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麦聪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癌
  • 8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化疗
  • 4篇原发性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胃癌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消融
  • 3篇肝细胞
  • 3篇肝肿瘤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灌注
  • 2篇动脉灌注化疗

机构

  • 13篇广州医学院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29篇麦聪
  • 20篇唐云强
  • 8篇王嘉康
  • 8篇洪健
  • 6篇张相良
  • 6篇赵宏宇
  • 6篇唐辉
  • 5篇崔书中
  • 4篇唐辉
  • 4篇汤凯雯
  • 3篇王俊
  • 3篇黄伟平
  • 3篇林举择
  • 3篇汤日杰
  • 3篇江鹏
  • 3篇赵宏宇
  • 3篇李辉
  • 2篇谭志明
  • 2篇李欣
  • 2篇陈铁军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新中医
  • 3篇广东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预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资料完整,术前存在乙肝感染,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83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单纯使用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组(单纯组)]106例与联合使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LAM组(联合组)]77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4.6个月,单纯组106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HBsAg转阴率为82.10%(87/106),其中18例发现有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7.0%(18/106);乙肝复发率为11.3%(12/106),9例检测到YMDD变异,变异率为8.49%(9/106)。联合组77例患者移植后HBsAg转阴率为94.8%(73/77);HBV再感率为6.5%(5/77),HBV复发率为2.6%(2/77),1例检测到YMDD变异株,变异率为1.3%(1/77)。对于出现YMDD变异株的患者加用AD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LAM预防OLT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疗效确切,同国外大剂量静脉使用HBIG和LAM效果相当,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被国人接受的优点;②对于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引起LAM耐药的患者,应该加用阿德福韦(ADF)治疗。但是由于此类患者病例数较少,相关经验少,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张相良朱晓峰石慧娟崔书中唐云强王嘉康赵宏宇麦聪
关键词:肝移植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阿德福韦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行肝癌术并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早期复发36例,复发率为60%,术后2年内复发14例,占23.3%,术后3年内复发10例,占1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卫星灶、术前肿瘤破裂出血、术式、血管浸润与早期复发有关系,复发时间是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的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样,采取个体化治疗是必须的,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麦聪唐云强洪健汤凯雯唐辉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研究
2007年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给予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或者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消化道症状。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倾倒综合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术后并发症稍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较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王嘉康赵宏宇唐云强麦聪张相良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基于颈动静脉参量的脑氧供需监测系统、方法和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颈动静脉参量的脑氧供需监测系统、方法和介质,该监测系统包括血管图像采集预处理模块、颈动静脉的血液流量获取模块、颈动静脉氧饱和度差值获取模块和患者脑氧耗水平显示模块。该评估方法包括将光声PACT成像仪和血管...
麦聪李欣黄筱然金龙梁贻智白雪
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价值。 方法 对2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全身静滴、TACE后经股动脉肝动脉埋置皮下化疗泵连续区域灌注化疗。结果 均给予2个周期,5例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无新病灶出现,11例无变化,6例进展。20例食欲改善,15例体重增加。14例AFP下降或降至正常。10例伴有肝区疼痛或不适减轻或消失。10例发热(37.5~38.5℃),2例出现药疹,停药后消失。21例出现双下肢浮肿,颜面部轻度浮肿、腹胀和纳差。结论 应用三氧化二砷连续全身或经肝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毒副反应轻,疗效确切。
崔书钟宋涛唐云强汤日杰王嘉康洪健王俊麦聪
关键词:肝肿瘤三氧化二砷化疗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植入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肝切除术,植入组于手术切除后于残肝断面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肝功能指标(转氨酶、胆红素)、血清AFP水平,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纳入观察,其中对照组45例,植入组47例。在术前,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清肿瘤标记物AFP水平以及转氨酶、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植入治疗组血清转氨酶、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影像学检查肿瘤复发率为39.6%,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可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是预防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麦聪唐云强唐辉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CIP2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IP2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CIP2A含量,并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本组80例患者中,肝癌组织CIP2A表达阳性57例,阳性率为71.2%,癌旁组织表达阳性19例,阳性率为23.8%,正常组织中未见CIP2A表达,CIP2A含量与肝癌直径、组织分化及TNM分期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CIP2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高,有特异性,与肝癌的病理特征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肝癌组织诊断、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麦聪唐云强洪健汤凯雯唐辉
关键词:肝癌组织分化程度CIP2A免疫组化
远端胃切除术后毕Ⅰ式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远端胃切除术后毕Ⅰ式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1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毕Ⅰ式消化道重建者87例(毕Ⅰ组),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者64例(R-Y组),术后均获得了至少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症状、营养状况、胆石形成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年,毕Ⅰ组和R-Y组胃食管反流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1.5%(10/87)和4.7%(3/64),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2%(8/87)和4.7%(3/64),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评估结果显示,R-Y组食物残留、残胃(食管)炎及胆汁反流情况均显著优于毕Ⅰ组(均P<0.05)。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去行胆囊切除的病例,毕Ⅰ组和R-Y组的胆石形成率分别为13.2%(10/76)和15.8%(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7/87)和4.7%(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消化道重建者比毕Ⅰ式重建者胃食管反流及胆汁反流程度更轻,远期疗效更佳。
麦聪唐云强赵宏宇唐辉
关键词: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远期疗效
目标导向的精准脑复苏:现状与展望
2024年
心脏骤停后脑损伤(post-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PCABI)是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急性期存活者遗留长期功能残疾的首要原因[1]。脑复苏是ROSC后脑保护治疗总称,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的脑组织氧合,将脑损伤程度降至最低,促进脑功能回归正常状态。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旨在优化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试验,但各项研究获得相互矛盾的结论,这一情况表明,脑复苏研究和临床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新型医学监测技术,全面获得氧级联过程中氧对流、弥散及利用等阶段的功能信息,才能建立科学而完整的脑功能修复流程,实现精准脑复苏。本文对现有靶向氧级联神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对其作用与效果展开讨论,旨在推动目标导向的神经监测理念获得更多医学关注,促进"精准脑复苏"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发展。
李欣麦聪
关键词:脑复苏存活者心肺复苏心脏骤停
成人体外膜氧合支持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转运管理病例报道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爆发,逐渐蔓延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危重患者应尽快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1-2]。若此类患者在不具备开展ECMO技术的医院病情加重,当单纯呼吸机支持不能确保转运安全时,就需要ECMO团队先为患者建立ECMO支持,再在ECMO辅助下转运至具备ECMO管理技术的医疗中心,既能保障转运期间患者安全,又可使医疗技术应用最大化[3-4]。
廖小卒麦聪阮宗发张银英胡锡祥蒋文新张志刚程周李斌飞古晨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