性和APP蛋白表达,分别采用酶底物显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牵张损伤后1h神经元的CaN活性已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伤后6h更为明显(P<0.01),并持续到伤后3d(P<0.01);而伤后10nM CsA干预能在各时相点非常显著地降低CaN的活性(P<0.01)。APP伤后1h有增加趋势,但在伤后6h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3d这种增加则更加明显(P<0.01)。伤后10nM CsA干预能在6、24h,3d显著地降低APP的表达增加(P<0.05),其APP的表达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sA能降低神经细胞牵张损伤后CaN活性的增加并减少APP表达的增加,可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谭浩王正国尹志勇邱俊
关键词:环孢霉素A钙调神经磷酸酶淀粉样前体蛋白牵张损伤神经细胞
严重创伤早期大鼠下丘脑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在大鼠下丘脑的分布和严重创伤后时相变化及其与应激早期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胸部撞击和单侧股骨中段骨折进行致伤。5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创伤组,通过免疫组化实验研究GRK在下丘脑的分布,Westernblot实验研究室旁核GRK的蛋白表达,RT-PCR技术研究室旁核CRH的转录活性。结果在下丘脑室旁核有GRK2/3的分布,但未发现GRK6的阳性染色;GRK2/3的总蛋白在创伤后30min显著下降(P<0.05),90min恢复近正常水平;CRHmRNA表达在伤后30min显著升高(P<0.05),60min、90min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创伤应激过程早期GRK2/3的蛋白表达受到了抑制,推测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RHR1)的同源性脱敏受到了抑制,间接促进了下丘脑室旁核CRH的分泌。
谭浩许民辉周继红邹咏文张云东
关键词:CRH下丘脑室旁核成年WISTAR大鼠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创伤应激
创伤后计划性腹疝确定性重建的新方法——改良腹直肌推徙术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开放腹腔手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的新的手术方式改良腹直肌推徙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2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改良腹直肌推徙术的治疗结果。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41.5岁。术前合并结肠造口5例;回肠造口2例;胰瘘1例;胃空肠吻合口一腹壁瘘1例;慢性胆囊炎1例。计划性腹疝至确定性重建的时间平均为6.5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后救治成功12例(成功率100%),术后发生皮下血清肿1例,皮缘坏死2例,经引流及换药治愈。术后无严重感染并发症,无复发性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生,无脏器功能障碍发生。腹直肌功能恢复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2~25个月,平均13.6个月,轻度复发1例。结论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为开放腹腔手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孙士锦李阳王韬李英才谭浩张连阳
关键词:腹壁外科手术
一站式杂交手术在创伤救治中应用研究初探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一站式杂交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外科综合技术,其在创伤领域应用尚属空白,初步探讨其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利用我院新建的杂交手术室(Hybrid room)平台,2010年9月-2011年5月共救治6例创伤患者,包括股动脉损伤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2例,闭合性左股骨骨折术后股部血肿、钢筋会阴穿通伤后椎管脓肿并椎管-直肠瘘、腹部穿透伤并发金属异物存留、多发伤术后右肾破裂活动性出血并腹腔间隙综合征各1例,评价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流程、有关技术和近期疗效。结果:6例创伤患者中,5例成功救治,1例死于创伤后致死三联征(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病)。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在创伤领域的应用,是现代高级影像诊断技术、血管腔内技术和传统手术相结合同时、同地用于创伤患者的再评估和复合治疗方法,而不仅局限于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而是整个受伤人体,尤其是多发伤、多部位伤。其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的应用前景和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谭浩张连阳郭庆山姚元章孙士锦王韬李英才熊坤林陈金华罗香国李雪
关键词:创伤救治一站式杂交手术
腹腔扩容术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
孙士锦李英才王韬谭浩姚元章张连阳
汽车正向碰撞所致交通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应用实车碰撞模拟轿车驾驶员无防护状态下的交通伤,探讨轿车正向高速碰撞交通伤的发生情况和伤情特点。方法杂种大白猪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猪以坐姿固定于驾驶员座椅上,以49,64,72.80km/h的行驶速度正向与壁障相撞,观察伤后猪存活情况、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伤情特点。结果伤后猪5min内死亡2只,11,15min各死亡1只,4只存活4h以上。损伤类型主要为撞击伤和挤压伤,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躯体部分挤压毁损、体腔破裂、肢体离断骨折,心、肺、肝、脾、胃肠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破裂和出血,伤后肺含水量明显增多。实验猪均存在多发伤和胸腹联合伤。结论车辆正向碰撞极其危险,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多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
郭晓丽朱佩芳王正国尹志勇谭浩陈海斌蒋建新
关键词:交通伤碰撞伤情特点存活情况肢体离断撞击伤
脂多糖作用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经网格蛋白和微囊介导胞吞后的亚细胞分布差异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作用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经不同的胞吞途径进入细胞后对VE-Cad亚细胞分布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观察LPS(10μg/ml)作用后不同时间点VECad与R ab11(循环内颗粒标记物)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 AMP2,晚期内颗粒/溶酶体标记物)的免疫共沉淀情况,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和微囊抑制剂对VE-Cad与Rab11和LAMP2免疫共沉淀的影响,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LPS作用后1h,VE-Cad与Rab11的免疫共沉淀明显增高(P<0.05),随后逐渐降低;VE-Cad与LAMP2的免疫共沉淀在LPS作用后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P<0.05)。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氯丙嗪(CPZ)可显著抑制LPS作用后VE-Cad与Rab11免疫共沉淀的增高(P<0.05),而微囊抑制剂非律平无此作用;微囊抑制剂非律平可显著抑制LPS作用后VE-Cad与LAMP2免疫共沉淀的增高(P<0.05),而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无此作用。网格蛋白胞吞抑制剂可减轻LPS作用后1h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增高,而微囊抑制剂可减轻LPS作用后4h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增高(P<0.05)。结论在LPS作用下VE-Cad分别经网格蛋白或微囊介导的胞吞进入细胞,分布于循环内颗粒或溶酶体中,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张晔张连阳孙士锦谭浩李阳
关键词:毛细血管通透性脂多糖类钙黏着糖蛋白类
64层螺旋CT对深部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体内金属异物常囚意外事件或医源性操作失误所致,以铁屑、断针等常见。多数情况下医师仅需要确切的病史和异物的种类就町以判断异物的存住.但进入身体深处的肄物定位诊断仍有一定难度。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经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并手术取出的17例深部异物,并探讨64层螺旋CT对体内深部异物的定位诊断价值。
王韬李英才张连阳谭浩姚元章王毅张伟国
关键词:64层螺旋CT体内金属异物手术取出
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创伤性轴突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
弥漫性脑轴突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创伤导致的广泛性脑实质轴突损伤,是非火器颅脑损伤中最严重的颅脑损伤之一。虽然随着影像学的发展,DAI的临床诊断有了一些进步,但在治疗方面尚无有效手段。 ...
谭浩
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