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伟

作品数:29 被引量:313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创伤
  • 8篇伤患者
  • 7篇多发伤
  • 6篇救治
  • 4篇细胞
  • 4篇痉挛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脊髓损伤患者
  • 4篇F波
  • 3篇静脉
  • 3篇急救
  • 2篇电生理
  • 2篇多处创伤
  • 2篇多发伤患者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严重度评分
  • 2篇严重多发
  • 2篇严重多发伤
  • 2篇预后

机构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9篇高伟
  • 16篇白祥军
  • 7篇郑国寿
  • 5篇刘雅丽
  • 5篇李占飞
  • 5篇田利华
  • 4篇刘开俊
  • 4篇杨帆
  • 4篇郭铁成
  • 4篇尤春景
  • 3篇易成腊
  • 3篇宋先舟
  • 3篇喻澜
  • 3篇王翔
  • 3篇许涛
  • 2篇李思齐
  • 2篇汤曼力
  • 2篇杨林
  • 2篇占成业
  • 2篇唐朝晖

传媒

  • 8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物...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874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切口裂开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的874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是否发生切口裂开,并对单因素χ2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7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裂开27例(3.09%);对患者进行各危险因素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缝合方式、创口长度、住院时间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腹内压升高、切口感染、对合缝合不当、缝线断裂或线结松脱、切口类型、BMI、是否有基础疾病及不同手术季节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切口感染和腹内压升高留在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1.543、6.544,95%CI[1.124,1.945]、[5.476,8.012],是切口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普外科急诊手术时,应注意控制切口感染,警惕腹内压升高,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郑国寿占成业高伟王翔
关键词:急诊手术普外科切口裂开LOGISTIC回归
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学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失血性休克发生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共87例,采集感染患者的穿刺部位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46.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4.1%以及真菌占13.8%;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4.2%,其次是四环素为35.4%,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6.3%和92.6%。结论失血性休克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要根据病原菌检查以及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治疗。
郑国寿白祥军高伟占成业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病原学
Nickalls体表定位法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Nickalls体表定位法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成人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8月— 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救治的83例成人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21~84岁[(56.5±14.3)岁]。体重指数19.8~43.1 kg/m^2[(27.6±6.5)kg/m^2]。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26例,以胸部损伤为主多发伤1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伤28例,以脊柱损伤为主多发伤8例,以骨盆骨折为主多发伤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4~66分[(41.8±18.1)分]。患者均接受Nickalls体表定位法腋静脉CVC。16例为左侧组,采用左侧腋静脉作为穿刺静脉;67例为右侧组,采用右侧腋静脉作为穿刺静脉。36例为邻近骨折组,均合并与穿刺部位同侧的锁骨或第1~3肋骨骨折;47例为非邻近骨折组,不合并与穿刺部位同侧的锁骨或第1~3肋骨骨折。统计总体和各组的置管成功率,以及气胸、血肿或动脉损伤、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有80例置管成功,总成功率为96%。其中右侧组成功率为97%(65/67),左侧组为94%(15/16)(P>0.05);邻近骨折组成功率为94%(34/36),非邻近骨折组为98%(46/47)(P>0.05)。气胸发生率为2%(2/83),血肿或动脉损伤发生率为5%(4/83),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10/83),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83),未观察到导管相关感染。其中左侧组和右侧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接近(气胸:0∶3%;血肿或动脉损伤:6%∶4%;导管异位:0∶1%;导管相关血栓形成:13%∶12%)(P>0.05);邻近骨折组和非邻近骨折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接近(气胸:3%∶2%;血肿或动脉损伤:3%∶6%;导管异位:0∶2%;导管相关血栓形成:17%∶9%)(P>0.05)。结论Nickalls体表定位法腋静脉CVC在成人多发伤患者中的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左、右两侧腋静脉均适用,也适用于合并邻近�
龚嵩庄杨帆陈继革白祥军李占飞高伟
关键词:多处创伤腋静脉
推进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救治提升创伤救治水平被引量:30
2013年
1创伤危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人群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在45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首位。当前,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是创伤主要致伤原因,导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发生率高,增加了创伤救治难度,以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2]。
白祥军高伟李占飞
关键词:救治水平分级救治创伤发生率人群死因道路交通伤
非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F波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的最小潜伏期(Flat-min)、F波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等指标与脊髓损伤后痉挛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29例正常健康者及29例SCI患者的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Flat-min、F波出现率以及F-CD进行检测,采用Ashworth量表对SCI患者下肢痉挛状况进行评定,并比较F波各参数在SCI患者及正常人间的差异,同时还分析SCI患者痉挛与F-CD、F波出现率以及Flat-min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F波出现率在SCI患者与正常健康者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患者F-CD与痉挛Ashworth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SCI患者F波出现率与痉挛Ashworth评分亦呈线性正相关(r=0.74203,P<0.0001);而Flat-min在健康者与SCI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患者Flat-min与痉挛Ashworth评分亦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和F波出现率可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中的敏感性指标,同时还可用于SCI患者痉挛程度的评价。
刘雅丽尤春景郭铁成高伟许涛喻澜
关键词:脊髓损伤患者F波电生理评价下肢痉挛胫神经
脊髓损伤患者F波时间离散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最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最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刘雅丽高伟郭铁成尤春景许涛喻澜
关键词:F波潜伏期痉挛脊髓损伤SCI正常人
MHIPS评分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MHIPS评分系统(The Madras Head Injury Prognostic Scale)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9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MHIPS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比较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GCS、ISS和MHI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0、0.854,MHIPS与GCS评分间AUC有统计学差异,与ISS评分AUC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HIPS评分系统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损伤评分系统,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去证实。
王宁白祥军易成腊高伟杨帆陈驾君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发伤预后
60例火器伤的早期救治
2002年
探讨火器伤的致伤特点和临床救治上的特殊性。作者对 6 0例火器伤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 。
刘开俊杨林高伟宋先舟郑国寿
关键词:火器伤早期救治外科手术
有可能防止的创伤性死亡回顾性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有可能防止的创伤性死亡的基本情况、救治特点、危险因素及失误防范。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生存概率为 2 5 %~ 74 %创伤死亡病例 15 6例 ,就解剖损伤、生理状态、生存概率及救治因素等 ,采用AIS ISS、RTS、ICISS及TRISS等相关评估指标作分析比较。结果 伤员能否存活不仅与胸腹部损伤严重、是否合并有颅脑损伤以及伤后生理紊乱等高危因素有关 ,且还与伤情判别、处理措施以及失误防范等救治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对高危创伤的认识 ,提高专业化救治 ,防范失误的风险 ,可有效地减少创伤死亡的发生。
田利华高伟杨林
关键词:创伤创伤性死亡
脊髓损伤患者与正常人F波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雅丽高伟黄晓琳尤春景郭铁成
关键词:F波脊髓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