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东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7篇免疫
  • 6篇胃癌
  • 6篇细胞
  • 6篇肠癌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癌组织
  • 5篇大肠
  • 5篇大肠癌
  • 4篇结肠
  • 4篇溃疡
  • 4篇肠肿瘤
  • 3篇蛋白
  • 3篇直肠
  • 3篇结肠炎
  • 3篇结直肠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机构

  • 34篇延安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解放军第三二...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袁东红
  • 17篇孟存英
  • 9篇史盛梅
  • 8篇冯义朝
  • 8篇刘杰
  • 7篇王芳
  • 6篇马莹
  • 5篇戴光荣
  • 5篇谢华红
  • 5篇谭玉娥
  • 5篇王燕
  • 4篇杨利萍
  • 4篇刘琰
  • 3篇韩文
  • 3篇王会丰
  • 3篇刘鑫
  • 3篇马东瑞
  • 3篇宋久刚
  • 3篇张欣
  • 2篇陈延平

传媒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74例临床分析
2006年
孟存英陈延平袁东红
关键词:UC肠外表现
人核糖体蛋白S15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人核糖体蛋白S15a(RPS15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取自82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利用RPS15a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检测RPS15a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PS15a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中为72.0%(59/8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40.2%(33/8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P<0.05);在浆膜浸润大肠癌组织中为80.8%(42/52),在无浆膜浸润大肠癌组织中为56.7%(17/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8.3%(21/36),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82.6%(38/4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P<0.05)。结论RPS15a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RPS15a基因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孟存英袁东红王映梅王燕张欣刘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Th2类细胞因子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检测肝病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25例)血清IL-4、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肝病患者血清中IL-4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肝病患者vs正常对照,IL-4,t=3.19,P<0.01;肝病患者vs正常对照,IL-6,t=3.26,P<0.01;),但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和正常人的IL-10水平均低,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IL-4和IL-6水平对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马东瑞王燕袁东红冯义朝刘杰
关键词:乙肝病毒肝病细胞因子
食管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量与食管癌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负性筛选策略,用红细胞裂解液和Mitenyi免疫磁珠分步分别去除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样本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富集上皮来源的稀有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循环肿瘤细胞。分析术前循环肿瘤细胞检出阳性水平与临床各病理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阳性水平与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N分期)、p-TNM分期、原发性肿瘤侵犯程度(T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无密切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数量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恶化程度,可作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袁东红王芳陈雪梅
关键词:食管鳞癌循环肿瘤细胞
大肠癌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的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和预期生存率低,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大肠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分别居恶性肿瘤第3位、第4位[1]。尽管粪隐血试验(FOBT)、结肠镜等传统筛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但因FOBT的漏诊率较高,结肠镜为有创性检查,且穿孔等并发症多,使无创粪便脱落细胞技术得以推广,其脱落细胞提取程序复杂繁琐,结果受多因素影响。
安太马莹刘琰袁东红史盛梅孟存英张治星张金强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镜
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及死亡与肠道通透性实验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及死亡与肠道通透性实验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2014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高效液相色谱(HPLC)示差法检测并计算LMR比值(IP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PS结合蛋白(LBP),IL-6,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并发感染和死亡情况。Spearman's rho分析IP指数相关因素,ROC曲线、Kaplan-Meiser曲线、Cox回归分析与肝硬化感染及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40例(83.3%)]患者IP指数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25%)](x^2=19.006,P=0.001)。Spearman's rho分析IP指数与清蛋白,IL-6,INR,胆红素、Child-Pugh(CTP)评分密切相关(r_s=-0.339~0.485,P均<0.05)。20例(41.7%)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肝硬化无感染患者腹腔积液(14),CTP评分[9(5~14)],MELD评分[12(7~27],IL-6[40(10~1 200)pg/ml],I-FABP[1 160(800 8 600)pg/ml]与并发感染患者[18,10(7~14),17(9~25),60(10~1 800)pg/ml,4 130(1 520~8 06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00,Z=-3.310~2.160,P均<0.05)。COX回归分析MELD>9、腹腔积液和I-FABP>1728pg/ml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及死亡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虽然肝硬化患者IP指数显著增加,但IP指数与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及死亡无关。
薛顺和袁东红王芳戴光荣
关键词:肠道通透性肝硬化
西酞普兰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
袁东红郝婷婷刘鑫王兴宁孟存英
内镜指数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缺乏可明确评估CD病情进展的标准,各内镜指数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仅限于单一指标。目的:探讨内镜指数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CD患者60例,以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以CECDAI评分、CDAI评分、Lewis评分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并分析其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CD组CRP、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CECDAI评分组间CDAI评分和Lew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P<0.05;F=22.64,P<0.05)。不同CDAI评分组之间CEC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P<0.05)。不同Lewis评分组之间CEC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P<0.05)。CD患者CECDAI评分与CDAI评分、Lewis评分、CRP、ESR呈正相关(P<0.05);CDAI评分与CRP、ESR呈正相关(P<0.05);与Lewis评分无关(P>0.05);Lewis评分与CRP、ESR无关(P>0.05)。结论:CECDAI评分、CDAI评分、Lewis评分、CRP、ESR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可联合用于评估CD疾病活动度。
薛顺和袁东红王芳
关键词:CROHN病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质血沉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能否作为一个新的肝癌预警分子。方法肝癌及癌旁组织取自160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PC3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GPC3表达与患者性别(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50岁102例,>50岁58例)、血清HBsAg(阳性102例,阴性58例)、甲胎蛋白(<300μg/L61例,≥300μg/L99例)、肿瘤大小(直径≤5cm104例,>5cm56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48例,中分化55例,低分化57例)的关系。结果GPC3表达阳性率肝癌组织为74.4%(119/160),癌旁组织为43.8%(70/160),肝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7.21,P<0.05)。GPC3表达与血清HBsAg、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GPC3表达阳性率血清HBsAg阳性者为79.4%(81/102),阴性者为65.5%(38/58,P<0.05);肿瘤直径≤5cm者为69.2%(72/104),>5cm者为83.9%(47/56,P<0.05);肿瘤组织高分化者为60.4%(29/48),中分化者为80.0%(44/55),低分化者为80.7%(46/57),高分化组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织(P<0.05)。结论GPC3可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肝癌的预警分子。
袁东红王燕谢华红孟存英杨利萍宋久刚刘杰
关键词:肝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肠道黏膜保护剂与抗生素联合干预对腹泻预后的改善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对腹泻患者进行肠道黏膜保护剂与抗生素联合干预对其预后的改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因腹泻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患者100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50)和实验组(B组,n=50)。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以及甲硝唑。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改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思密达联合甲硝唑治疗组(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平均止泻时间为(46.2±9.47)h,明显小于A组的平均止泻时间(84.5±14.63)h,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P<0.05)。B组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2%,A组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为66%,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肠道黏膜保护剂与抗生素联合干预对腹泻预后改善作用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东红王芳薛顺和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思密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