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综合征
  • 6篇电图
  • 5篇定量药物脑电...
  • 5篇药物
  • 5篇睡眠
  • 5篇睡眠呼吸
  • 5篇睡眠呼吸暂停
  • 5篇通气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疼痛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睡眠
  • 4篇阻塞性睡眠呼...
  • 4篇阻塞性睡眠呼...
  • 4篇内皮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27篇蔡伟
  • 9篇张秀伟
  • 6篇晋发
  • 6篇张希龙
  • 6篇苏珍
  • 5篇戴体俊
  • 4篇左文山
  • 4篇张玮
  • 4篇张郁青
  • 4篇袁斌斌
  • 4篇徐勇
  • 3篇卫任龙
  • 3篇杨健
  • 3篇郭振峰
  • 3篇李金玉
  • 3篇于一帆
  • 3篇张铁强
  • 2篇袁力勇
  • 2篇罗英饰
  • 2篇曾因明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76.82%,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3年生存率,肿瘤直径<5 cm患者为82.35%、TNM IA-B期患者为91.89%、脉管神经未受侵患者为81.82%、0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为94.44%,与肿瘤直径>10 cm、TNM IV期、脉管神经受侵、淋巴转移>10个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神经受侵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判断依据,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何泽民蔡伟
关键词:胃癌预后因素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差异。方法:依据病史、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4组,其中冠心病患者3组,共4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患者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AMI组)患者13例(发病24h内),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4组患者以及3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133+/VEGFR-2+双标记阳性确定。结果:SAP组[(0.043±0.043)%]、UA组[(0.014±0.018)%]、STEAMI组[(0.040±0.036)%]外周血中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11±0.078)%](P均<0.01)。其中,UA组不仅明显低于SAP组(P<0.05),而且较STEAMI组有下降趋势(P=0.11),SAP组与STEAMI组间EPCs占PBMNC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较正常人减少,其数量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提示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
罗英饰郭振峰袁斌斌张铁强蔡伟卫任龙布艾加尔李新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
睡眠呼吸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状况。方法:对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 scale,ESS)评分≥10、夜间氧减饱和度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5的门诊及住院稳定期286例COP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监测,比较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肺功能及睡眠监测相关指标。结果:住院COPD患者与门诊的COPD患者相比,体重指数(BMI)、脉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SIT90)、夜间平均脉氧饱和度(meanSpO2)、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Sp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等指标显著偏低(P<0.05)。COPD合并OSAHS(即重叠综合征)患者的AHI、meanSpO2也显著低于单纯OSAHS患者(P<0.05)。结论:OSAHS程度在住院的COPD患者较门诊COPD患者更为严重。合并OSAHS可能是COPD加重的一个因素。
张秀伟晋发蔡伟张郁青李红梅张希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紊乱
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定量药物脑电图α1频段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相同镇静程度下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pharma-CO—EEG,QPEEG)a1频段的影响。方法40例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ng/mL);II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4ng/mL)。两组均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5~55范围内。分别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rain(T2)及切皮后1min(T3)时的BIS、HR、MAP及QPEEG。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Ot1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MAP都降低,HR减慢,大多数脑区Or.1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T1相比,T2时I、Ⅱ组MAP、HR均升高(P〈o.05),a1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时I组MAP、HR、a1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升高(P〈0.05),Ⅱ组MAP、HR、a1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镇静程度下,QPEEGoa1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增加与伤害反应密切相关。QPEEGd1频段有望成为反映疼痛的有效指标。
苏珍蔡伟戴体俊刘海林张志捷李金玉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定量药物脑电图BIS
脉冲冲洗术在开放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脉冲冲洗技术在开放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3例行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用脉冲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倾倒冲洗,比较两组愈合程度、二次清创率、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术后拆线时间。结果实验组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48小时伤口渗出液细菌培养数、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少于对照组,拆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脉冲冲洗器在开放性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但对周围组织的愈合没有促进作用。
蔡伟徐勇于一帆左文山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福多司坦联合常规降压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福多司坦对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5名正常人群以及120名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除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处理外,同时给予福多司坦治疗2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及常规降压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miniSpO_2),炎性因子ICAM-1、VCAM-1、P选择素、E选择素、IL-8、TNF-α、HS-CRP变化情况,并将患者的以上指标与正常人群组比较。结果: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MT、PMV均高于正常人,以及ICAM-1、VCAM-1、P选择素、IL-8、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均明显高于常人。联合治疗后,治疗组血压得到改善,AHI下降、miniSpO_2升高,ICAM-1、VCAM-1、P选择素、IL-8、TNF-α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福多司坦联合常规降压药治疗OSAS合并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晋发刘剑南张秀伟蔡伟张郁青张玮杨健陆甘张希龙
关键词:高血压炎症因子
疼痛程度与定量药物脑电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并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采集脑电信号,直至患者无痛或出院。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各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疼痛可引起脑电的显著改变:大多数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左额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两额及左顶、枕区的α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以及左顶、颞区β波活动增加(P〈0.05)。其中重度疼痛组α1频段功率百分比低于中度、轻度疼痛和无痛组(P〈0.05),中度疼痛组低于轻度疼痛和无痛组(P〈0.05),表明疼痛越强,α1频段功率百分比越低(r=-0.83,P〈0.01)。结论疼痛引起了脑电的显著改变,其中α1频段功率百分比的降低与疼痛强度相关性最好,提示α1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反映疼痛程度的指标。
苏珍蔡伟戴体俊李金玉
关键词:疼痛定量药物脑电图视觉模拟评分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2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改善,症状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ECG)中NST及ΣS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罗英饰郭振峰袁斌斌张铁强蔡伟卫任龙布艾加尔李新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左卡尼汀临床症状心电图
模拟诊疗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模拟诊疗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名留学生随机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6名)进行模拟诊疗教学,对照组17名学生进行常规实习。通过填写评价单和相关的临床能力测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参与模拟诊疗教学的留学生均希望在各科实习中多采用此方法。在临床能力测试方面,试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22.16±2.17)vs.(20.33±2.03)]、体格检查[(23.05±1.79)vs.(19.78±2.05)]及回答问题[(23.50±1.47)vs.(19.56±1.9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病历书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高仿真的模拟诊疗教学手段,弥补了留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充分接触患者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职业素养。
张磊袁斌斌蔡伟李新
关键词:模拟诊疗留学生心血管内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的OSAS患者60例,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20例,另选对照组20例。对其中OSAS组中40例中重度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炎症因子(IL-18、TNF-α、hs-CRP、ICAM-1、V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的差异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OSAS组的血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OSAS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血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IM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ba PWV呈正相关(P<0.01),与最低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呈负相关(P<0.01)。CPAP治疗后OSAS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IMT以及ba PWV均有下降。结论 OSAS患者颈动脉IMT增厚、ba PWV增快与血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显著相关。血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能与OSAS相关的炎症反应有关。CPAP治疗能够改善患者AHI以及Sp O2,降低血炎症因子水平。
蔡伟张秀伟杨健晋发朱文艳张玮张希龙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炎症因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