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彦萍

作品数:312 被引量:1,20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东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5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5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0篇银屑
  • 80篇银屑病
  • 66篇皮肤
  • 55篇中医
  • 28篇疗效
  • 27篇皮肤病
  • 24篇细胞
  • 22篇中药
  • 21篇湿疹
  • 21篇中医药
  • 19篇痤疮
  • 18篇寻常型
  • 17篇辨证
  • 16篇寻常型银屑病
  • 13篇清热
  • 13篇凉血
  • 12篇血热
  • 12篇清热凉血
  • 11篇皮炎
  • 11篇慢性

机构

  • 302篇中日友好医院
  • 8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3篇卫生部
  • 3篇北京市昌平区...
  • 3篇北京市海淀医...
  • 3篇天津市中医药...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311篇白彦萍
  • 91篇杨顶权
  • 33篇李锘
  • 29篇尤立平
  • 28篇张立新
  • 27篇宋佩华
  • 25篇郑占才
  • 22篇朴珉贞
  • 20篇鹿见香
  • 17篇赵文斌
  • 17篇蔓小红
  • 17篇王磊
  • 13篇王玉玲
  • 11篇刘久利
  • 10篇王英
  • 10篇刘文静
  • 9篇马雪婷
  • 9篇梁思
  • 8篇潘胡丹
  • 7篇曾伟贤

传媒

  • 3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2篇北京中医药
  • 17篇临床皮肤科杂...
  • 14篇中国麻风皮肤...
  • 1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9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食品与药品
  • 6篇世界中西医结...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国中医急症
  • 5篇明胶科学与技...
  • 4篇新中医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北京中医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环球中医药
  • 3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5篇2024
  • 24篇2023
  • 19篇2022
  • 17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17篇2015
  • 22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28篇2011
  • 16篇2010
  • 23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病案举隅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女,36岁,主因"全身起风团伴瘙痒2年"于2012年3月4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房下起风团,色红,伴瘙痒,搔抓后风团增大,自服"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后自行消退,后未见复发。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又起红色风团,
马雪婷朴珉贞赵文斌白彦萍
关键词:荨麻疹小柴胡汤医案医话
巨大疣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白癜风1例
报告巨大疣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白癜风一例。患者男,70岁,主因"头颈部及腰背部红斑鳞屑伴瘙痒10年余,加重半年"就诊。既往有皮肌炎病史。头皮项后及后背皮肤肥厚、苔藓化,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疣状盘状红斑狼疮。腰骶部和大腿外侧色素...
刘久利白彦萍尤立平王玉玲朴珉贞杨顶权
文献传递
活力苏口服液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活力苏、得宝松两药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随机将门诊96例患者分为3组,A组po活力苏口服液,B组局部sc得宝松,C组活力苏口服液联合局部sc得宝松,同时观察疗效、疾病分期和合并精神症状。结果在治疗1、3、6月时,3组间的疗效、疾病分期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治疗1、3、6月时的每组疗效、疾病分期和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数,1个月与3个月时的疗效和疾病分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3个月与6个月时的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方法治疗斑秃均有较好的疗效,联合治疗的疗效最佳。
杨顶权白彦萍王煜明
关键词:斑秃活力苏口服液得宝松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治疗眉毛斑秃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治疗眉毛斑秃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组(A组)和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山莨菪碱组(B组),两组均按0.2ml/cm^2标准,从眉毛中央向两侧注射,每1个月注射1次,并观察疗效,3个月后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分析其安全性和满意度。结果 A组在治疗后1、2、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31.25%、53.13%和71.88%,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8.82%、73.53%和88.23%,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疗程结束后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组相似(P〉0.05);B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7.06%,高于A组的78.13%(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眉毛斑秃较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满意度。
杨项权白彦萍尤立平宋佩华张立新蔓小红
关键词: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治疗痤疮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本团队治疗痤疮的中药处方,对中药的使用频次、分类、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潜在中药组合,通过网络图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研究的处方395首,涉及中药212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皂角刺、生甘草、连翘、黄芩、白芷等。中药药性以寒、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为苦、辛、甘,中药归经以脾经为主。中药分类出现频次最高为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中药功效以补气为主,其次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热燥湿等。复杂网络图中特征向量中心度为1的中药是皂角刺,其次为白芷、连翘、黄芩、生甘草;关联规则法分析得到34个痤疮常用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得到3个候选新处方。结论 本团队治疗痤疮重视清热药、凉血活血药的应用,同时着重调理脾胃。
罗莎陈嘉琪庄明月来丽霞刘家邑白彦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白彦萍教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用药经验
2022年
目的通通过数据挖掘探究白彦萍教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白彦萍教授2018年5月一2021年5月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建立临床用药数据库,分析高频用药及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并进一步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前10味高频药物依次为牡丹皮、防风、土茯苓、甘草、鸡血藤、地骨皮、苍术、秦艺、生地黄、当归,关联分析得到鸡血藤-当归-地骨皮等37个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得到两首聚类方。结论轮白彦萍教授认为银屑病病位在血分,与热、瘀、虚、湿、风等病理要素相关。治疗时局部、整体辨证相合,肝、胃、肺同调,急性期多清热凉血解毒,慢性期多养血活血通络,善用辛寒、苦寒、甘苦寒之品清热解毒、凉血和营,辛散、入络之品直达肌、调畅营卫。
黄珊罗莎李彤白彦萍
关键词:用药经验中医
消银洗剂合并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银屑病发生头皮损害非常多见,表现为头皮屑增多,瘙痒明显,典型损害为头皮覆盖厚屑,头发成束状,红斑损害可扩展至发际外,有时伴有瘙痒,严重影响患者形象,同时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就业、社交、恋爱及婚姻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头部银屑病是身心疾病,是当前皮肤科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笔者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消银洗剂治疗头部银屑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杨顶权白彦萍
关键词:头皮银屑病消银片
非诺贝特致光敏性皮炎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29岁。因四肢和颈部红斑伴瘙痒9d,加重6d.于2016年8月11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15d前因体检发现三酰甘油升高3.06mmol/L(正常值〈1.70mmol/L,以下同),予非诺贝特2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服药6d后双小腿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未予诊治,
吴亚桐王菲菲臧小慧郑占才宋佩华白彦萍
关键词:非诺贝特皮炎光敏性
针刺治疗银屑病
<正>~~
白彦萍
文献传递
UPLC-MS/MS测定清热凉血方中5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UPLC-MS法同时测定清热凉血方中落新妇苷、梓醇、绿原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5%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ESI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结果:5种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9%~103.75%。清热凉血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没食子酸、梓醇、落新妇苷;不同批次清热凉血方浸膏中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小。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清热凉血方的质量控制。
刘文静王子健马杰宋晓娟白彦萍
关键词:清热凉血方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