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敏

作品数:108 被引量:62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建筑科学
  • 3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1篇沉降
  • 22篇软土
  • 22篇路基
  • 19篇铁路
  • 17篇地基
  • 13篇高速铁路
  • 10篇桩基
  • 10篇过渡段
  • 9篇软土路基
  • 9篇土路
  • 9篇土路基
  • 9篇加筋
  • 9篇加筋土
  • 8篇动力响应
  • 8篇荷载
  • 8篇沉降预测
  • 7篇土地基
  • 7篇固结
  • 7篇荷载传递
  • 6篇管桩

机构

  • 103篇中南大学
  • 12篇湖南城市学院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中国水电工程...
  • 5篇长沙铁道学院
  • 4篇南华大学
  • 4篇中铁第四勘察...
  • 3篇南昌工程学院
  • 3篇湘潭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湖南省交通规...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长沙金码高科...
  • 2篇高速铁路建造...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林学院
  • 1篇湖南省高速公...

作者

  • 108篇魏丽敏
  • 40篇何群
  • 14篇王永和
  • 13篇付贵海
  • 11篇郭志广
  • 9篇冷伍明
  • 9篇陈果元
  • 9篇冯胜洋
  • 6篇罗金生
  • 6篇胡海军
  • 4篇屈畅姿
  • 4篇杨果林
  • 4篇聂如松
  • 4篇谭菊香
  • 3篇杨奇
  • 3篇蒋复量
  • 3篇邓宗伟
  • 3篇周慧
  • 3篇周镇勇
  • 3篇孙愚男

