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勇

作品数:23 被引量:1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骨折
  • 5篇腰椎
  • 5篇内固定
  • 3篇胸腰椎
  • 3篇肱骨
  • 3篇疗效
  • 3篇近端
  • 3篇近期疗效
  • 3篇骨科
  • 3篇关节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胸腰椎骨折脱...
  • 2篇腰椎爆裂性骨...
  • 2篇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脱位
  • 2篇硬膜
  • 2篇肉瘤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骨

机构

  • 23篇南通大学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作者

  • 23篇祝勇
  • 13篇陈向东
  • 12篇朱鸣镝
  • 12篇王洪
  • 9篇曹涌
  • 8篇张烽
  • 8篇施红光
  • 7篇刘璠
  • 6篇王友华
  • 5篇张其恭
  • 5篇曹毅
  • 4篇姚登福
  • 4篇赵剑
  • 3篇吴信华
  • 3篇杨育生
  • 2篇周振宇
  • 2篇陶然
  • 2篇唐亮
  • 2篇张亚峰
  • 2篇刘雅克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测定大鼠股骨近端骨髓血流灌注功能及稳定性
2011年
背景:随着磁共振成像线圈的改进和新对比剂的使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测定大鼠骨髓血流灌注功能已成为可能。目的:建立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测定大鼠股骨近端骨髓血流灌注功能的方法,并观察其稳定性。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对比剂,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利用1.5T全身磁共振系统采集股骨近端骨髓的时间-信号强度数据。1周后重复测量1次。通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最大增强率和增强系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两次测量的最大增强率分别为(140.42±17.17)%和(136.57±13.87)%,增强系数分别为(3.81±0.17)%/s和(3.71±0.20)%/s,两次检测的最大增强率和增强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大鼠股骨近端骨髓血流灌注功能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张亚峰程琼祝勇刘璠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股骨骨髓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2例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腰椎峡部裂伴滑脱患者行后路切开Tenor内固定+减压+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植骨融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22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于术后4~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enderson标准,优良率达90.9%。结论:Tenor系统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能增加腰椎峡部裂伴滑脱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有效矫正滑脱。
杨育生张其恭施红光祝勇
关键词:TENOR内固定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后外侧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假关节形成
旋转加压推注法在经皮椎体成形和椎体后突成形术中的应用
<正>目的探讨旋转加压推注法在椎体成形和椎体后突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等疾病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术中注入骨水泥时,采用旋转加压法推注。
朱鸣镝张烽王洪陈向东祝勇曹涌
文献传递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对鼠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比较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与神经生长因子 (NGR)对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大鼠 72只随机分成 3组 ,即损伤对照组、EGF组、NGF组。分别于术后 2周、4周、6周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潜伏期、诱发电位、组织学检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各时间点 EGF组、NGF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EGF与 NGF之间无明显差异。潜伏期延迟率 EGF组、NGF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EGF组与 NGF组无明显差异。诱发恢复率 EGF、NGF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EGF组与NGF组间无显著差异。组织学检查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在 2周、4周时 EGF组、NGF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EGF组与 NGF组无显著差异。有髓纤维直径及截面积各时间点 EGF组与 NGF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EGF组与 NGF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超微结构观察 ,EGF组与 NGF组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 ,髓鞘厚度及髓鞘的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的 EGF与神经生长因子比较均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张烽陈向东王友华曹涌祝勇朱鸣镝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坐骨神经
脊髓损伤过程中NOS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施红光吴信华姚登福赵剑祝勇邱历伟吴玮刘番张其恭施公胜
本研究以大鼠为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鼠脊髓组织中NOS进行胞内定位;并以分子生物学手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了大鼠脊髓组织中NOS基因片段,同时以化学法检测了大鼠尾动脉血清及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清...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损伤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采用LPHP治疗62例老年(平均68.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5例,年龄62~77岁,平均70岁.女性17例,年龄60~71岁,平均67岁.根据Neer分型,单纯三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伴有肩关节脱位3例;单纯四部分骨折31例,四部分骨折伴有肩关节脱位5例.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牵引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无需剥离骨膜,将LPHP插入合适位置,骨折近远端分别用锁定及单皮质螺钉固定.若有肩袖损伤则同时给予修补.术后第1天始进行钟摆、前屈、外旋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开始力量训练.疗效评判采用Neer评分系统.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60例患者得到随访.53例无肩痛,7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85°~180°,平均155°;后伸65°~80°,平均70.5°;外展90°~120°,平均100°;内收30°~45°,平均40.5°;外旋40°~60°,平均55°;内旋60°~100°;平均90°,内旋时拇指能触及的椎体棘突高度为T11-T6,平均于T9水平.根据Neer评分,优43例,良12例,中5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1%,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0%.结论 LPHP对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尤其是骨折疏松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在保留肱骨头的内固定方法中,LPHP效果最为确切.
刘璠唐亮王友华曹毅曹涌祝勇王洪朱鸣镝陈向东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近期疗效老年性术后随访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评价Neer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4年1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21例肱骨近端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男5例,女16例;年龄64~76岁,平均70岁。根据AOMüller分型,C13例,C28例,C310例。手术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假体以后倾40°位植入,肩袖予以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d~6周,主要进行被动练习。第二阶段为术后第7~12周,X线片示大、小结节愈合的征象后,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第三阶段为术后第13~24周,恢复肩关节周围的肌力与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解剖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34.5个月(2.8年)。17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21例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115°,后伸42.5°,外展85°,内收32.5°,外旋40°,内旋50°。全组无脱位及半脱位。Neer评分优8例(>90分),良9例(80~90分),可3例(70~79分),差1例(<70分),优良率为80.9%,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微创技术、适当增大人工肱骨头后倾角度、可靠有效地重建肩袖、重视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刘璠唐亮茅天曹毅王友华赵剑朱鸣镝祝勇陈向东曹涌王洪
关键词:近期疗效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动作肩部肌肉
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动态改变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骨折不同阶段(3,6,12,24,48d)骨痂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动态变化。结果:VEGFmRNA在骨折后3d开始表达,24d达到高峰,其与β-actin表达量比值在骨折后3,6,12,24,48d分别为0.65±0.22,0.78±0.23,3.81±1.04,5.20±2.15,0.98±0.46,其中12d组、24d组与3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8d组与3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EGF参与调节骨折愈合的修复并可能在骨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施红光吴信华赵剑祝勇姚登福
关键词:骨折愈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内皮生长因子
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
<正>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植骨治疗2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13例、女7 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岁。按照AO脊柱骨折分...
王洪张烽陈向东曹涌朱鸣镝祝勇
文献传递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71岁,平均43岁。按照AO分型:C1型9例,C2型17例,C3型12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其中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21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者11例,肱三头肌内外侧人路者6例。5例由于骨折块粉碎严重,采用Ⅰ期自体髂骨植骨。结果38例患者中35例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范围90°~135°,平均119°;欠伸直5°~25°,平均16.2°。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根据Aitken和Rorabeck评分标准,优13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82.9%。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小指一过性麻木。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提供有效可靠的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刘雅克徐华刘璠王友华陶然曹毅王洪周振宇祝勇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