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琴斯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误诊
  • 2篇坏死
  • 2篇表皮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表皮坏...
  • 1篇大疱性表皮坏...
  • 1篇蛋白
  • 1篇地奈德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水肿
  • 1篇亚急性
  • 1篇药疹
  • 1篇粘菌素
  • 1篇症状
  • 1篇脂膜炎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性
  • 1篇中毒性表皮坏...

机构

  • 7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7篇黄琴斯
  • 4篇周小勇
  • 2篇杨静
  • 2篇曹俊
  • 1篇王刚
  • 1篇许爱娥
  • 1篇陈旭
  • 1篇鞠梅
  • 1篇晏莹
  • 1篇段逸群
  • 1篇俞晨
  • 1篇曾宪玉
  • 1篇邢建军
  • 1篇高婷婷
  • 1篇黄萌
  • 1篇程杨
  • 1篇童中胜
  • 1篇梁思
  • 1篇李若虹
  • 1篇高兴华

传媒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羟苯磺酸钙所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被引量:5
2013年
报告1例羟苯磺酸钙所致重症药疹。患者女,56岁。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3次口服羟苯磺酸钙,每次口服该药数小时后即出现全身红斑、水疱伴痒痛、发热。停用羟苯磺酸钙,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
黄琴斯杨静曹俊周小勇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药疹
以天疱疮样皮疹为首发症状的二期梅毒误诊1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口腔科医生。因全身起水泡、糜烂3个月,于2016年3月3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2015年12月无明显诱因前胸、后背出现数个水疱,皮疹渐增多并泛发至头皮、四肢,水疱易破溃成糜烂面,自觉糜烂面疼痛,无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
邢建军黄琴斯黄萌段逸群
关键词:二期梅毒误诊天疱疮
人免疫球蛋白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IVIG及rhTNFR:Fc治疗的TEN患者资料。IVIG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5~72岁,中位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3分;rhTNFR:Fc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32~84岁,中位SCORTEN评分2分。采用相当于0.6~1.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治疗5 d皮损无改善时,加用IVIG 400 mg·kg^(-1)·d^(-1)连续5 d,或隔日皮下注射25 mg rhTNFR:Fc 4~6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不良事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IG组皮损渗液开始减少时间(1.73±1.19 d)、皮损区疼痛开始减轻时间(1.64±1.28 d)、皮损基底颜色变淡时间(2.45±1.12 d)、新生表皮开始出现时间(3.09±1.13 d)、间擦部位皮损开始干燥时间(4.82±2.22 d),均少于rhTNFR:Fc组(分别为3.00±1.56、3.70±1.63、3.90±1.59、5.20±1.22、7.90±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组住院时间(17.70±8.33 d)与rhTNFR:Fc组(16.70±4.7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1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IVIG和rhTNFR:Fc治疗TEN均有效,但前者在减轻皮损疼痛、渗出,促进新生表皮生长速度上优于后者。
包诗杰程杨晏莹范昉高婷婷冯小兰郑亮雷卫黄琴斯张伟明周小勇
关键词:生物制剂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2014年
患儿,男,7岁。右股部红色浸润性斑块3个月,表面皮温较正常皮肤高,无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病理示非典型淋巴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形成特征性的花边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CD3(+),CD4(+),CD68(+),穿孔素(+)。诊断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杨静黄琴斯曹俊周小勇
肿瘤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误诊为血管性水肿一例被引量:4
2021年
患者,男,55岁。面部红肿2个月,至我科门诊,诊断为血管性水肿,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入院后查肺部增强CT,考虑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后出院至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行第一次化疗后,面颈部肿胀逐渐消退。
尹婧黄琴斯周小勇童中胜
关键词:血管性水肿
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
2012年
患儿男,7个月. 主诉:反复全身起疹7个月. 现病史:患儿出生后即在摩擦、搔抓后局部起白色风团,数小时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未就诊.2009年11月中旬因头皮、躯干、四肢起红斑、水疱,疱壁坚实,融合后松弛,疱液清,破溃后呈片状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而于2009年11月26日-12月3日在我院皮肤科首次住院.
黄琴斯周飞红曾宪玉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亚急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慢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基质,隔3h后两组均使用地奈德乳膏,每日交替使用各2次。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瘙痒程度、炎症程度、糜烂/渗出程度、浸润/肥厚程度及靶皮损面积)和时间指标(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瘙痒减轻缓解时间)。分析两组的疗效,评估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总分在用药7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6.09±2.78,对照组8.26±3.17;慢性湿疹:试验组6.56±2.68,对照组8.84±2.90)和14 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3.68±3.18,对照组5.28±4.05;慢性湿疹:试验组4.38±3.27,对照组6.25±3.78)均较基线水平(亚急性湿疹:试验组13.44±1.66,对照组13.60±1.75;慢性湿疹:试验组12.96±1.16,对照组12.64±1.18)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在用药7、14 d后的症状/体征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和浸润肥厚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慢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浸润肥厚和靶皮损面积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慢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1),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增强
陈旭鞠梅俞晨耿龙陈俊帆李若虹梁思黄琴斯王刚高兴华许爱娥白彦萍陈柳青顾恒
关键词:多粘菌素B地奈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