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绂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主题

  • 5篇诗歌
  • 4篇冯至
  • 3篇内在逻辑
  • 3篇逻辑
  • 2篇新诗
  • 2篇信仰
  • 2篇演进
  • 2篇演进模式
  • 2篇早期诗歌
  • 2篇文学
  • 2篇新编
  • 2篇境界
  • 2篇境界论
  • 2篇故事
  • 2篇故事新编
  • 2篇百年新诗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大众传媒时代
  • 1篇信仰问题

机构

  • 8篇贵州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罗绂文
  • 1篇李本东
  • 1篇张军
  • 1篇朱彬彬
  • 1篇邓海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
本文以“人生在世”与“哲学何为”为切入点,对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核心内容“情本体”思想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有三:一、在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总体框架下梳理“情本体”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理路;二、在中西哲学视...
罗绂文
关键词:情本体
文献传递
试论图像意识的发生与内在逻辑关系——以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的“图像”理论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图像学研究是近年来西方视觉文化研究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主要研究的关注点是艺术史绘画"图像"和当下我们读图时代中的各种视觉"图像",而对"图像"哲学考察并不太多。本文从现象学哲学的角度试图厘清柏拉图、胡塞尔和英伽登对"图像"的来源与逻辑差异,认为柏拉图用神之"光"来遍照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视觉和灵魂中形成"像"与"象"(相)共同交织的"图像世界";胡塞尔则用主体意识之"意向性"来构造人之"图像意识"的三重结构;英伽登则在胡塞尔"图像意识"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为"表象"的"类似性"完善胡塞尔的"图像意识"的"摹像性",从而确定人在"图像意识"中能本质直观的"观相"行为。
罗绂文
庙会——民间影戏传播的重镇被引量:1
2007年
庙会是一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民间影戏传播的载体多样,但庙会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庙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也为影戏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张军罗绂文
关键词:庙会
论埃德加·爱伦·坡小说的魔性审美及其文化根源
2012年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文本世界里总是弥漫着恐怖与怪异相混合的魔鬼气息,而魔鬼形象的塑造也贯穿他的整个小说创作的历程,这是学界所没有关注到的一点。埃德加·爱伦·坡小说艺术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最本源动力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魔性,这魔性以人类的原欲和原罪为基石。爱伦.坡的创作来源于他的自尊意识、纯粹艺术精神和魔性的书写传统,其小说中对魔性的阐释是为了张扬人性的光辉,他清醒地认识到魔性在本质上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纯粹的人性。
罗绂文
关键词:魔性
现代境界论研究的演进模式与内在逻辑
2013年
"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本己"人生在世"状态的精神体认,反映个人对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期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王国维首先将人生与审美之"真"相结合,实现了境界论的现代转化。冯友兰则以人对世界的"觉解"为中心建构人生"四境界"。唐君毅以"感通"为纽带将其进一步拓宽为既包罗万象又庞大繁复的"一心通九境"理论体系,最后化约在张世英以"灵明"沟通世界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中。
罗绂文
关键词:境界演进模式内在逻辑
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又极为普遍的人类活动,对于游戏的研究,在西方只有二百多年时间,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本文从人的审美生成——"人生在世";即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角度出发,结合"游戏"理论形成、发展和变化,对西方审美游戏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提出四种具体的模式,希望对有志于该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罗绂文
关键词:美学文化类型游戏理论审美文化
一个经典故事“新编”出来的精神意蕴——细读冯至叙事诗《蚕马》
2008年
本文以现代中国的传统价值信仰体系溃散历程和现代作家的"故事新编"为背景,通过对叙事诗《蚕马》的故事渊源追溯和详细分析,展现冯至独特"故事新编"的创作手法,以及隐藏"新编"之中的隐秘结构:试图重新回到传统经典寻找支撑自己灵魂的"少女",而这种努力最终不过仅仅成为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罗绂文
论现代境界论研究的演进模式与内在逻辑
本文认为'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本己'人生在世'状态的精神体认,反映着一个人对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期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王国维首先将人生与审美之'真'相结合起来实现了'境界'论...
罗绂文
关键词:文学思想史生命价值
文献传递
周建军诗歌中的乡土意识管窥——以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和《宛若莲花》为例
2008年
在四川实力型诗人周建军的诗歌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浓烈的乡土意识。诗人以凝视世界的歌吟,在灵动跳跃的韵律中勾勒了巴山蜀水的沧桑悠远,展现着乡土里人的纯朴与困窘;在"泥沙俱下、让人痛心"的时代,阐发着对乡土的忧思与眷恋,也刻录了乡间的变迁。本文将以其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和《宛若莲花》为文本研究对象,分别从其的乡土画卷、忧患意识和立体感三个方面,来展现其诗歌中的立体多姿的乡土的诗意画卷。
罗绂文朱彬彬
关键词:乡土意识忧患立体感
百年新诗的“新”与“旧”
2011年
在新诗近百年发展历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者都认为,新诗的诞生及其不断创新之路主要受到西方诗歌、文艺理论的直接冲击与影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诗歌现代化的惟一道路。
罗绂文
关键词:新诗西方诗歌创新之路文艺理论中国诗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