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向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蛋白质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白质
  • 3篇CD20
  • 2篇蛋白质类
  • 2篇融合蛋白
  • 2篇杀伤
  • 2篇脐带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腺病毒载体
  • 2篇力达霉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天津红日药业...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袁向飞
  • 5篇熊冬生
  • 4篇范冬梅
  • 3篇张砚君
  • 3篇陆敏
  • 2篇高雪
  • 2篇张晓龙
  • 2篇石琳
  • 2篇李真真
  • 2篇苗庆芳
  • 2篇甄永苏
  • 2篇张宇光
  • 1篇赵煜
  • 1篇何大水
  • 1篇刘娜
  • 1篇李娟
  • 1篇师锐赞
  • 1篇卢士红
  • 1篇张晴
  • 1篇胡蕴慧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D20启动子驱动stTRAIL特异性表达的B-淋巴瘤基因治疗的研究
CD20是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90/%以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都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B淋巴细胞的表型,因而CD20分子成为治疗B-NHL的重要靶点。除了能够特异性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之外,CD20启动...
袁向飞
关键词:特异性启动子淋巴瘤CD20腺病毒载体
文献传递
基因疫苗脾内免疫制备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及其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用基因脾内免疫方法制备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对抗体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确定该方法制备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c-kit胞外区,脾内免疫BALB/c小鼠一次,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方法初步鉴定制备的抗体。结果:目的基因片段c-kit胞外区正确插入质粒pcDNA3.1,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三株分泌抗人c-kit胞外区的杂交瘤细胞株6C4、2C5和5D5,其亚类均为IgM类,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其特异性与抗人c-kit抗体一致。结论:可用基因脾内一次免疫法制备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
石琳何大水冯春玲袁向飞屈浩黄丽华张丽艳王冬梅张毅张宇光
关键词:C-KIT基因免疫单克隆抗体
乳腺癌耐药细胞中c-fos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乳腺癌耐药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该课题组采用已建立的乳腺癌耐药细胞模型MCF-7/ADR及其敏感株MCF-7,旨在探讨c-fos在乳腺癌耐药细胞中的详细作用机制。方法:MTT检测上述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并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上述细胞中mdr-1及c-fos的mRNA表达情况;3μmol多柔比星分别处理MCF-7细胞12、24、36 h后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c-fos mRNA的表达,以监测化疗药物处理过程中乳腺癌细胞c-fos的表达变化过程;构建相应载体得到了c-fos稳定干扰细胞株及其对照细胞株:MCF-7/ADR/si-fos-8B、MCF-7/ADR/si-fos-3D和MCF-7/ADR/siNC,采用MTT检测干扰c-fos后对5-FU及顺铂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药物及γ射线照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罗丹明123检测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外排能力;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fos干扰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uma、p53及mdr-1等的表达。结果:与敏感细胞MCF-7相比,MCF-7/ADR细胞中c-fos及mdr-1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对多柔比星的耐药倍数为敏感株的近40倍;在3μmol多柔比星处理MCF-7之后c-fos的表达逐渐升高,结果显示,c-fos在乳腺癌的耐药表型形成早期即开始发挥作用;干扰c-fos后,细胞对药物(5-FU、顺铂)的敏感性增高,且经药物处理及γ射线照射后稳定干扰细胞株的凋亡率显著升高,说明干扰c-fos后乳腺癌耐药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更易于发生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扰c-fos后,bax、puma、p53的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及mdr-1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中发现,c-fos呈异常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了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形成。由此,c-fos可作为克服乳腺癌耐药治疗的�
彭洪薇师锐赞袁向飞熊冬生魏筱华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C-FOS细胞凋亡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在恶性血液细胞中的表达与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EGF家族的成员之一,可以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不管是它的前体蛋白(proHB-EGF)还是剪切后的形成的sHB-EGF和HB-EGF-C都对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HB-EGF及其受体在血液系统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并不高,所以相关报道并不多见。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HB-EGF在骨髓瘤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得到证实,而且对上述两种细胞具有诱导增殖的潜力,但具体机制大多仍未澄清。相信伴随着对这些机制的认识,会为骨髓瘤和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袁向飞陆敏
关键词: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骨髓瘤白血病
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构建以IL-3为靶向、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为弹头的融合蛋白IL-3-LDM,观察其对多种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原核表达IL-3-LDP(interleukin 3-lidamycin)融合蛋白,组装活性烯二炔(active enediyne,AE)发色团得到IL-3-LDM。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系(KG1-a、TF-1、M07e、HL-60、K562、Raji)表面CD123分子的表达,并检测融合蛋白IL-3-LDM与各白血病细胞的结合能力;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对不同CD123阳性率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组装活性发色团得到的IL-3-LDM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KG-1a细胞表面CD123阳性率最高(88.9%),其次为MO7e和TF-1细胞(>75%),再次为HL-60细胞(7.8%),而K562、Raji细胞CD123表达呈阴性。体外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KG-1a、MO7e、TF-1和HL-60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杀伤效率与细胞表面CD123的阳性率成正比,对于CD123表达率最高的KG-1a细胞,LDM的杀伤强度是多柔比星(adriamycin,ADR)的1 415.8倍,而IL-3-LDM的杀伤强度又是LDM的9.6倍。结论:IL-3-LDM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携带细胞毒药物LDM并高效靶向杀伤CD123+白血病细胞。
张砚君李双静姜琳琳刘荣高雪袁向飞齐怀丰范冬梅苗庆芳甄永苏熊冬生
