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 作品数:7 被引量:19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被引量:26
- 2008年
-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的急剧增加,大气氮沉降亦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生态系统的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研究黄土区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与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为研究氮沉降的环境生态效应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科学支撑。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对陕西杨凌和洛川地区2006~2007年的降水降尘输入氮总量、月动态变化及各形态N的贡献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杨凌点2006年总降雨量为507.8mm,总N沉降通量为20.6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9.1kg/(hm2.a),占93%;降尘输入的N通量为1.5kg/(hm2.a),占7%。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7.3kg/(hm2.a),占36%。洛川点2006年6月~2007年5月总降雨量为579.5mm,总N沉降通量为12.7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1.4kg/(hm2.a),占90%;降尘输入N的通量为1.2kg/(hm2.a),占10%。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8.7kg/(hm2.a),占69%。两个点N沉降通量和氮素形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活性N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即农业生产排放的活性N。
- 王志辉张颖刘学军同延安乔丽雷小鹰
- 关键词:N沉降
- 西藏林芝大气有机氮沉降被引量:7
- 2009年
- 2005~2007年,利用雨量器在西藏林芝地区定点采集雨样,研究了该地区降雨中有机氮浓度、沉降量的月、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雨水有机氮月均浓度和沉降量分别为0.21 mg/L和0.50 kg/hm2。不同月份比较,监测期内,2006年7、8月份有机氮浓度平均为1.26 mg/L,明显高于其它年份同时期水平。2007年各月有机氮浓度在0.15~0.53 mg/L之间,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季节内,有机氮浓度差异不大,春、夏季较高,浓度变化受降雨量影响较小。有机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3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19)、0.69(p=0.001)、0.77(p=0.001)。各月沉降量差异较大,2006年6、7两个月有机氮输入量明显偏高,月均达到1.32 kg/hm2,2007年有机氮沉降主要集中在6、7、9月份3个月。四季有机氮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0.99(p=0.01)。四季中,夏季沉降量最高,为0.93 kg/hm2,占全年的46%。在整个监测期内,有机氮占雨水总氮的比例平均为62%,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分。
- 邵伟张颖宋玲贾钧彦刘学军蔡晓布
- 关键词:氮沉降有机氮降雨
- 西洞庭湖季节性淹水和植被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植被类型及淹水带来的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原状土柱模拟实验,模拟西洞庭湖水文节律变化对不同土壤—植被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植被—土壤类型(芦苇湿地、灰化苔草湿地和刚砍伐的杨树林湿地)在季节性淹水条件下的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变化,并探讨了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芦苇湿地的CO_2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苔草和杨树林湿地;淹水过程导致3种植被类型覆盖湿地CO_2排放通量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升高,其中芦苇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显著,苔草和杨树林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不明显;水文变化及植被类型对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为:芦苇>杨树林>苔草,分别为16191.3、3405.6和1883.1 kg/hm^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洞庭湖湿地恢复过程中,不再人为增大芦苇湿地面积,将杨树林湿地恢复为苔草湿地,更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 郭佳晁碧霄张颖雷光春王玉玉
- 关键词:温室气体干湿交替植被类型洞庭湖
- 基于社会保障功能的耕地保有量测算--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被引量:9
- 2008年
- 在大城市郊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保障基本生活。因此,进行基于社会保障功能的耕地保有量的预测研究,对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利用历年统计数据,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上提出了耕地保有量测算方法,预测了耕地保有量,并将现状和上轮规划进行了比较。结论表明,北京市房山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趋于缓和,数量有所下降。
- 孔祥斌苏强孙宪海张颖许月卿
- 关键词:耕地保有量
- 藏东南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以林芝观测点为例被引量:50
- 2009年
-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收集仪在藏东南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该区大气氮素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藏东南大气氮素湿沉降(无机氮)为1.33~3.05kg/(hm.2a),平均值为2.36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6mg/L和0.10mg/L,NH4+-N/NO3--N接近4。各形态氮月均浓度之间差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NH4+-N月均浓度动态变化明显,5、6、7月份浓度较高(>0.5mg/L),NO3--N12月份浓度(0.49mg/L)为全年最高;氮浓度的季节变化,以春冬较高,夏秋季较低,离散程度以春季最大。降水量与各形态氮沉降呈一定幂型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0.641,分别达到0.006(NH4+-N)和0.019(NO3--N)的显著水平。氮月沉降以5~6月份最高,占全年的32.3%;氮季沉降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约占50%,冬季最低(2%~3%)。
- 贾钧彦张颖蔡晓布刘学军
- 关键词:藏东南大气氮沉降湿沉降
- 福建烤烟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大气湿沉降中氮素营养对福建烤烟生产的影响,通过对5个监测点降水样品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福建烤烟种植区大气湿沉降氮素状况。结果表明,福建烟区年降雨量在1134~1737 mm,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14 mg/L、0.37 mg/L、0.39 mg/L和0.38 mg/L;总氮沉降量在11.77~20 kg/(hm2·a)之间,平均为15.94 kg/(hm2·a),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各占1/3;沿武夷山脉从南到北,大气湿沉降氮的年平均浓度和沉降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监测点在1—2月和9—10月湿沉降中氮的浓度相对较高,有4个点的氮素沉降量主要集中在3—9月,长汀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烤烟生长季(2—7月)的大气湿沉降中的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和总氮分别占全年总量的44%~62%、33%~67%、44%~63%。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与降雨量之间呈乘幂型正相关,其决定系数平均为0.41。
- 李文卿陈顺辉张颖刘学军
- 关键词:湿沉降福建烟区农田生态系统
-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37
- 2006年
-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kg/(hm。·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mg/L和1.85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 张颖刘学军张福锁巨晓棠邹国元胡克林
- 关键词:湿沉降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