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明福

作品数:26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肿瘤
  • 4篇米粒
  • 4篇纳米粒
  • 4篇PEG
  • 3篇淋巴
  • 3篇纳米胶束
  • 3篇MSCT
  • 3篇成像研究
  • 2篇蛋白
  • 2篇胸部
  • 2篇血管
  • 2篇支气管
  • 2篇气管
  • 2篇细胞
  • 2篇淋巴管
  • 2篇内皮

机构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作者

  • 26篇龚明福
  • 13篇杨华
  • 11篇邹利光
  • 8篇张松
  • 6篇陈佳
  • 6篇杨柳
  • 6篇戴书华
  • 6篇张冬
  • 6篇舒通胜
  • 5篇刘云
  • 4篇文利
  • 2篇周培华
  • 2篇王光宪
  • 2篇戚跃勇
  • 1篇杨柳青
  • 1篇甘慧
  • 1篇刘翠芳
  • 1篇张磊
  • 1篇蔡元卿
  • 1篇廖翠薇

传媒

  • 8篇中华肺部疾病...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靶向CD105能力测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Td-VECs)的培养方法,并测定CD105表达及靶向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34免疫荧光染色鉴定;Millicell小室共培养VECs和乳腺癌细胞以获取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Td-VEC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CD105免疫荧光及靶向CD105纳米粒标记检测Td-VECs细胞特性、分子表达及靶向结合能力。结果成功分离HUVECs,诱导后VECs的Tem1和Tem8表达量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ECs呈CD105阳性,诱导后的VECs荧光强度强于未诱导VECs;在铁浓度为0、0.5、1、2、5、10ug/mL时,共同孵育24h,诱导后和未诱导的VECs的标记率分别为0%、(25.35±4.23)%、(58.07±4.12)%、(86.68±3.42)%、100%、100%和0%、(10.58±2.62)%、(16.31±4.32)%、(46.33±3.42)%、(77.62±4.13)%、100%。结论肿瘤细胞共培养法能够诱导VECs向Td-VECs分化,是获取基于CD105分子靶向研究Td-VECs的可靠方法,为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杨华龚明福徐建众邹利光张松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肿瘤CD105
29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总结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ing pneumocytoma,PSP)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gy,MSCT)表现,并对16例术前误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病例中术后诊断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仅13例,误诊率达55%。29例病例共计病灶30个,结节型病灶23个,肿块型病灶6个,26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个病灶有浅分叶征,1个病灶呈磨玻璃样结节样。19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的16例病灶呈持续轻~中度强化,MSCT经MPR、VR后处理可见血管贴边征(6例)、抱球征(3例)、晕征(7例)。结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为单发孤立病灶,MS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殊征象(如贴边血管征、血管抱球征、晕征),增强扫描呈持续中度强化,临床工作中应紧密结合病史,避免误诊,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张枢书张松龚明福戴书华姜利伶
关键词:良性肿瘤多层螺旋CT误诊
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实性肿块11例,囊性病灶1例,血管增粗及条索影3例;供血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6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其中多支供血动脉3例,单支供血动脉15例,16例引流至同侧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1例为双重静脉引流(肺静脉、奇静脉);18例均能完整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全貌。结论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谢明汛龚明福张冬戴书华
关键词:肺隔离症后处理技术
囊腔类肺癌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囊腔类肺癌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孤立性囊腔类肺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并根据壁结节与囊腔关系对病灶进行分型;分型标准为:Ⅰ型:结节位于腔外;Ⅱ型:结节位于腔内;Ⅲ型:囊腔壁环状增厚;Ⅳ型:结节与多发含气腔隙混合。结果 27例患者中鳞癌4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22例。囊腔类肺癌病灶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分叶状9例、圆形/椭圆形15例和不规则形3例。囊腔平均最大径为26.9 mm,距胸膜最近平均距离18.8 mm。囊腔壁厚薄不均26例,平均厚度为2.5 mm,其中2例囊壁可见钙化灶。27例均可见壁结节影,壁结节最大径平均为16.2 mm。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有16例、3例、6例和2例,囊壁平均厚度分别为1.73 mm、2.63 mm、3.17 mm、2.13 mm。不同分型病灶的毛刺分布也存在差别,其中无毛刺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毛刺局限在壁结节旁仅Ⅰ型6例,毛刺围绕整个病灶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5例、Ⅳ型1例。囊腔位于壁结节外侧11例,内侧9例,结节位于中间1例。16例囊腔内有分隔(59.2%),10例有血管穿行(37.0%)。可观察血管集束征13例(48.1%),短毛刺15例(55.6%),胸膜凹陷征9例(33.3%),7例病灶周围可见磨玻璃影(25.9%)。结论囊腔类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囊腔特点及其周围表现,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陈佳文利龚明福戴书华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囊腔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CT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CT(HRC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断;因其治疗方法特殊,因此HRCT准确诊断对临床十分必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部HRCT表现,归纳其特征。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分布肺内随机,无肺段叶、肺野分布规律。HRCT主要影像表现有以下五点:磨玻璃影(GGO ground glass opacity) 20例,"铺路石征"17例,"地图样改变"13例,气管走行自然、管腔清晰的空气支气管征3例,蜂窝状片状影2例。另外,双侧胸膜轻度增厚且无胸腔积液11例,纵隔可见淋巴结但淋巴结不肿大5例。结论 PAP的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肺内分布随机,主要以边界清晰的GGO为基本表现,"铺路石征""地图样表现"常见,发展较重或合并其它类型感染时可出现支气管走行自然的"空气支气管征"及"蜂窝状影"; PAP有可能累及胸膜出现轻度胸膜征像;纵隔淋巴结不肿大支持其诊断。