关键词:IL-3力达霉素融合蛋白CD123白血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scFvCD20:sTRAIL融合蛋白对B-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scFvCD20:s TRAIL融合蛋白的新型双重靶向系统对CD20+BJA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p LenR.sc FvCD20:s TRAIL、p LenR.ISZ-s TRAIL、p LenR.sc Fv CD20及p LenR.cop GFP四种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四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于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脐带组织来源的MSCs(HUMSCs),使其稳定表达融合蛋白。于体外采用CCK8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对CD20阳性BJAB细胞和Raji细胞、CD20阴性Jurkat细胞以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NOD/SCID鼠BJA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MSC.sc Fv CD20:s TRAIL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每3 d测量瘤体积,根据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 LenR.sc Fv CD20:s TRAIL、p LenR.ISZ-s TRAIL、p LenR.sc Fv CD20及p LenR.cop GFP,且经慢病毒感染可在HUMSCs中稳定表达。体外实验显示,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对CD20阳性BJAB和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而对CD20阴性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降低;而且不影响PBMCs的生长。体内实验表明,MSC.sc Fv CD20:s TRAIL可显著抑制BJAB淋巴瘤的生长,初始治疗后第24天,抑瘤率达65.2%,与MSC.ISZ:s TRAIL治疗组比较(抑瘤率为52.7%),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了HUMSCs运载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的双重靶向治疗系统,HUMSCs可向BJAB淋巴瘤部位归巢并表达分泌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后者在局部经sc Fv CD20的二次导向发挥CD20特异性抑瘤作用。为MSCs作为肿瘤靶向治疗载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范冬梅张晓龙张晴卢杨杨圆圆袁向飞张砚君熊冬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CD20TRAIL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EKI-785对U937细胞系的生长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erbB家族受体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rbB家族成员在U93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bB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以erbB受体抑制剂EKI-785处理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的生长变化情况;应用Annexin 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计数,观察细胞是否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生长信号的变化。结果在U937细胞中,除了erbB1外,其他erbB受体均有表达,且erbB2有蛋白水平的表达。经过1、2、4和8μmoL/L EKI-785处理48h后,U937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0.49±3.69)%、(13.79±2.13)%、(31.42±3.90)%和(44.05±1.56)%,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EKI-785诱导U937细胞发生了早期凋亡,4μmol/L EKI-785处理U937细胞48和72h,Annexin- V^+/PI^-标记的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2.03倍和6.64倍。经4μmol/L EKI- 785作用24、48、72h后,磷酸化的MEK和Akt蛋白水平随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72h时磷酸化的MEK和Akt几乎消失。结论erbB家族受体很可能在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这些白血病的新治疗靶点,EKI-785具有治疗白血病的应用前景。
袁向飞卢士红冯义刘娜宋忻陆敏
关键词:ERBBU937细胞系白血病
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初步验证
2021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对筛选获得的四株鼠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DS)分子模拟工作站的Model Antibody模块分别构建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的三维立体模型。利用DS软件中ZDOCK和RDOCK模块,将所得四株抗体模型分别与PD-1晶体模型(PDB ID:3RRQ)进行生物大分子模拟对接和结合表位分析,得到四株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成功构建出PD-1抗体3D1、1C7、2F6、2E7的Fab区模型,并得到四株抗体与PD-1蛋白的结合构型及分别的抗原表位,其中抗体3D1、2F6主要识别PD-1蛋白表面线性表位,而抗体2E7、1C7则以识别PD-1蛋白表面立体表位为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PD-1蛋白线性化后,抗体3D1、2F6结合能力较强,抗体1C7次之,抗体2E7结合线性表位能力最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结论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成功预测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与抗原的结合表位,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
郝伟范冬梅袁向飞卢杨
关键词:抗原表位分子模拟技术
靶向CD123的重组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融合蛋白对白血病M07e细胞的杀伤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力达霉素(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CD+123 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靶向杀伤人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MO7e细胞的作用,用IC20浓度的IL-3-LDM及LDM分别与MO7e靶细胞培养后,利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染色经流式细胞分选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LDM、IL-3-LDM对MO7e细胞的IC50分别为116、50 pmol/L。经IC20浓度的IL-3-LDM(12 pmol/L)融合蛋白与LDM(30 pmol/L)分别处理MO7e细胞后,在24、48、72 h分别检测到细胞凋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IL-3-LDM组分别为26.1 %、59.3 %和62.1 %,LDM组分别为34.4 %、43.3 %和55.2 %),且细胞在处理48和72 h后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现象,与没有靶向的LDM药物作用机制一致。结论 IL-3-LDM融合蛋白作用机制与LDM一致,通过引起细胞G2/M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进而死亡,证明IL-3靶向作用及其携带的高效药物LDM杀伤作用的有效性。
张砚君李真真胡蕴慧袁向飞范冬梅齐怀丰高雪孙长海苗庆芳甄永苏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力达霉素白细胞介素-3白血病
Ras/MAPK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互作用被引量:29
2006年
Ras/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是膜受体信号向细胞内转导的重要途径,它们调节着细胞凋亡、生长以及一些重要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不同的细胞分化时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PI3K/Akt通路和Ras/MAPK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十分明显地表现在这两条通路的不同阶段,这些为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新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现将PI3K/Akt和Ras/MAPK通路及其相互作用综述如下。
袁向飞陆敏
关键词:PI3K/AKT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