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艳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酸模
  • 2篇
  • 2篇大豆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中放
  • 1篇生物物理
  • 1篇生物物理学
  • 1篇生物修复
  • 1篇铜矿渣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盆栽
  • 1篇盆栽条件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大豆
  • 1篇小头
  • 1篇耐性
  • 1篇菊科植物
  • 1篇矿渣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济宁市环境保...

作者

  • 5篇李红艳
  • 3篇郑洁敏
  • 3篇唐世荣
  • 2篇胡小南
  • 2篇章洁琼
  • 2篇唐桂香
  • 1篇寿惠霞
  • 1篇牛天新
  • 1篇单志慧
  • 1篇陈子元
  • 1篇卢涛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生长在铜矿渣上的菊科植物的铜含量被引量:19
2003年
对生长于云南鸡冠山铜矿渣上的艾蒿(Artemisiaargyi)和湖北铜绿山铜矿渣上的滨蒿(Artemisiascoparia)进行调查和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种菊科植物具有比较高的生物量,均为铜矿区的优势植物,其根周围土壤的铜含量高。艾蒿根和叶的铜含量都较高,其根部铜含量为41~156mg·kg-1,平均83±29mg·kg-1;叶部铜含量为58~464mg·kg-1,平均216±96mg·kg-1。滨蒿根部铜含量较高,其变化范围为58~513mg·kg-1,平均183±101mg·kg-1,而茎叶部铜含量相对于根部较低,为42~259mg·kg-1,平均97±52mg·kg-1(含铜量均以干重计)。研究还发现,2种植物对铜的耐受机制不同,艾蒿表现出较强的蓄积铜的潜力,而滨蒿表现出对铜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潜能,因此2者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先锋物种。
李红艳唐世荣郑洁敏
关键词:滨蒿菊科植物生物修复
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的获得及鉴定被引量:8
2011年
在已优化的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基础上,以发芽1~2 d的成熟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以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poramin)和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 KDEL)转入大豆品种YC-2中。T0代得到生根苗115株,其中采用除草剂叶片涂抹法和目的基因PCR检测法鉴定出阳性植株45株,其中选取的6个T0代植株中有4个独立株系外源基因在T1代遗传,其中2个T1代株系呈3∶1的遗传分离比例,2个T1代株系分离比例大于3∶1。T0和T1代经草丁膦叶片涂抹法鉴定为阳性的植株,通过bar试纸条法和目的基因PCR检测法鉴定也均表现为阳性,因此,135 mg.L-1草丁膦叶片涂抹法可用于草丁膦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大规模筛选。
卢涛李红艳章洁琼胡小南寿惠霞唐桂香
关键词:BAR基因转基因大豆
农杆菌介导的RNAiCP基因在大豆中的转化被引量:8
2013年
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常采用种植抗性品种方法来防治。本研究以RNA干扰花叶病毒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为表达载体,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成熟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22株T_0代转基因大豆生根苗,经草丁膦涂抹、Bar试纸条和PCR法鉴定,获得RNAi CP转基因植株18株;对转基因植株T_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T_1代Southern杂交表明,导入的干扰片段为单拷贝;花叶病毒摩擦接种表明,RNAi CP转基因大豆植株具有抗花叶病毒特性;摩擦接种后3周,DAS-ELISA检测进一步表明,RNAi CP转基因植株花叶病毒检出率仅为7.69%,而非转基因植株为100%。这表明RNAi花叶病毒CP基因可用于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研究。
章洁琼李红艳胡小南单志慧唐桂香
关键词:大豆RNAI大豆花叶病毒病毒鉴定
酸模、小头蓼和戟叶酸模对铜的耐性和积累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种子萌发实验、砂培和土培试验结果表明,酸模、小头蓼和戟叶酸模对Cu具有较强的耐性和蓄积能力,在染Cu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砂培条件下,这些植物能在7 mg·L-1Cu处理的营养液中生长并蓄积Cu。小头蓼根部含Cu量明显高于酸模和戟叶酸模,前者平均含Cu量为(4765.06±484.28)mg·kg-1, 后两者分别为(1749.23±154.98)mg·kg-1、(890.26±57.21)mg·kg-1;茎叶部含Cu量也以小头蓼较高,平均为(214.04±16.31)mg·k-1,戟叶酸模和酸模较低,分别为(34.59±4.94)mg·kg-1、(27.59±5.32)mg·kg-1。土培试验也证实,酸模和戟叶酸模均能蓄积一定的Cu。据此推测,酸模、小头蓼和戟叶酸模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先锋物种。
李红艳唐世荣郑洁敏
关键词:生物物理学酸模
盆栽条件下三种植物对污染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吸收试验被引量:30
2009年
温室盆栽条件下,在134Cs污染土壤中移栽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3种植物,对其地上部放射性铯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酸模和戟叶酸模;处理50d时,向日葵地上部134Cs比活度在3种植物中达到最高,而在处理70d时,酸模地上部134Cs的比活度达到最高;处理70d时,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对134Cs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分别达到1.5、1.4和1.3,且前2种植物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植物对铯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忍耐性和较强的从土壤向植物转移铯的能力;在本试验期内(70d)向日葵对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剔除能力最强,而酸模和戟叶酸模则具有更强的铯转移能力。因此,3种植物可用于放射性铯污染土壤的修复;同时,对于放射性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也具有修复潜力。
郑洁敏李红艳牛天新唐世荣陈子元
关键词:酸模^134CS植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