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显静

作品数:121 被引量:48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文化科学
  • 17篇哲学宗教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环境保护
  • 13篇基因
  • 12篇转基因
  • 9篇环境问题
  • 8篇生态
  • 8篇转基因技术
  • 7篇哲学
  • 7篇伦理
  • 6篇政治
  • 6篇物种
  • 5篇生态文明
  • 5篇生态学
  • 5篇生态政治
  • 5篇实在论
  • 4篇道德
  • 4篇社会
  • 4篇生态环境
  • 4篇科学哲学
  • 4篇科学主义
  • 4篇环境伦理

机构

  • 7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山西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市长城企...
  • 1篇文学院

作者

  • 115篇肖显静
  • 10篇陆群峰
  • 3篇佟大伟
  • 2篇林祥磊
  • 2篇郭贵春
  • 2篇赵伟
  • 1篇吴戎
  • 1篇范祥东
  • 1篇骆世明
  • 1篇丁云云
  • 1篇章家恩
  • 1篇毕丞
  • 1篇屈璐璐
  • 1篇彭新宇
  • 1篇杨淑华
  • 1篇冉鸿燕
  • 1篇李文耀
  • 1篇蒋高明
  • 1篇胡志强
  • 1篇杨淑华

传媒

  • 7篇科学技术与辩...
  • 6篇自然辩证法研...
  • 5篇中国科技论坛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科学技术哲学...
  • 4篇自然辩证法通...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晋阳学刊
  • 3篇绿叶
  • 2篇环境教育
  • 2篇新视野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伦理学研究
  • 2篇科普研究
  • 2篇工程研究(跨...
  • 2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科学与无神论
  • 1篇学习与探索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吗?被引量:4
2003年
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但是,如果我们考察近现代科学所依据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联,就会发现,上述结论的获得并不是必然的。而且,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复杂性现象,而这样的复杂性不可还原为简单性,所以,就不能说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至于自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肖显静
关键词:方法论
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争论研究——基于核心群体网络争论文本的计量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争论过程中核心群体网络争论文本发布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1)争论于2010年3月达到高潮,之后趋于平稳;除政府官员外,其他各核心群体一直跟进网络争论。(2)核心群体网络争论主题有四个:主题1——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主题2——粮食安全和主权安全;主题3——主体资格;主题4——利益倾向。对争论主题聚焦最多的是主题1,其次是主题2,再次是主题4,最后是主题3;主题1和2以及主题1、2、4作为组合被核心群体较多聚焦,其次是主题1和3组合以及主题1和4组合,其他主题组合被很少聚焦,主题3和4不被作为组合使用。(3)转基因产业科学家、新语丝网友、政府官员持赞成态度,形成一个争论联盟;环保人士、科学文化人、绿色和平(中国)、乌有之乡网友持反对态度,形成另外一个争论联盟;其他领域科学家总体持赞成态度,但也有一部分成员持反对态度,情况较为复杂。(4)在争论过程中,上述两个争论联盟相互转载网络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而且他们也有选择地从其他领域科学家那里转载网络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以上各核心群体都从相关媒体转载大量持相同态度的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5)核心群体网络争论反驳型文本数相较于辩护型的文本要多得多,这表明本次争论的对抗性总体而言是很强的;政府官员和绿色和平(中国)辩护型的原创文本数相较于反驳型的文本数多得多,表明这两个群体并不热衷于直接参与争论。
肖显静张娇龙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
北京市二氧化碳气体减排的科学技术选择——基于能源活动领域CO2排放现状及相关规划方案
研究显示,二氧化碳是北京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而能源活动领域又是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分析北京市能源活动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排放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现有规划方案,提出适合北京市能源活动领域二氧化碳减排的科学技术...
佟大伟肖显静
关键词:能源消耗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文献传递
社会思维学的构想──兼与曾杰同志商榷
1996年
社会思维学的构想──兼与曾杰同志商榷肖显静自从钱学森同志倡导建立社会思维学这门学科以来,很多同志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工作。曾杰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近几年,他在《求是学刊》、《学术交流》。《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组相关文章,对社会思维学的基本概念...
肖显静
关键词:社会思维学群体思维创造性思维主体思维社会心理相互作用
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现代性反思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在现代性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为了顺利实施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反思、扬弃和重建现代性。我们应借鉴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性,借鉴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来扬弃、吸收以及重构现代性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肖显静
关键词:现代性观念后现代主义
走向“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被引量:8
2017年
"古代科学传统"(第一种科学)虽然可能暂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最终也不能保护环境。近现代科学("第二种科学")的"建构"(包括实验室"事实建构"和数学抽象的"理论建构")与"规训"(包括实验室认识过程中的"规训"和科学应用过程中的"规训"),是近现代科学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试图通过发展"第二种科学"来解决环境问题是行不通的。要解决科学应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变革近现代科学的"建构"和"规训"性质,让科学"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大力发展直接"面向"自然、对自然自身展开研究的"地方性科学"("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改近现代科学"人类中心主义"的旨归,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保护环境。
肖显静
关键词:环保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概括分析了鼓励式的、禁止式的、允许式的、预警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的特征;结合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与收益评价,探讨了各种模式的政策合理性。得出:鼓励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只考虑转基因作物的收益,无视其存在的环境风险,潜存着较大的风险;禁止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在防范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同时,把其收益也完全放弃了,是过犹不及的;允许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没有意识到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特殊性,不能事后补救;预警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在有效应对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同时,取得转基因作物收益,能够兼顾风险与收益。由此,鼓励式的、禁止式的、允许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是不合理的,而预警式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是合理的。
肖显静陆群峰
弘扬科学精神价值 坚决反对伪科学被引量:2
2000年
李文耀肖显静
关键词:弘扬科学伪科学科学知识体系
科技风险媒体报道缺失概析被引量:3
2012年
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科技风险媒体报道案例,概括分析得出现阶段媒体科技风险报道存在诸多欠缺:选题方面——选择性比例失衡,受事件驱动和危机驱动;架构方面——扩大争议,建构冲突;信源方面——专家、政府主导;内容方面——不准确性、祛情境化和忽视"事实"之"真相";语言方面——走向极端,诉诸恐慌;立场方面——科学主义、国家利己主义等。
肖显静屈璐璐
关键词:媒体报道立场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基于生物完整性的视角被引量:19
2016年
生物物种的完整性不同于生物个体基因的完整性,它是同一物种中的成员所共有的基因组的完整性,代表物种的本质。人类有责任维护物种的完整性,以保持物种的特异性。异源转基因技术违背了生物物种的完整性,应伦理地拒斥;而同源转基因技术一般没有损害生物物种的完整性,可伦理地接受;基因内修饰技术(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损害生物物种的完整性,需具体分析。相对于转基因技术生物物种完整性损害的伦理拒斥,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个体的肉体和精神完整性以及基因完整性损害的伦理拒斥,要弱一些。转基因技术生物完整性损害的伦理评价,应结合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单纯出于人类眼前的、狭隘的、非根本的利益而应用转基因技术,并造成生物完整性的损害,应受到更多的伦理拒斥。
肖显静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生物完整性环境伦理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