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春雷

作品数:37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软骨
  • 10篇骨髓基质
  • 9篇细胞
  • 8篇基质
  • 7篇软骨细胞
  • 7篇骨髓
  • 7篇骨细胞
  • 6篇骨组织
  • 6篇干细胞
  • 5篇软骨组织
  • 5篇基质细胞
  • 5篇共培养
  • 5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自体
  • 4篇外科
  • 4篇细胞共培养
  • 4篇基因
  • 4篇畸形
  • 4篇分化
  • 4篇BMSC

机构

  • 28篇潍坊医学院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单县中心医院
  • 1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35篇苗春雷
  • 21篇唐胜建
  • 11篇牟少春
  • 9篇周广东
  • 9篇曹谊林
  • 9篇梁晓琴
  • 8篇崔磊
  • 8篇刘伟
  • 6篇刘天一
  • 5篇杨彪炳
  • 4篇王晓云
  • 3篇刘方军
  • 3篇高涛
  • 3篇张伟
  • 3篇吴军
  • 2篇刘德莉
  • 2篇白南
  • 2篇陈付国
  • 2篇魏娴
  • 2篇翟朝晖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7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裸鼠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在裸鼠体内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从SD大鼠中分别分离出BMSC和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BMSCs诱导液从第2代开始进行诱导分化,7天后取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表达。SD大鼠BMSCs与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7:3)混匀,取5.0×107个混合细胞/ml的各组细胞悬液接种至壳聚糖生物材料,体外培养一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相同数量的单纯软骨细胞或BMSCs同样方法植入,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1.5×107个软骨细胞同样植入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各组均8周后取材检测。结果:经诱导后的大鼠BMSCs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mRNA呈阳性表达;混合细胞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表达;BMSCs组仅形成了纤维性组织;低浓度软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软骨。结论:软骨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软骨形成的微环境,诱导BMSCs在裸鼠体内向软骨组织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
苗春雷牟少春梁晓琴周广东唐胜建
关键词:软骨细胞软骨分化软骨形成
两性畸形性别定位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梁晓琴唐胜建马福顺綦慧敏苗春雷刘兴龙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外科学中整形外科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课题。性别畸形是一类十分复杂的疾患。由于性别畸形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很难在青春发育期前作出明确诊断并对其以后的性发育情况作出准确的估计。青春期后染色体性别与表型性别往往...
关键词:
关键词:整形外科治疗解剖学
TGF-β_1、IGF-I和地塞米松诱导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材料上,7 d后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和体外培养,未诱导组作为平行对照。4周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体外诱导培养4周后,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光滑,质地柔韧,保持原大小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软骨陷窝,并分布有Ⅱ型胶原及聚合蛋白多糖(GAG);8周时外观灰白色,较坚硬,软骨陷窝更为明显,并连接成片,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有更多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对照组细胞材料复合物逐渐收缩,8周时直径仅约2 mm大小,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可以体外诱导BMSCs在三维支架上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刘天一周广东苗春雷陈付国魏娴殷德明曹颖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
单侧唇裂矫正术后继发畸形的个性化整复
2010年
目的 探讨唇裂一期手术后继发鼻部及口唇畸形的联合矫治方法.方法 对28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部及口唇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结果 282例患者中,除去6例唇部感染切口裂开,2例鼻假体张力过大取出,3例唇红切迹纠正不明显而再次修复外,271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唇裂术后继发鼻部和口唇畸形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修复技术没有固定模式,选择何种修复方法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但在术式的选择上应以简单易行、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改善明显为基本原则.
孙树栋刘俊牟少春唐胜建苗春雷
关键词:唇裂个性化治疗
自体脂肪移植在眼周年轻化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恢复眼周软组织容积、改善眼周老化的应用和技巧。方法采用经脐切口的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脂肪经多次清洗后采用多点、多层次、多隧道、少量注射的方法均匀注射于眼周区域。结果 32例进行眼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经过1~3次自体脂肪注射填充,外观改善明显,无栓塞、感染、坏死、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眼周年轻化效果,经脐切口的自体脂肪吸脂术美观度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周陆陆高涛李亚玲李孟姣苗春雷
