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路

作品数:39 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气候
  • 7篇降水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气温
  • 5篇中药
  • 5篇中药资源
  • 5篇流域
  • 5篇径流
  • 4篇灾害
  • 4篇再分析资料
  • 4篇数字地球
  • 4篇晋江流域
  • 3篇水文
  • 3篇台风
  • 3篇资源研究
  • 3篇网格
  • 3篇极端降水
  • 3篇暴雨
  • 3篇ERA-IN...
  • 2篇东南沿海

机构

  • 2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福建省湿润亚...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维也纳农业大...

作者

  • 39篇高路
  • 16篇陈兴伟
  • 11篇王静爱
  • 9篇陈莹
  • 9篇刘梅冰
  • 5篇史培军
  • 4篇郝璐
  • 3篇周洪建
  • 3篇孟繁蕴
  • 3篇刘金欣
  • 3篇张峰
  • 3篇黄婕
  • 3篇吴杰峰
  • 2篇潘东华
  • 2篇张国明
  • 2篇岳耀杰
  • 2篇刘鑫欣
  • 2篇贾慧聪
  • 1篇曹永强
  • 1篇魏英勤

传媒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人民珠江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中国防汛抗旱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文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草药
  • 1篇灾害学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灾害防御...
  • 1篇第三届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苗移栽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幼苗移栽器,尤其适用于盐碱地棉花等农作物幼苗的快速移栽。该移栽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打孔穴整齐规范,可有效提高移栽工效与移苗成活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成本,以做到省时、省工、省力、高效的移栽农作...
张国明张峰王静爱史培军岳耀杰高路
文献传递
2000-2016年中国热带气旋灾害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分析热带气旋灾害的灾情时空特征,对科学认识热带气旋灾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选取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4项灾情指标,分析了2000-2016年登陆我国并致灾的热带气旋灾害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了热带气旋灾情指数(ATDI)。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致灾热带气旋频率高,影响范围非常广,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受热带气旋影响;17年间共发生135次热带气旋灾害,年均7.9次,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4项灾情指标年际差异大,直接经济损失呈增长趋势。其中,重点分析了受灾最为严重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省(自治区)的灾情特征。最后选取了热带气旋灾害中最严重的台风灾害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台风风速、暴雨及持续时间是造成重大灾损的主要原因。
刘倩高路赵鹏陈兴伟
关键词:热带气旋台风东南沿海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被引量:41
2008年
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河网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深圳市河网结构趋于简单化、主干化,河流支流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河网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2降低到0.65km/km2;以区/街道办驻地为圆心,半径为1-2km的圆环区成为河网萎缩、河网消失的主要区域;依据流域城市化水平和河流主干是否直接入海等2个指标可将深圳市9大流域/水系分为4种不同的河网变化类型;(2)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与河网萎缩,尤其是河网支流的萎缩存在显著相关;当城市化水平大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对河网的影响较小;(3)2000-2005年观澜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降低,以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降低幅度最大(41%),植被盖度次之(24%),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从2.79元/m2降低到2.34元/m2,总生态资产减少3136万元;(4)河网变化和城市化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河网变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对植被盖度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5.8%,对生产有机物质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32.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56.2%,对生态资产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52.2%。
周洪建史培军王静爱高路郑憬于德永
关键词:河网生态资产城市化遥感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灾情的主要指标: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和农田淹没面积,探讨了1950—2000年福建省暴雨灾害的灾情时空分布及趋势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间变化上看,无论是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还是农田淹没面积,受灾最严重的月份均为5月和6月,其分别占全年灾情的68.0%、81.4%和76.2%。5月份的暴雨灾害灾情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而6月份总体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加;2)从区域分布来看,年代际死亡人口的重灾区集中于南平市和龙岩市;农田淹没面积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为南平市、尤溪县、漳浦县、福州市区和闽侯县,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变化趋势上看,年代际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年际死亡人口约以6年为一个变化周期,且年际差有增大的趋势;年代际农田淹没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农田淹没面积呈周期性上升,其周期从9年缩短到6年。随着气候变化(如台风)和人类活动(如快速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福建面临越来越大的灾害风险,防灾减灾部门应给予密切关注。
