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利光
- 作品数:446 被引量:1,4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37例IVCS中,男13例,女24例,年龄14~53岁,平均32.5±6.5岁,均行血管造影检查。由两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IVCS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发现IVCS为单纯左髂静脉受压者23例,单纯右髂静脉受压9例,双侧髂静脉受压5例。11例急性血栓形成者经综合溶栓治疗后获得成功, 16例行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4例取得明确的效果,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8例患者随访了3~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IVCS的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戚跃勇邹利光刘卫金孙清荣
-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尿激酶超声消融介入性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 ,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 6例 ,余 2 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 ,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 10例 ,单纯脊髓后动脉者 4例 ,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 6例。 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 ,达到临床治愈者 3例 ,显效 4例 ,有效 3例 ,无效 2例 ,显效率为 5 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 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 关键词:脊髓畸形血管介入诊断血管造影介入性栓塞
-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血管内超声消融疗效
- 200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血管内超声消融价值。方法:30例冠状动脉AS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消融组(A组,15例)和单纯PTCA组(B组,15例)。回顾性分析前述两组及9例经血管内超声消融的外周AS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经单纯冠脉内超声消融治疗后狭窄程度由(84.1±4.7)%降为(43.0±15.5)%(P<0.05),无1例并发症,但其残余狭窄(43.0±15.5)%仍显著高于B组(P<0.01),B组在PTCA术后残余狭窄为20.9±2.9%。9例外周AS者经单纯血管内超声消融后,平均狭窄程度也由术前的(87.8±7.6)%降为(41.2±9.4)%(P<0.05)。结论: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 戚跃勇邹利光刘卫金程相晨夏良宋跃明何作云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超声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
- 143例地震伤的影像诊断特点
- 回顾性分析143例地震伤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以探讨地震伤的影像诊断特点.143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78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四肢骨折81例,单发骨折34例,多发骨折47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75例...
- 戚跃勇邹利光张冬周宇陈轶梅文铭孙清荣张启川
- 关键词:地震伤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靶向CD105能力测定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Td-VECs)的培养方法,并测定CD105表达及靶向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34免疫荧光染色鉴定;Millicell小室共培养VECs和乳腺癌细胞以获取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Td-VEC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CD105免疫荧光及靶向CD105纳米粒标记检测Td-VECs细胞特性、分子表达及靶向结合能力。结果成功分离HUVECs,诱导后VECs的Tem1和Tem8表达量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ECs呈CD105阳性,诱导后的VECs荧光强度强于未诱导VECs;在铁浓度为0、0.5、1、2、5、10ug/mL时,共同孵育24h,诱导后和未诱导的VECs的标记率分别为0%、(25.35±4.23)%、(58.07±4.12)%、(86.68±3.42)%、100%、100%和0%、(10.58±2.62)%、(16.31±4.32)%、(46.33±3.42)%、(77.62±4.13)%、100%。结论肿瘤细胞共培养法能够诱导VECs向Td-VECs分化,是获取基于CD105分子靶向研究Td-VECs的可靠方法,为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 杨华龚明福徐建众邹利光张松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肿瘤CD105
- 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染色 ,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学级别间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理级别越高 ,MVD越大 ;瘤周水肿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之间 ,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复发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MVD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瘤周组织水肿关系密切 。
- 张冬张哉根卞修武徐维帮邹利光王文献王亚丽
-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
- 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椎管内血管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结果:66例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60例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12例髓内动静脉畸形、1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9例髓周动静脉瘘接受了栓塞治疗,其愈显率分别为58.3%、64.7%和66.7%。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椎管内血管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戚跃勇邹利光陈林孙清荣刘卫金周波
- 关键词:血管造影栓塞治疗性
- MRI观察金磁微粒结合抗podoplanin抗体体外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制备淋巴管内皮细胞(LEC)靶向分子探针(GoldMag-pod),探讨GoldMag-pod对LEC的体外标记情况及其在MR检查中对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将金磁微粒(GoldMag)与抗podoplanin抗体通过"一步法"耦联,制备GoldMag-pod,以分光光度计检测GoldMag的抗体耦联效率,ELISA法检测抗体与GoldMag结合前、后的免疫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普鲁士蓝染色检测GoldMag-pod对LEC的标记情况。用不同浓度GoldMag-pod标记LEC后,观察GRET2*WI信号强度的改变。结果 GoldMag与抗podoplanin抗体通过"一步法"耦联成功,GoldMag的抗体耦联效率为52.94%,抗podoplanin抗体与GoldMag结合后其免疫活力降低为结合前的42.05%;GoldMag-pod标记后的LEC发出特异性绿色荧光,标记阳性率随GoldMag-pod浓度的增高而增高。GoldMag-pod标记后的LEC悬液的GRE 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GoldMag与抗podoplanin抗体耦联制备的分子探针GoldMag-pod具有较高免疫活性,能特异性标记LEC,产生MR靶向增强作用。
- 张松邹利光张冬杨华戚跃勇梁开运
- 关键词:分子成像分子探针内皮细胞
- 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近年来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影像学实习课在整个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掌握和巩固影像学知识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在于对临床病例影像资料的认识、分析和判断,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对各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正确选择,培养同学们用理论指导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的X线知识,在实习中熟悉普通X线检查、CT,MIR、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新技术,
- 孙清荣文利邹利光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临床病例实习课X线检查影像技术
- 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例行介入治疗 ,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复术。结果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中 ,发生于右冠状动脉者 5例 (41 7% ) ,发生于左冠状动脉者 7例(5 8 3% ) ,其中前降支 3例 ,左回旋支 3例 ,同时源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者 1例。在这 12例中 ,发生冠状动脉 肺动脉瘘者 6例 (5 0 % ) ,瘘入右房者 3例 (2 5 % ) ,瘘入左房者 2例 (16 7% ) ,瘘入右室 1例(8 3% )。 3例行介入治疗患者 ,经 6个月随访观察 ,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最佳方法。在治疗方面 ,目前除手术治疗外 。
- 戚跃勇邹利光黄岚王旭开熊坤林祝善俊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CAF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