关键词:自体脂肪
直视下自体软骨-硅胶复合体移植重塑鼻外形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总结应用软骨修整及软组织修剪联合自体软骨-硅胶复合体移植重塑鼻外形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7月,对36例鼻外形不良患者采用鼻尖皮下软组织修剪、鼻翼软骨修整、自体软骨移植及软骨-硅胶复合体植入重塑鼻外形。其中男3例,女33例;年龄18~36岁,平均23岁。鼻尖肥大、圆钝20例,鼻尖低平10例,鼻孔轻度外露2例,整个外鼻偏小伴鼻尖相对肥大4例。其中8例为二次手术。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软骨供区无变形。鼻尖外形精巧、结构清晰、颜色及手感满意,无假体外露、鼻尖皮肤发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5个月,移植组织部分吸收回缩后鼻尖外形良好。术后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鼻尖矫正度3~8mm,平均5mm,患者对鼻外形满意。结论软骨修整及软组织修剪联合自体软骨-硅胶复合体移植鼻整形术对鼻尖低平、肥大、圆钝、短鼻等手术效果肯定,手术操作简便,术后鼻外形满意。
韩小波梁晓琴苗春雷杨彪炳牟少春翟朝晖李莉张宝艳张伟唐胜建
关键词:自体软骨移植硅胶假体鼻尖
应用GFP标记技术示踪裸鼠体内组织工程化骨的形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与转归。方法 用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FP-RV)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将其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和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检测功能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GFP进行示踪观察。结果 8周后,大体可见组织工程化新骨形成,组织学示新生骨小梁围绕材料孔隙生成,AKP染色和OCN免疫组化结果阳性,并可见新生组织内有呈绿色的GFP标记细胞,β-TCP部分降解。结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学结构与松质骨小梁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证实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形成来源于供体细胞。
袁捷刘德莉周广东苗春雷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Β-磷酸三钙供体细胞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苗春雷周广东刘天一王晓云崔磊刘伟唐胜建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共培养软骨缺损
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猪膝关节非负重区软骨与骨复合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5
2004年
目的 探讨猪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复合聚羟基乙酸 /聚乳酸(PGA/PLA)支架修复关节软骨与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杂交猪 18只 ,抽取股骨骨髓 ,体外培养、扩增BMSC并分别经地塞米松诱导 (A组 )或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联合诱导 (B组 ) ,以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其软骨分化表型。其中有 2只猪部分BMSC经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转染标记。诱导后的细胞分别接种到PGA/PLA支架 ,体外培养 1周后植入猪自体股骨下端非负重面软骨及骨复合缺损处 ,单纯支架植入 (C组 )及空白不处理 (D组 )作为对照。上述动物分别于 3( 6只 )、6 ( 10只 )个月时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修复结果分级、组织学检查、葡糖氨基聚糖 (GAG)含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测定。含GFP标记细胞的 2只猪 7个月时取材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植入细胞的分布。结果 诱导后BMSC均能表达软骨特征性的Ⅱ型胶原与聚集蛋白聚糖 (aggrecan) ,两组细胞均与支架材料黏附良好。术后大体观察与组织学检查显示 :A组缺损以不完全修复为主 ,多数缺损软骨修复不良 ,而骨缺损基本修复 ,组织学主要为纤维性软骨及松质骨 ;B组缺损以完全修复为主 ,组织学表现为透明软骨及松质骨 ,少部分标本修复组织中含有纤维?
周广东王晓云苗春雷刘天一祝联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修复膝关节BMSC荧光抗体技术
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猪BMSCs与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6∶4或7∶3)混匀,取2.5×107个混合细胞悬浮于0.5ml30%Pluronic溶液后注射到裸鼠皮下(n=6)。相同数量的单纯软骨细胞或BMSCs同样方法注射,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0.75×107个软骨细胞同样注射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各组均8周后取材检测。结果混合细胞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表达。两组新生软骨糖胺多糖(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混合组平均湿重分别为(320±48)mg和(294±37)mg,均达到阳性对照组70%以上。BMSCs组仅形成了纤维性组织,低浓度软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软骨,但新生软骨平均湿重低于阳性对照的3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软骨细胞能诱导BMSCs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
周广东王晓云刘天一苗春雷吕晓杰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形成骨髓基质细胞BMSC混合细胞软骨组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