江清华江清华
关键词:暴雨灾害损失灾害系统
1961—2016年中国昼夜降水变化的时空格局被引量:6
2020年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基于1961—2016年期间,全国763个观测台站白昼和夜间的降水观测数据,分别从昼夜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以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等四个方面,解读中国九大流域昼夜降水变化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昼夜降水量变化的流域差异显著,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昼夜同增型、昼夜同减型、昼增夜减型和昼减夜增型。②流域总降水量变化与昼夜降水量密切相关。淮河流域降水量减少是由白昼降水量(-0.72 mm/a)减少所致,而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则是由夜间降水量(-0.21 mm/a)减少所致。③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区的流域,昼夜大雨的雨量要高于昼夜暴雨;湿润区的流域,则表现为昼夜暴雨的雨量要高于昼夜大雨,尤其是珠江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④从全国尺度来看,白昼大雨、夜间大雨和暴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超过10%,而白昼暴雨的贡献率约10%。湿润区流域昼夜暴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高于昼夜大雨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而干旱区-半干旱区流域则相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变暖对区域日降水循环的影响。
邓海军郭斌曹永强陈忠升张余庆陈兴伟高路陈莹陈莹
关键词:降雨强度
ERA-Interim气温数据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被引量:37
2014年
运用中国756个观测站点的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误差。结果发现: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反映观测值的年际变化,相关性达到0.955~0.995。ERA-Interim在580个站点的冷偏差或暖偏差小于1℃,占站点总数的76.7%,可信度较高。64个站点的冷偏差或暖偏差大于5℃,可信度较低。ERA—Interim在东部地区的暖偏差多于西部地区,冷偏差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高海拔站点。海拔低于200m的站点偏差最小,适用性好,多数海拔3000m以上的站点呈现较大冷偏差,适用性较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观测站点与ERA-Interim格点的高度差是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高程校正能够有效降低误差,提高ERA—Interim适用性。
高路郝璐
关键词:月平均气温再分析资料ECMWF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台风灾害链致灾分析——以“利奇马”台风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以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构建了不同的台风灾害链模式,根据灾害链外部环境的输入、灾害链系统的内部状态及灾害链的对外表现行为,讨论断链减灾模式.我国的台风灾害链主要有台风-大风灾害链、台风-风暴潮灾害链和台风-暴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链,由于台风灾害链中的致灾事件不可控,需要通过改善灾害链所处的孕灾环境和改变链内传递状态来减少台风灾害的消极影响.据此提出海岸和山地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台风灾害减灾措施,为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綦昕瑶高路
关键词:灾情
1960—2011年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基于1960—2011年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年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小雨、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呈现减少趋势,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有增加趋势;各季节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屏南—九仙山一线为小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高值区,东南沿海为暴雨的高值区。春夏冬3季的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增加,极端降水概率增大,小雨和中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增大。
黄婕王跃峰高路陈兴伟
关键词:降水量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中国极端气温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中国陆域1989年-2009年3小时0.71°格点的ERA-Interim地表2m气温预报数据,运用累积分布函数与分位数对研究区的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为极端低温的集聚区,极端低温逐步沿西北-东南方向递增;青藏高原为全国极端高温中的唯一冷中心,西北盆地为最热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空间分布规律,整体上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结合分位数方法定量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持续时间,为极端气候事件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高路Karsten Schulz陈兴伟林广发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再分析资料分位数
浅谈“数字药匣”的理论构建与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数字地球技术结合中药理论体系构建"数字药匣"理论。以北京地区中药资源数字化研究为案例,利用"3S"技术与网格数字镶嵌,评价北京地区主要中药资源的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得到了其系列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药匣"能定位和定量表达中药资源的生境因子等海量空间信息,可对道地药材生产适宜区评价和生产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王静爱刘金欣高路孟繁蕴张文生陈静
关键词:中药资源网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