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洁
- 作品数:293 被引量:1,34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肝移植术中的输血问题被引量:8
- 2007年
- 蔡常洁
- 关键词:输血量肝移植术终末期肝病凝血机制异常肝移植手术术中出血量
- 肝移植术中超声检查对肝动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超声 (IOUS)对肝动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肝移植受者施行IOUS检查 ,以峰值速度 (HAV) >4 0cm/s和阻力指数 (RI) >0 5为正常肝动脉的标准。结果 共施行 2 7例次IOUS检查 ,其中检查阳性 (HAV <4 0cm/s或RI <0 5 ) 7例次 ,经 0 5 %普鲁卡因浸泡 ,解除血管痉挛或再次吻合后 ,仍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的 3例中术后出现HAT和HAS各 1例 ,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肝动脉并发症。IOUS对动脉并发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 10 0 % (2 / 2 )、96 % (2 4 / 2 5 )、6 6 7% (2 / 3)和 10 0 % (2 4 / 2 4 )。结论 IOUS对肝动脉并发症较高的诊断价值 ,吻合后肝动脉RI应大于 0 5 ,HAV应大于 4 0cm/s ,对于RI <0 5 ,HAV<4 0cm/s的病例在排除动脉扭曲成角和解除血管痉挛后仍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应重新吻合肝动脉。
- 杨扬陈规划谢晓燕蔡常洁陆敏强李梅娣黄蓓
- 关键词:肝移植术中诊断超声检查肝动脉并发症血管痉挛
- 血清降钙素原及其他感染指标在外科重症患者发生脓毒症时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对于外科重症患者出现感染时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危重病患者共77例,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PCT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的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分析结果,PC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49、0.657、0.640、0.656,PCT以0.52μg/L为截点诊断外科重症患者脓毒症的性能最高,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2.3%,Youden指数为0.884。结论 PCT对于诊断外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时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脓毒症特异性较高的感染指标,并且能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
- 郑东华陈丽谢文峰陈雪霞丁玉伟杨春华蔡常洁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脓毒症
- 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
- 童荔胡晓光蔡常洁
-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氧动力学和血乳酸的临床评估作用被引量:37
- 2000年
- 目的 评估创伤后失血性休克重症病人的复苏指标。方法 前瞻法临床研究 1995年 1月至 1999年1月期间 ,进入外科重症加强医疗病区 (SICU)的连续 41例创伤后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对所有病例常规采用止血、扩充血容量、儿茶酚胺类药物、稳定内环境等复苏措施 ,测定初始、12、2 4、48、72h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血乳酸变化以及 2 4h内APACHEⅡ评分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资料。结果 (1)存活组 34例 (83 % ) ,死亡组 7例(17% ) ,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2 )从第二个 2 4小时开始 ,存活组CI、DO2 I、VO2 I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 (3)两组病人第一个 12小时的血乳酸均高于正常水平 ,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存活组第一个 12小时开始降低 ,2 4小时至正常水平 ,与死亡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死亡组至 72小时仍显著保持高于正常血乳酸水平。 (4 )SvO2 在 2 4小时两组显示出显著差异 ,存活组显著高于死亡组 (P <0 0 5 )。 (5 )存活组MAP、CVP、PAWP的变化与死亡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6 )第一个 2 4小时的APACHEⅡ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乳酸、SvO2 与DO2 I可作为失血性休克的重症病人早期评估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 ,动态监测有较大意义。
- 管向东陈娟欧阳彬蔡常洁陈敏英黎丽芬林志华
- 关键词:氧动力学血乳酸
-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肝损伤状态犬体外膜式氧合模型的建立
- 2017年
- 目的在稳定的犬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肝损伤基础上,建立体外膜式氧合(ECMO)循环系统。方法 20只比格犬,首先采用缓慢颅内加压法诱导脑死亡,确认脑死亡后,放置ECMO动静脉插管,采用Pringle法,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60 min,造成DBCD肝损伤模型,连接ECMO建立循环系统。采集阻断前后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检测乳酸、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血糖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并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结果 20只犬脑死亡判定均成功。2只犬在建立肝损伤时,开放阻断钳后心跳骤停死亡,余18只均在DBCD肝损伤基础上成功建立ECMO循环系统,成功率为90.0%(18/20)。与阻断前比较,肝脏出现明显的缺血缺氧表现,乳酸浓度上升[(4.57±0.35)mmol/L vs(1.18±0.15)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P<0.001);ALT、AST、LDH浓度均上升[(400.40±15.13)U/L vs(27.40±1.98)U/L,(444.75±19.65)U/L vs(25.40±0.98)U/L,(274.00±19.54)U/L vs(55.17±6.26)U/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5、21.32、10.67,P均<0.001);TNF-α、IL-6浓度也均升高[(29.23±1.85)pg/ml vs(8.37±1.30)pg/ml,(5.54±1.11)pg/ml vs(2.25±0.81)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P<0.001;t=2.39,P=0.03)。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脑心双死亡肝损伤状态下ECMO循环系统动物模型,为DBCD肝损伤ECMO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 朱艳平曹璐姚纪友唐云华胡晓光蔡常洁童荔
- 关键词:肝损伤体外膜肺氧合动物模型
- 原位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2例患者发生弥漫性脑病,发生率为15.41%;平均发生时间在术后(8.4±4.3)d。高龄、术前高胆红素坦率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68例患者痊愈,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弥漫性脑病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 易述红许赤陆敏强蔡常洁杨扬李华易慧敏汪根树赵辉李敏如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脑病并发症
- 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总结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 1个月存活率 75 % (3/ 4) ,超过 3个月存活率为 5 0 % (2 / 4)。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不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
- 钱叶本陈规划何晓顺朱晓峰陆敏强蔡常洁王国栋杨扬黄洁夫
- 关键词: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肝移植禁忌证
-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附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6月我科所进行的 31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 5例病人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发生率为 16 1% ,其中 1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其余 4例为无临床症状的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4例治愈 ,1例死亡。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为 3 2 %。结论 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测试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检测手段。应重视术前供受体、术后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监测 ,慎用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更昔洛韦能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
- 陆敏强陈规划何晓顺朱晓峰蔡常洁王国栋杨扬黄洁夫
- 关键词:肝移植
- 冬凌草甲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Bcl-2及端粒酶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Bc l-2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8,16,24,32μmol.L-1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W estern b lot观察Bc l-2,Bax表达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可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发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60 h后,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Bc 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同时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冬凌草甲素在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发生细胞凋亡过程中,能降低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同时抗凋亡蛋白Bc l-2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
- 张俊峰陈规划陆敏强李华蔡常洁杨扬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肝癌细胞凋亡BCL-2BAX端粒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