传媒

  • 9篇铁道科学与工...
  • 8篇岩土力学
  • 6篇铁道建筑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路基工程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公路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长沙铁道学院...
  • 2篇中南林学院学...
  • 2篇铁道建筑技术
  • 2篇铁道工程学报
  • 2篇铁道学报
  • 2篇长沙铁道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厚软土地基预制管桩荷载传递试验与数值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以杭甬(浙江杭州—宁波)铁路客运专线深厚软土地基超长预制管桩现场静载试验为基础,结合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对其承载机理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探讨采用反分析技术确定荷载传递法中传递函数参数的适用性。针对静载试验中有、无桩身轴力测试2种情况,分别给出目标函数的确定方法;采用复合形法优化确定双曲线传递函数的参数,将其应用于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和桩身轴力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荷载-沉降曲线或桩身轴力实测数据反分析确定传递函数参数的方法能方便地获得桩侧各土层计算参数,这2种情况下桩身轴力和桩顶位移计算值与测试值吻合较好。此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桩基的承载特性和桩土作用机理,为估算基桩沉降提供方便。
郭志广魏丽敏何群付贵海冯胜洋
关键词:荷载传递法双曲线模型复合形法反分析
软土路基粘弹塑性大应变分析的工程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粘弹塑(西原)本构关系模拟土骨架的材料非线性、更新的拉格朗日法描述软土的几何非线性,推导用于增量分析的饱和土体双重非线性U.L.J.格式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编制软土路基大型实用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某高速公路的实测断面分别进行大应变、小应变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大、小应变分析结果的差异随应力水平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其地表沉降、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6.39%,20.23%,27.8%和22.75%,说明对软土路基进行大应变分析很有必要;采用室内试验确定的计算参数进行分析时,计算结果虽能较好地模拟地基应力和位移的发展趋势,但其值有较大差别,说明必须寻求更加合理的计算参数确定方法以提高数值模拟精度。
何群魏丽敏王永和
关键词:大应变软土路基沉降量
软土参数反分析方法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沉降预测与控制是当前客运专线设计、施工组织的关键技术,为保证沉降预测的准确程度,必须合理选取计算参数。采用黏弹塑(西原)模型模拟土骨架,并结合软土变形的大位移、大应变及渗透固结的特点,建立模拟施工过程的软土路基双重非线性固结分析有限元模型。以实测信息与计算信息的相对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引入考虑测点观测精度的加权值,建立根据多种测试信息进行参数反分析的目标函数,并采用Monte-Carlo法和可变容差法相结合的优化技术,对目标函数进行约束优化,较好地解决了可变容差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难题。通过参数分组、初步试算、综合调整等步骤,建立了分阶段多层次动态施工反分析方法,从而使反分析所得计算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实际工程应用表明,参数反分析方法本构关系清楚、物理意义明确,所得计算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可准确预测沉降。
魏丽敏何群王永和
关键词:软土路基反分析方法沉降预测
高铁差异沉降监测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差异沉降监测仪,包括分别布置在两个测点上的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和光学转换镜片,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板、成像系统、线阵CMOS图像传感器、微处理器系统以及网络接口组件,所述半...
魏丽敏何群曹龙周广
文献传递
运营前后高速铁路短间距路涵过渡段振动特性测试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高速列车反复运行对短间距路涵过渡段的影响,采用动力测试系统测试联调联试期及正式运营期过渡段的动响应。对比分析正式运营前后动响应幅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规律和沿路基深度的衰减规律,分析振动的峰值频率、振动能量的频带分布及沿深度衰减规律,得到路基综合刚度对过渡段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峰值频率不随深度变化,中频振动能量对基床表层以下路基存在影响;正式运营2年后,动响应沿线路纵向的分布曲线变平缓,过渡段纵向整体平顺性有所提高,列车动载长期反复作用增加了路基综合刚度,主要表现为基床表层刚度的增加。
屈畅姿魏丽敏王永和何群
关键词:路涵过渡段运营期高速铁路
饱和黏土任意固结度强度指标计算公式及工程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国内有2位学者建立了饱和粘土任意固结度不排水强度指标的理论公式,文中证明了这2个理论公式是等效的.用任意固结度强度指标计算的强度增长与有效固结应力法是相同的,从而证明了任意固结度强度指标公式的正确性.任意固结度强度指标的优越性在于可以方便应用到地基稳定分析程序中来考虑分期填筑工程地基土强度的增长.结合实例,给出了应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和任意固结度强度指标计算边坡稳定性的步骤.
魏丽敏胡海军王宏贵李选民
关键词:固结度稳定性
尾矿料的渗透性试验被引量:3
2004年
 渗透系数是直接影响尾矿坝浸润线埋深及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分别对取自尾矿坝区的4种尾矿料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原状土与重塑土渗透试验、尾矿浆水渗透试验,分析了颗粒级配、孔隙比及时间对尾矿料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重塑土不再具有分选性,其渗透系数比相近孔隙比的同类原状土大;经过80min后,4种尾矿浆的渗透系数K20都趋向于同一个值.
谭菊香罗金生魏丽敏
关键词: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尾矿料颗粒级配孔隙比
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振动现场测试与分析被引量:39
2012年
为研究武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的振动特性,对武昌-咸宁综合试验段路基进行了现场实车测试。获得了各测点在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和动应力幅值,总结了试验段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规律,获得了试验段路基的固有频率,并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对路基的振动特性进行了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车速的提升加剧了基床表层顶面路基的振动,在260~320 km/h车速段尤为明显。经过2.7 m高路堤的衰减,路基的动力响应幅值和振动能量已基本不受车速影响。级配碎石层能有效抑制振动沿路基深度的传递。随着车速的提升,转向架固定轴距作用率、轨道不平顺成为引起路基振动的主要原因。轴重对动力响应幅值和振动能量的影响较车速更为显著,轴重的增加使得振动能量在频域内更为集中。
屈畅姿王永和魏丽敏郭志广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现场测试小波分析
锤击预应力管桩内力测试及荷载传递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锤击预应力管桩桩身量测元件埋设难度大、成活率低,限制了通过现场试验对预制管桩桩基设计参数、桩基受力性能的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对比分析已有预制桩桩身量测元件埋设方法,针对锤击预应力管桩的成桩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应变计埋设工艺,并在某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实施了6根试验桩(共188个应变计),成活率达到90%。结合桩基的静载试验,实测不同荷载水平下桩身内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周不同土层侧摩阻力的综合分析,研究深厚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的荷载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工作荷载(1200 kN)下,桩侧摩阻力占95.6%,桩的受力特性表现为纯摩擦桩;桩身上部3层土(约31.4 m)桩侧摩阻均达到其各自极限值,中下部土层均远小于其极限摩阻力。
杨哲郭志广魏丽敏何群付贵海
关键词:管桩桩身内力锤击法荷载传递特性
加筋土地基工作机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将正交试验方法应用于水平柔性加筋土地基的缩尺模型试验,探讨了加筋土地基的工作机理及诸种布筋参数(加筋层数N、首层间距U、层间距△H、加筋线密度LOR、筋带长度l)对加筋土地基性能的影响.
魏丽敏张治平
关键词:加筋土地基正交试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