刘国芳张健龚明福戴书华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胸部高分辨CT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SCT表现及临床资料,4例行肺CT平扫,8例行肺CT一次性增强检查,19例行肺CT平扫+增强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增强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31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女性21例,男性10例,位于右侧胸腔16例,左侧胸腔13例,纵膈1例,肺内多发1例。27例病灶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长椭圆形,4例边界不清,呈大片状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块影,伴有胸腔积液及邻近肋骨破坏征象;增强扫描2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轻度强化;11例动脉期呈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14例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31例患者良性27例,恶性4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大多呈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呈中度以上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密度结节或块影,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特点,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可提高患者预后。
甘慧文利龚明福戴书华杨柳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部多层螺旋CT
侧脑室肿瘤38例MR表现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提高侧脑室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患者的MR征像,扫描序列为T1WI、T2WI、T2 Flair及T1WI增强,包括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神经鞘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信号、强化程度、邻近脑组织改变等。结果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脑膜瘤(15例)、神经鞘瘤(1例)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信号较均匀,边缘光滑;中枢神经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5例)多见于侧脑室体部,囊变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位于孟氏孔附近,钙化多见;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胶质母细胞瘤(1例)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各序列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晰;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其内可见点状混杂信号,边缘呈颗粒状凹凸不平。增强后脑膜瘤、神经鞘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较均匀强化,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不均匀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轻~中度强化。结论根据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特点,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可提高侧脑室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刘云王光宪龚明福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
Au@Fe3O4纳米粒的制备及其MRI/CT双模态成像研究
余弦龚明福邹利光张冬肖仕林蔡元卿
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脑胶质瘤患者40例(低级别18例,高级别22例),术前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多b值IVIM序列扫描,IVIM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的ADCstandard、慢速扩散系数D(slow ADC)、快速扩散系数D*(fast ADC)以及灌注分数f(fraction of fast ADC)值。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胶质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区的ADCstandard、D、D*值均明显高于对侧半卵圆中心;肿瘤实质区D、D*值高于瘤周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肿瘤实质区ADCstandard值[(1.09±0.22)vs(1.48±0.32)×10-3mm2/s,t=4.391,P<0.05]、D值[(0.78±0.17)vs(1.21±0.23)×10-3mm2/s,t=6.236,P<0.05]显著低于低级别者;高级别者肿瘤实质区D*值[(32.65±9.91)vs(17.12±7.74)×10-3mm2/s,t=-5.290,P<0.05]、f值[(0.47±0.08)vs(0.29±0.07),t=-7.177,P<0.05]显著高于低级别者。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高、低级别肿瘤分级与ADCstandard、D值呈负相关,与D*、f值呈正相关;根据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ADCstandard、D、D*、f值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分别为ADCstandard(0.851,1.23×10-3mm2/s)、D(0.939,0.92×10-3mm2/s)、D*(0.899,20.6×10-3mm2/s)、f(0.957,0.36)。结论多b值IVIM-MRI所得ADCstandard、D、D*、f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利于术前安全无创地检测胶质瘤扩散及灌注信息判断其级别。
张磊杨柳青龚明福文利王光宪张冬
关键词:胶质瘤扩散加权成像
CL-PEG-MnFe2O4纳米胶束介导的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双重靶向MR成像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靶向Endoglin的CL-PEG-MnFe2O4纳米胶束在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MR成像中的价值。方法: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5只,经球后静脉注入铁浓度为50μg/mL靶向Endoglin的CL-PEG-MnFe2O4纳米微粒,总量0.15mL。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后0、5、15、30、60和120min进行SET1WI、FSET2WI、GRET2*WI及T2mapping扫描。在各时间点测量肿瘤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测量并计算肿瘤的T2值、R2值,评价CL-PEG-MnFe2O4探针的靶向增强效能,以非靶向的PEG-PCL-MnFe2O4纳米胶束为对照。结果:纳米粒注射后早期,肿瘤呈负性增强,肿瘤周边区明显;60min后,注射非靶向PEG-PCL-MnFe2O4纳米胶束的肿瘤信号强度恢复到基线水平,而注射靶向CL-PEG-MnFe2O4纳米胶束的肿瘤周边区仍呈斑点状强化。CL-PEG-MnFe2O4和PEG-PCL-MnFe2O4注射前,注射后0、5、15、30、60、120min肿瘤的T2值分别为(77.98±10.29)、(44.66±5.25)、(50.80±3.85)、(54.25±5.08)、(57.20±4.04)、(59.20±7.11)、(60.15±7.43)ms和(78.66±5.71)、(44.85±5.67)、(50.06±8.62)、(63.10±8.36)、(70.19±7.71)、(74.76±10.60)、(76.63±12.13)ms。CL-PEG-MnFe2O4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率曲线呈下降-上升-平台型;PEG-PCL-MnFe2O4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率曲线呈下降-上升型。结论:靶向Endoglin的CL-PEG-MnFe2O4纳米胶束能与肿瘤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结合,并能通过MRI检测,为肿瘤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的MR靶向显像提供了实验基础。
杨华龚明福邹利光曾国飞方玉刘翠芳
关键词:肿瘤分子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